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9日常熟銀行(601128)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3年6月7日接受機構調研,安信證券、其他3家機構參與。
具體內容如下:
問:貴行2022年報和一季報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取得不錯的增長,請簡要介紹一下背后邏輯,并對2023年全年展望?
(相關資料圖)
答:2022年和一季度的增長邏輯主要是以下五個方面一是量增,2022年度存款增速16.81%、貸款增速18.82%,今年一季度存款增速12.55%、貸款增速5.74%。二是價穩,通過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價格,穩定全行息差水平。三是非息方面,通過交易銀行等業務拓寬中收增長渠道,增加全行輕資本業務貢獻,營業收入逐步多元化。四是成本管控方面,通過科技為業務賦能,實現線上線下有機結合,不斷提高人均勞動生產率,將成本收入比控制在合理范圍。五是風險控制方面,得益于我們做小做散的定位,我行不良率、撥備覆蓋率都保持較好的水平。
問:今年一季度貴行不良率75%,較年初降06個百分點,什么原因?展望一下全年的不良率水平?
答:2023年一季度末,我行不良貸款率0.75%,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資產質量總體向好。我行堅持“事前、事中、事后”風險管理模式
一是加強重點行業投向管理。堅定“以小避險、以廣控險”發展方向,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切實管理好風險偏好、控制好風險。通過完善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風險限額體系進行業務約束引導,持續提升預警管理與風險監測,著力壓降不良瑕疵貸款,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健康行業客群。
二是加大個人貸款處置力度。積極通過付息周轉、貸款展期、債務重組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產,加大已出險的個人貸款處置力度,運用清收、重組、轉讓、核銷等多種方式靈活處置不良貸款。探索通過個人不良資產轉讓、帶抵押過戶、申請“支付令”等方式,創新不良資產處置方案;對接蘇州地區公證處,開發線上公證平臺,將個人不良資產處置工作進一步簡化分流,實現處置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優化。
三是強化數字風控能力。增強數字化敏捷風控能力,加快智能反欺詐平臺搭建,調優風控模型規則,全方面提升前瞻性風險防御。展望2023年,我行將秉承穩健的風險偏好,持續完善風險管控體系,不斷增強風險抵補能力,保持不良率水平總體穩定。
問:今年一季度息差能穩住主要原因是什么?對全年息差如何展望。
答:今年一季度,我行秉承早投放早受益的原則,持續保持信貸投放力度,但是考慮到新春旺季我行服務主體的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資金籠等季節性因素,一季度信貸投放以對公為主,貸款加權利率略有下行。從負債端來看,新春旺季全員抓負債,深挖負債業務潛力,持續調整負債結構,持續壓降高息負債占比,同時積極下調存款利率定價,存款成本有所下行,整體息差相對穩定。展望全年,我行貸款端將堅持做小做散做信用,提升高息貸款占比,使貸款利率水平緩降、不降,同時優化存款結構,增強對公結算性存款穩定性,控制負債端成本。預計全年息差有望保持相對穩定。
問:目前的市場上貸款競爭格局如何,未來競爭格局的展望?我們如何應對競爭?
答:目前市場貸款競爭沒有明顯放緩,對于中小銀行來說,唯有錯位競爭,有自己特色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我行將堅持向下、向偏、向信用、向線上、向綜合。向下,立足縣域,堅守鄉鎮農村、服務三農兩小,做大100萬元以下、30萬元以下、10萬元以下客戶群體。向偏,深挖金融供給不充分地區、無銀行地方、無關注客群等區域市場。向信用,提高信用貸款占比,支持實體經濟,搭建場景,提升批量獲客能力,降低獲客成本。向線上,通過數字化轉型、大數據運用,完善線上產品體系,優化業務流程,實現授信調查線上化、服務敏捷化,實現全流程線上。向綜合,推動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將信貸服務“獨木橋”改造成綜合服務“立交橋”,圍繞客戶分層分類,服務客戶、企業全生命周期。
問:貴行去年信用卡貸款余額大幅上升,這樣亮眼的增長是怎么做到的?
答:2022年末,我行信用卡余額64.17億元,較年初增27.48億元,增幅74.92%,主要原因一是我行打造場景化分期,連接了汽車、教育等多個消費分期場景;二是深耕常熟本地農宅翻建市場,助力美麗鄉村建設;三是科技賦能,打造高效線上化流程,實現無紙化進件和智能化審批,釋放前后臺人員精力,實現“只見客戶一次”就能辦理業務,提高客戶經理的人均產能。
問:目前信貸需求有沒有明顯回暖,今年的信貸增量怎么樣?
答:今年以來,各行各業生產經營均在逐步復蘇,客戶的信貸需求有所好轉,特別是今年二季度開始,我行大零售貸款投放環比一季度有明顯增長。截至今年5月末,從量上來看,我行信貸增量較去年同期有小幅增長;從結構上來看,貼現較去年同期少增30億,對公、大零售(含零售、小微、普惠)、村鎮銀行貸款增量均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問:今年村鎮銀行發展有何規劃?
