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聆聽青春故事,致敬奮斗韶華。由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推出的《謝謝你保護了我們》青春奮斗者紀實廣播劇,每期節目邀請兩位青年正能量嘉賓分別擔任聲推人和聲繹人,用廣播劇的形式紀實演繹奮斗者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些珍貴記憶,感悟青春力量。
歡迎收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廣播劇《謝謝你保護了我們》
?《醫者伉儷》?
真實故事改編
致敬青年英雄
聲推人/張新成
大家好,我是張新成。這次廣播劇的主角是一對讓人敬佩的醫者伉儷,丈夫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劉煜亮,妻子徐瑜是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呼吸內科專家、副主任醫師。二人畢業于同一所高校,從事著同樣的職業、有著共同的理想信念。新冠疫情暴發后,他們主動請戰馳援湖北。除夕下午,妻子支援武漢金銀潭醫院,大年初二,丈夫帶隊支援孝感市東南醫院。年幼的兒子在日記中寫道:“長大后,我也要當一名醫生,像爸爸媽媽一樣治病救人。"點擊頁面上方廣播劇,和我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
聲繹人/夏磊、馮駿驊
大家好,我們是夏磊、馮駿驊。很榮幸這次可以在廣播劇中演繹醫者伉儷的事跡,用聲音致敬逆行的英雄們。
2020年,讓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劉煜亮和兒子豆豆都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
除夕夜,與劉煜亮同為呼吸科醫生的妻子徐瑜率先出發馳援武漢金銀潭醫院,寓意團圓的年夜飯未能成席;兩天后,大年初二,他也接到緊急集合通知,帶隊支援孝感市東南醫院。出發前,他對不滿7歲的兒子說:“我和媽媽去打病毒了,你在家里聽爺爺奶奶的話。”
此后的兩個月,父子倆用日記互相留言。年幼的兒子不會寫筆畫太多的字,日記里經常出現的是拼音。但“打病毒”這三個字,是他在日記里出現得次數最多,筆畫寫得格外清楚的。
豆豆的日記
作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輕癥專家技術組組長,劉煜亮在湖北每天忙得“腳不沾地”,一天睡“四五個小時是常事”。愛人的留言、兒子的日記都是他的“提神劑”。
最讓劉煜亮感動的是兒子在他離家22天后寫的日記:“爸爸在電視里說疫情不退,我們不退,爸爸好帥。長大我也要當一名醫生,像爸爸媽媽一樣能救治病人。”
“今天看到兒子用拼音寫的日記,鼻子有點酸了,估計他媽看到了,不免哭一場。”劉煜亮在日記里這樣記錄道。
在劉煜亮的日記里,還重點記錄了不少患兒的病例,比如2020年2月17日,兒子寫“長大我也要當一名醫生”這一天,他接手了一位來自大悟縣的一歲半兒童。
他在日記里詳細記載了這位兒童的癥狀:“母親已經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了,患兒發燒三天,肺內病灶從2月10日到16日進展很快。我們建了一個群,里面還有兩位兒科專家,他們對兒童疾病更有經驗,希望大家能夠把這個孩子救回來。我會一直關注這個患兒的。”
9天后,2月26日,這位患兒的病情好轉,劉煜亮便在日記里寫道:“那個一歲零一個月的患兒,病情已經好轉了,這兩天吃奶吃得很好,而且還喜歡笑,看到小朋友明亮的眼睛,心里說不出來的欣慰,突然有些想兒子了。當醫生最幸福的時刻莫過于此了。”
2020年3月28日,離家兩個多月后,他終于搭上回家的飛機。4月11日,結束隔離后,父子倆終于等到了久別重逢的擁抱。不久后,妻子歸來,時隔近3個月,一家終于吃上了一頓團圓飯。
對話·劉煜亮
Q
回憶一下您和妻子出發的場景?
劉煜亮:我愛人是1月24日出發的,我記得那天中午一點多,我上完大年三十的最后一個門診,就接到愛人的電話,說一會兒就出發。北方人喜歡過年要吃年夜飯嘛,沒想到就接到這個消息。我記得她出發時孩子還在睡覺,她不太忍心叫醒孩子,她就跟我講,你別送我了,你在家帶孩子。可是當行李收拾好,真正要出門的時候,那一刻我估計她內心中也很緊張,她可能也考慮到要去很久,甚至有回不來的可能性,所以她臨走那一刻的眼淚確實忍不住了,她說要不然你把豆豆叫醒吧,要不你倆還是送送我吧。沒過兩天,1月26日,我也接到了通知,出發時很匆忙,把豆豆放到爺爺奶奶那兒,好像就和他說了一句:我也和媽媽一樣去打病毒了,你好好聽話,在家聽爺爺奶奶的話。
Q
您和妻子當時為何都選擇馳援湖北呢?
