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特別關注 > 正文

世界報道:智慧充電:一個年輕人的新能源探索

時間:2022-11-28 08:50:2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蘇州,大多數人沒聽說過我們,但他們的生活里處處有我們的設計。我想讓智慧充電方便更多人的生活。”在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渭塘鎮,創業已有16年的袁博談起夢想,眼神里充滿了堅定。

袁博生于江蘇揚州,長于山東。天南海北的生活經歷塑造他“愛折騰”的性格。2006年,袁博回國工作,從事汽車行業的車載網絡開發。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袁博看到許多新能源大巴車為奧運會的順利舉辦提供運力保障。袁博覺得,新能源的出行工具是“新鮮玩意”:“相關領域還處于空白,一定大有可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那時,袁博隔三岔五就進行市場調研與技術攻關。袁博發現,傳統的充電設備體積大、充電速度較慢。

那段時間,袁博的辦公室、實驗室內總是燈火通明。每天工作16小時是他的常態。經過不斷的技術攻關,他帶領團隊研究出動態自然底層充電技術。這項充電技術也將設備的充電速度比之前提升3-6倍。

2012年,袁博帶著新技術亮相第三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并一舉獲得銅獎。面對榮譽,袁博反而陷入焦慮。

原來,彼時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幾乎還沒有普及。裝配鋰電池的電動自行車也是少數。“那個時候,市面上流行的還是傳統的鉛酸電池。”因此,市場對于袁博研發的新技術反應并不積極。推薦產品時,“講著講著就冷場”成為那段時間的縮影。

讓袁博沒想到的是,父親十分支持他創業。父親是老一輩的清華大學畢業生,投身技術研發多年。父親敏銳地察覺,未來探索新能源一定是最火熱、最青春的事業。

在父親的鼓勵下,袁博帶領團隊潛心精研新技術,而不是急于向市場妥協。2015年,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活動的相關工作人員找到袁博,希望他能來蘇州發展。

“研究的技術得落地生產。”袁博跑過石家莊、廊坊等多個城市考察。配套設施、上下游企業缺乏,成為企業發展的難題。

來自蘇州的工作人員非常熱情,在他們的邀請下,袁博來到蘇州考察。蘇州制造業發達,上下游企業數量眾多,相關產業豐富,創業成本也比較“親民”。

隨后,他在蘇州相城區創立公司。“來到蘇州以后,仿佛一切都順了起來。”從那年開始,我國電動汽車、鋰電池電動車的保有量逐年大幅度提升,新能源的應用進入嶄新階段。

袁博嘗到技術創新的甜頭。2019年,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他們公司的“安全充電數字化網絡”項目作為蘇州市民生科技項目得到廣泛推廣。

在袁博的帶領下,不到40人的團隊,3年間把兩萬個電動車充電設施布滿了蘇州。辦公室里1塊不大的屏幕,利用大數據讓智慧充電數據“一觸可得”。

袁博所推廣的新型充電設備,累計為蘇州市民安全充電400萬次,預警普通隱患近8000次,識別和阻止重大隱患600余次。他不僅織起了安全充電的“一張網”,更撐起了智慧數據的“一片云”。

“通過屏幕上實時更新的熱力圖,可以看到每一個充電站點的全部數據”。袁博隨機點開一處小區的充電設備數據,哪個用戶在何時充電,剩余充電口有多少,整體充電設施是否在安全范圍內,一目了然。通過這些數據的掌握和分析,有效解決了以往社會充電“技術無標準、運維無數據、質量無監控、隱患無預警”的市場痛點,大量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小、散、亂”的狀態也不復存在。

如今,袁博實現了多年前的夢想:在蘇州市相城區渭塘鎮的大街小巷,居民們用數字人民幣進行支付后,就可享受為電動汽車等充電的服務。網購物品時,物流中心機器人、外賣小哥的電動自行車等,都是由他們發明的充電技術提供配套服務。甚至小到居民家里用的吸塵器的快充服務,都來源于該項技術……

曹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標簽: 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產業 電動汽車 屏幕截圖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