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公益 > 正文

青海產業發展快 致富路正寬

時間:2020-12-08 16:17:00    來源:人民網    

“山高高不過鳳凰山,花美美不過白牡丹,我和尕妹見不上面,苦日子啥時能過完……”

青海“花兒”這段唱詞,道出高原人的熱情奔放,也道出這片土地的落后貧瘠。高原、高山、高寒,艱苦惡劣的自然條件下,“貧困”二字一度成為青海的標簽。

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3.9萬人,基本實現絕對貧困“清零”目標。眼下,從易地搬遷的嶄新面貌,到鄉村旅游的熱火朝天,再到光伏扶貧的不斷探索,還有產業扶貧持續發力……脫貧成了新生活的起點,致富成了心心念念的目標。

“當時家在后山上,三塊石頭支口鍋,四面禿墻搭個窩,娘仨的生活全靠親戚接濟。”回憶起丈夫離去后自己獨自拉扯兩個女兒的日子,興??h安多民俗文化村村民拉毛吉幾度落淚。

2018年,以草場和牛羊入股合作社,拉毛吉和女兒搬到了安多民俗文化村。當保潔員、打臨時工、享受合作社分紅,不僅全家順利脫貧,大女兒還考上了青海大學。“去年收入有4萬多元呢!”拉毛吉樂開了花,“樹挪死,人挪活,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以前住的是山上的土房子,土墻開裂,搖搖欲墜,連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喝口水都得騎馬去幾里外的地方取。”56歲的拉吉加連連搖頭,“草場的草長得不好,靠養牛羊,一家人糊口都比較困難。”

2017年8月,拉吉加響應政府號召,搬到共和縣廿地鄉切扎村,從此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拉吉加掰著指頭算了一筆賬:“去年,打工收入、草原禁牧補貼、光伏分紅等加起來,超過三萬五千元。”

“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讓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廿地鄉政府干部李毛才讓接過拉吉加的話頭,電站發電收入,六成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四成用于支付公益性崗位工資,“村集體在國道邊投資建酒店、商店、餐廳,發展旅游;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實現穩定脫貧致富。”

各種花卉競相綻放,9棟獨立歐式七彩木屋掩映在山水之中,游人絡繹不絕……這里是坐落在貴德縣河陰鎮團結村的美地花田農場。

幾年前,村兩委班子引進青海三兄弟生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推動流轉土地2380畝,打造美地花田農場鄉村旅游項目。“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多人次,收入達2萬元左右。”公司副總經理杜海勇說。

“旅游生意紅火,村民的土地流轉費、工資以及貧困戶年底分紅就有了保障。”村支書羊壯太說。這種“公司+基地+家庭農場+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帶動團結村及周邊村落發展生態觀光旅游、生態種養殖產業。2016年,扶貧開發局將團結村周邊6個村,2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836人的產業到戶資金注入美地花田農場。“企業有了雄厚資金發展壯大,同時,產業扶貧項目讓貧困群眾多了一份收入。”貴德縣扶貧開發局負責人劉忠華說。

標簽: 產業發展 青海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