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浙江湖州首創農業“標準地”改革 加快農民增收共富

時間:2022-02-18 08:02:39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路徑,但農業配套建設用地難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

浙江省湖州市立足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緊盯農業配套建設用地“供地難、用地貴、拿地慢”等問題,于2019年在全國首創農業“標準地”改革,有效解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用地難題,實現農業經營主體、農民、村集體多方共贏,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注入新的改革動能。

此項改革是現行建設用地分類體系下探索農業建設類用地創新之舉。截至目前,湖州市共有196個農業主體申請農業“標準地”獲批135個,落實建設用地599.6畝,完成供地54個、開工38個、建成11個,近三年帶動新引進投資千萬元以上的農業項目466個。

構筑四大“體系”,著力繪就改革藍圖

系統謀劃改革大局,建立完善的改革體系推動改革走深走實,明確農業“標準地”是指用于農產品初加工、農業科技以及電子商務營銷服務、農業休閑觀光旅游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設用地。

一是制定政策體系,形成改革矩陣。2019年,市級層面出臺《關于保障農業產業融合項目建設“標準地”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通知》,首次推出農業“標準地”改革。2021年,繼續出臺《關于規范農業“標準地”管理 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迭代升級農業“標準地” 改革,區縣層面出臺具體實施方案,以“1+N”政策體系規范化推動改革形成完整閉環。

二是明確操作體系,規范經辦流程。優化供地“路線圖”,形成覆蓋“立項、供地、簽約、用地”的操作體系,助力基層落實有據可依。嚴把項目“準入關”,明確農業“標準地”項目畝均投資150萬元以上、產值100萬元以上,畝均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15人以上、帶動周邊農戶10戶以上。用地額度實行用地比例2%和面積5畝雙控。

三是建立監管體系,嚴格用途管制。實行鄉鎮屬地管理,成立專項檢查小組,建前、建中、建后定期開展項目規范化建設檢查,嚴肅查處私自轉賣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用得對”。運用數字化手段將農業“標準地”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進行動態監管。

四是構建保障體系,集成要素供給。強化金融創新,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業“標準地”使用權和農業生產設施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投資主體可以利用農業“標準地”使用權,在建工程、建筑物等分批次開展抵押貸款業務,已爭取農業銀行、湖州銀行等6家銀行為農業“標準地”授信5.3億元。

緊盯三大“堵點”,持續發力攻堅破難

創新破難、真抓實干,全力突破用地關鍵核心點制約。

一是破解“供地難”。統籌布局規范空間,最大限度滿足農業“標準地”用地指標需求。明確在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中,預留不超過5%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用于鄉村產業發展。以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為契機,將農業“標準地”納入調整范圍,統籌調配新增指標用好“增量”,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存量”,確保每年落實200畝左右用地指標用于農業“標準地”。

二是破解“用地貴”。突出農業“標準地”政策姓農、惠農、助農的服務宗旨,統籌平衡短期與長期收益,充分考慮各地區土地出讓價格差異,明確“出讓價格參照同級別集體建設用地基準地價的70%”,減輕農業主體資金壓力。如安吉盈元家庭農場拍得的農業“標準地”用地性質為商服用地,同區域同類地價為90萬元/畝左右,參照優惠政策后,實際成交價格僅為32.3萬元/畝。

三是破解“拿地慢”。農業項目供地手續相較于一般建設用地項目復雜,審批手續繁瑣、周期長、供地慢,對此簡化“四證”辦理流程,將建設用地批準和規劃許可手續合并辦理,放寬建筑密度、停車位配建、建筑退讓等規范要求,參照農民建房審批“一件事”標準審批,為農業主體節省三分之一辦理時間。

實現三大“突破”,變革重塑加速共富

通過農業“標準地”改革,全力發展鄉村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民增收共富。

一是打通產業助推共富“快車道”。堅持把壯大農業經濟根基、深化產業融合發展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嚴格執行農業“標準地”畝均帶動農戶、畝均吸納勞動力準入標準,在建項目累計帶動農戶2萬多戶、吸納勞動力就業8000人次,構建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機制。湖州連續三年成為全國唯一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先進縣全覆蓋的地級市;2021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幅3.0%,居全省第2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幅達10.9%,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65:1。

二是鋪就村強助推共富“幸福路”。構建農業“標準地”項目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利益鏈接機制,通過土地出讓費收入及相關土地規費區縣所得部分返還、集體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手段,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每畝農業“標準地”可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增加10~20萬元不等土地增值收益,有效助推基本全面消除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下的欠發達村。

三是下好改革助推共富“先手棋”。農業“標準地”改革是對農業類建設用地改革的有益探索,今年1月,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下發的《關于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通知》,吸收了農業“標準地”改革相關做法,為全省乃至全國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湖州樣本。同時,以農業“標準地”改革為牽引,統籌推動農村承包地、農村宅基地、農業“標準地”三地聯動集成改革,為活化農村要素資源,加速推動共同富裕提供強大引擎。

標簽: 標準地改革 農民增收 農業標準地 浙江湖州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