劉煜亮:我記得當時不鼓勵夫妻雙方去,包括院領導也跟我談,出于關懷不太想讓我去,但實際上我也跟院領導說,首先我說對自己也好,對她也好,我們都是呼吸科醫生,也都接收過一些甲流、禽流感、豬流感等病人,也有一定防護經驗,新冠肺炎又屬于呼吸道疾病,我們去是理所當然的。另外我也和領導說了,我有個親哥哥,比我大兩歲,即使我和愛人有什么意外,我哥也能夠去照顧老人和孩子,當時我說得非常決絕,領導也看到我這個態度才同意我去的,組織的這份關心我還是非常感激的,但同時我也很擔心有沒有可能去不成。
其實當時我們內心中都燃著一團火,我覺得這次去抗疫的所有醫務工作者都一樣,都是這種心態,是一種使命感,大家都請戰到條件最艱苦、重病人最多的地方去。我自己也是有感而發,當時還寫了日記,一個人請戰是勇敢,一個隊伍請戰是一種信念。
Q
您當時為什么想寫日記呢?
劉煜亮:其實平時我并沒有記日記的習慣,當時一方面我本身是醫療隊的隊長,要把每天的事記下來;第二方面,自己內心也覺得萬一有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想留下自己最后想法和事情。
制作人員名單
出品人:張坤 蔡懋
總監制:董時周秋伶
總制片:閔捷 付豪杰
監制:王俊秀
策劃:武祉漠龔念慈
總統籌:李想高木孫建凱
文本創作:戴月婷
統籌:王欣玥王夢筆韋時雨
宣發:何欣張浩禎劉海倫李玉紅齊宵禾
人物原型:劉煜亮
聲繹人:夏磊馮駿驊
聲推人:張新成
圖片來源:《謝謝你保護了我們》節目組視覺中國
特別支持:1905電影網
廣播劇制作名單
制作組
制作團隊:貓耳FM
制作:念慈@念慈不姓穆
編劇:茶醬
劇本監修:鴨鴨
配音團隊:音熊聯萌
配音導演:柯暮卿
音頻后期:RICH@陳陳和錢錢
配音組
劉煜亮:夏磊@夏磊Leon
徐瑜:馮駿驊@馮駿驊
豆豆、大喇叭:Vila@音熊-Vila微辣
醫生1:不一@音熊-不一
護士1:筱箏@音熊-筱箏
護士2:時音@V17-時音
其他聲音演出:美加@V17-美加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子夜外賣》描繪城市的夜色畫卷(主題)總制片人張燁鏑:帶觀
2023-06-17 15:43
原標題:用腳和筆丈量世界(引題)?阿來《西高地行記》出版(主題)華
2023-06-17 13:45
原標題:“這里是三星堆”:高清手繪圖“復活”國寶華西都市報-封面新
2023-06-17 13:49
原標題:90多個“關鍵詞”還原蘇軾(引題)?蔣藍新作《蘇東坡辭典》出
2023-06-17 11:34
原標題:圖博會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再創佳績(引題)?《閱讀天津·津渡》
2023-06-17 11:35
原標題:良渚遺址“琮王”“鉞王”現身上博(主題)6月20日起亮相“實
2023-06-17 11:51
原標題:《魚廬記》:鄂地小人物的傳奇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近
2023-06-17 11:52
原標題: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科幻電影創作將走向何方──(引
2023-06-17 11:56
原標題:國標舞劇《人間四月天》啟動創排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北京舞
2023-06-17 10:40
原標題:2023年青年攝影獎申報啟動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近日,世界
2023-06-17 10:37
原標題:別樣《鳳求凰》百人合唱點擊量百億次作品(主題)中國古詩詞藝
2023-06-17 10:53
原標題:首屆天津音樂節中國天津·2023圣彼得堡愛樂樂團演繹經典(引題
2023-06-17 10:32
原標題:電視劇《淬火丹心》唱響武鋼人的青春之歌長江日報訊(記者萬旭
2023-06-17 10:53
【作品廣議】原標題:主動自覺,珍視生命肖承森汗流禾下土 蘇慶眼下正
2023-06-17 05:45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原標題:長沙:千載星城吐芳華天上一顆星,地上
2023-06-17 05:56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6月16日晚開幕由文化和旅游
2023-06-17 05:54
原標題:開心果左一:節約用水左二:面具左三:——把衣服穿上!右一:
2023-06-17 06:00
原標題:“中國戲曲節2023”在香港開鑼新華社香港6月16日電(記者褚萌
2023-06-17 06:01
原標題:取材于武鋼的發展歷史(引題)《淬火丹心》凝聚鋼鐵人的青春與
2023-06-16 21:32
原標題:山東:文化館里涌動“青春力量”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剛過
2023-06-16 17:49
原標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6月15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參
2023-06-16 16:42
原標題:芭蕾舞劇,如何圈粉諸多觀眾?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上官云
2023-06-16 14:44
原標題:中新人物丨演員楊蓉:學演戲,得先學做人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2023-06-16 14:49
原標題:《尋她》首映舒淇暢聊與九零后導演的“碰撞”(引題)我心里曾
2023-06-16 14:52
原標題:“京城飄書香五洲共閱讀”(引題)第21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開幕(
2023-06-16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