答:2023年,興福村鎮銀行存貸規模、營業收入等主要指標增幅在15%左右,貸款不良率控制在1%以內。為實現上述目標,將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堅定“向農向小向線上”業務方針,做實網格管理,持續推進整村授信,從做“授信”轉變為做“客戶”,提高用信轉化率;二是精細管理,提高人均產能。通過建立“產品賦能、活動賦能、服務賦能”的營銷服務體系,細分客戶行業,組建專家組,總結行業成功經驗,并在全國村行復制推廣,全面提升客戶經理的綜合服務能力;三是建設標準化風控模型,打造專業化產品風控,加強貸款風險管控。
問:注意到貴行異地機構業務占比繼續增長,能否詳細介紹一下貴行的跨區域布局和未來的計劃?
答:我行現有7家分行28家縣域支行,控股32家村鎮銀行,我們將繼續扎根縣域、服務三農兩小客戶,做深做透本地市場,提高當地市場占有率。2022年,成功收購了珠海香洲村鎮銀行,實現了村鎮銀行首單收購,后續我行將充分發揮投資管理行收購兼并職能,審慎推進村鎮銀行兼并收購工作。
常熟銀行(601128)主營業務:零售銀行業務,公司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村鎮銀行業務。
常熟銀行2023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24.1億元,同比上升13.28%;歸母凈利潤7.95億元,同比上升20.6%;扣非凈利潤7.89億元,同比上升19.27%;負債率92.11%,投資收益1.48億元。
該股最近90天內共有31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22家,增持評級9家;過去90天內機構目標均價為10.16。
以下是詳細的盈利預測信息:
融資融券數據顯示該股近3個月融資凈流入5386.54萬,融資余額增加;融券凈流出100.46萬,融券余額減少。根據近五年財報數據,證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顯示,常熟銀行(601128)行業內競爭力的護城河良好,盈利能力優秀,營收成長性良好。該股好公司指標4星,好價格指標4星,綜合指標4星。(指標僅供參考,指標范圍:0 ~ 5星,最高5星)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國寶畫重點|上天入海,到處“出差”!這件寶貝可不得了2023年
2023-06-10 14:57
原標題:學制苗族銀飾傳承非遺之美↑6月9日,湖南省長沙市朝陽小學王曉
2023-06-10 14:34
原標題:“數字藏經洞”:一鍵“云”游莫高窟【網聚青春的聲音】?4月1
2023-06-10 13:45
原標題:絕無僅有!中國的這些世界遺產有多驚艷?中新網北京6月10日電
2023-06-10 10:55
原標題:第二十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人民日報上海6月9日電(記者曹玲
2023-06-10 10:36
原標題:遼寧沈陽:深耕檔案文史助力“老字號”發展中新網沈陽6月9日電
2023-06-10 09:46
與那標題:邛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揭牌中新網成都6月9日電(記者岳依
2023-06-10 08:51
原標題:218件蓮荷主題文物現身四川博物院講述中國蓮荷文化中新網成都6
2023-06-10 08:46
原標題:一票難求的上影節,近十年怎樣走過?澎湃新聞記者陳志芳衛瑤今
2023-06-10 08:52
原標題:《這樣的你》聚焦都市女性“美的力量”北京日報訊(記者邱偉)
2023-06-10 08:38
原標題:北京將舉辦近500項非遺展示活動推動非遺融入當代生活中新網北
2023-06-10 08:53
原標題:“繽紛悉尼”燈光音樂節6月7日,在澳大利亞悉尼,游客欣賞燈光
2023-06-10 05:52
原標題:古瓷綻新色:陶藝大師探索釉色配方6月8日,劉法星在松陽縣一處
2023-06-09 15:52
原標題:確認!知名男演員暫停錄制知名配音演員姜廣濤“消失”一事,又
2023-06-09 15:49
原標題:校園開啟“迎端午、知端午”傳統習俗課6月8日,學生們在傳統習
2023-06-09 15:40
原標題:肖戰李沁領銜的京味劇開播霸屏(引題)《夢中的那片海》塑造五
2023-06-09 14:46
原標題:非遺進校園繽紛嘉年華6月8日,學生們在活動現場體驗吹奏葫蘆絲
2023-06-09 14:41
原標題:2023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文化遺產保護分論壇在深圳舉行工人
2023-06-09 14:42
原標題:商務印書館發布6月十大好書最新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重
2023-06-09 14:36
原標題:第21屆越劇大展演啟幕?名家新秀攜20場大戲韻動江南中新網紹興
2023-06-09 11:44
原標題:醫療劇不斷創新為何仍爆款難出(主題)單元化敘事成套路,觀眾
2023-06-09 11:53
原標題:北京市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資源平臺上線中新網北京6月8日
2023-06-09 11:52
原標題:吉林校園里的京劇“票友”:將“新元素”融入國粹中新網吉林6
2023-06-09 11:36
原標題: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數字出版產業迎全新機遇中新網深圳
2023-06-09 11:45
原標題:數字化助力中華傳統文化“活”起來6月8日,觀眾在文博會數字中
2023-06-09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