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民生 > 正文

證監會研討完善投資者損害賠償制度

時間:2018-08-29 08:40:00    來源:法制日報    

證監會研討完善投資者損害賠償制度

將研究開展公益訴訟等試點工作

□ 本報記者     丁國鋒

□ 本報見習記者 羅莎莎

證監會近日在南京召開證券投資者民事損害賠償救濟法律制度完善座談會。證監會和相關專家對證券市場投資者損害賠償制度完善達成重要共識,必將對中國證券市場監管的未來走向起到重要影響,“做好這項工作事關規范公正的市場秩序,事關市場恒久信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助理黃煒認為。

 

提供專門的法律保障

黃煒指出,證券市場投資者損害賠償制度完善是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根本性工作,是實現對投資者保護的關鍵環節。證監會始終高度重視證券市場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

會議重點圍繞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討論:一是監管機構如何支持投資者維護自身民事權益,包括支持訴訟,和解金賠償制度,先行賠付制度,責令回購制度,責令公開承諾強制履行制度等;二是如何進一步完善證券領域的民事訴訟制度機制,包括訴訟機制環節的示范訴訟制度,公益訴訟制度,責任分配環節的舉證責任制度,懲罰性賠償制度等;三是如何發揮仲裁、調解等社會機制在投資者損害賠償方面的功能作用,包括專業仲裁制度,小額糾紛調解制度,訴調對接制度等。

會議認為,要立足于我國證券市場以散戶為主的投資者結構特點,針對中小投資者處于市場弱勢地位的實際情況,進行專門的制度安排,提供專門的法律保障。這項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在一般的民事侵權損害賠償制度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充分借鑒境外成熟市場的做法,進一步完善相關各項制度機制,發揮好立法、司法、行政、市場等各方力量,加強協調配合,積極探索,共同努力,將證券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落到實處。

實行傾斜性保護原則

我國證券市場有超過1億的開戶投資者,其中自然人投資者占比超過99%,絕大部分是持股市值不足50萬元的中小投資者。他們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充分保護,直接關系上億投資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

與會專家、行業代表等圍繞監管機構如何支持投資者維護自身民事權益、如何解決中小投資者主張賠償的專業能力不足、如何解決及時穩定市場預期需要的民事賠償實現時效話題展開討論。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顧功耘說,在做頂層設計時要以便利高效低成本為原則,還要將保護中小投資者上升到保護金融消費者的高度,實行傾斜性保護原則。對于保護手段,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對于舉證責任難,可以進行適當免除。

“降低舉證責任的難度,就要提高披露義務,未盡到披露義務就要承擔責任。對先行賠付制度,要確定賠付時間節點,怎么賠、誰來賠、賠多少、賠償標準等系列問題。”南京大學教授曾洋認為。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葉林提出,傳統民事侵權是損失填補原則,需要判斷侵權人是故意還是過失。但證券市場上的違法行為大都為故意導致,可以在此基礎上設定框架,讓侵權人證明其行為不存在故意,以此判定其要承擔何種責任。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長顧韜認為,證券投資者權益保護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問題,需要多元化解決糾紛的途徑。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在證券領域,相當一部分投資人為個人,舉證能力有限,取證也難。從司法角度來說,可以引入專家輔助人制度,在證據標準方面也可以適當降低。

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審判員周倫軍認為,在發行市場民事責任的制度設計中,尤其需要對法律責任的邊界進行區分,例如發行人、承銷商以及會計師、律師等參與主體各自的義務是什么,違反義務后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加快推進證券法修訂

座談會經過一天熱烈的研討,形成了諸多共識,必將對今后證券監管走向起到重大推動和引領作用。

其中圍繞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這一核心,研究提出了應當加強六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進證券法修訂、期貨法制定等法律法規制定修改工作,進一步完善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的專門法律制度;二是進一步完善證券市場虛假陳述、操縱市場、內幕交易民事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加強對投資者損害的司法救濟保護;三是探索完善適應投資者保護特點需要的訴訟機制,研究開展支持訴訟、示范訴訟、公益訴訟等試點工作;四是在總結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先行賠付、行政和解金補償、專業仲裁、小額糾紛調解等制度機制,深化實踐探索;五是深入研究境外市場的經驗做法,包括責令回購股權、通過公平基金賠償投資者等,為我國建立相關制度提供參考借鑒;六是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力度,增強投資者的理性投資與維權意識。

標簽: 損害賠償 投資者 制度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