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的健康燕麥、云南農科院的美味土豆、比“大盤雞”還好吃的新疆辣椒、從“國信一號”上現捕直供的大黃魚、具有冰淇淋口感的“煙薯25”、上過天的太空種子大禮包……能將這些聯系在一起的關鍵詞,除了健康美味,還有農業科技。
據網經社數字零售臺(DR.100EC.CN)獲悉,為迎接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9月23日晚,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在曾接待過6個國家元首團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舉辦兼具“含農量”及“含技量”的“拼出好豐景 科技多美味”專場直播活動,講述學霸美食背后的科技故事。
約兩個半小時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郭嘉寧作為“實習農民”,邀請總臺主持人馬凡舒、陳蓓蓓,中國農業大學國家果蔬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胡小松,幫助網友解決各種刁鉆的“農業不可能”問題,介紹農研好物,關注農業科技給百姓生活帶來的變化,并向所有農業科學家致敬。而“美食與科技”的組合吸引了近兩千萬網友在線觀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 為慶祝豐收,9月23日晚,“拼出好豐景 科技多美味”專場直播活動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舉行。嘉偉|攝
作為今年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承辦單位中的唯一電商平臺,拼多多目前已上線“多多豐收館”,并將在11月30日之前,累計投入50億平臺惠農消費補貼,與全國各大農產區和近9億平臺消費者共慶豐收節。其中,農學家培育或研發的初級及精深加工農產品是補貼重點之一。
“我們希望吸引更多人關注中國農業的最新科研成果,支持更多年輕人以老一輩農學家為榜樣,以農業為事業,加快推動農科創新從試驗地走向大市場,激勵更多農業學者帶來農業科研的‘豐收’喜報。”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
揭秘“豐”景背后的農業科技
“農業院校多神奇。農業學子進入校門,迎接你的可能是成片的麥穗。路邊采的不是花,而是水果。路上還會遇到學長,護送價值上百萬元的豬到實驗室。”這場直播在云南農大丁同學的招生“加”章中迎來第一波小高潮。此前,他因策劃招生“減”章而被廣大網友熟悉和喜愛。
▲ 丁同學“現身”直播現場,為其就讀的云南農大發布招生“加”章。嘉偉|攝
“很多人了解云南的鮮花和菌子,可云南的土豆那么好,知道的人為什么那么少呢?”從丁同學的“吐槽”開始,直播帶領網友開啟了一場農業科技之旅。從云南農大將紅皮土豆不用任何添加劑加工成“網紅”土豆片,辣椒中提取的辣椒紅素被用于制作口紅;到中國農科院燕麥片的“丑包裝”直接實在地將“世壯(strong)”作為品牌,“國信一號”海上牧魚將茫茫大海變成移動“魚塘”;再到農學家開啟“二倍速”種糧食,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主要作物的生長周期都成功實現減半,網友們紛紛感嘆,“原來,國內的農業科技也正迎來‘豐收’”。
過去,科技成果與被市場接受的商品之間往往橫亙著一條技術落地的鴻溝,而今,填平“溝壑”的路徑正變得越來越多。
“中國農科院的燕麥片,過去一直作為減脂的處方藥在銷售,靠著北京市民口口相傳,大家到門市部排隊購買,而且每人每天最多買5包。”北京特品降脂燕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鵬說,“近些年,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線上銷售激增。目前,這款產品的線上占比已達到80%以上,消費人群主要是80、90后的年輕女性。”
▲ 有人覺得中國農科院研發的燕麥片包裝有點簡陋,但也有人認為,這樸素的包裝體現了農學家的實在以及產品的可信賴。 嘉偉|攝
而壹畝地瓜聯合創始人劉朝麗則把甜過西瓜與荔枝的煙薯25帶進了直播間。這是一個突破性的烤薯品種,因儲藏過程中被老鼠咬了一口而受到煙臺農科院專家的特別關注,最終歷經十多年而培育成功。與很多走出試驗地就被遺忘的新品種不同,在拼多多等新電商平臺的助推下,自2016年始,煙薯25從線上火到線下,從“網紅”變成“長紅”,因“香甜如蜜”的烘烤特性成為烤薯品種中的“扛把子”。
劉朝麗去年在拼多多平臺銷售煙薯2000萬斤,“但我們想做的不只是賣地瓜,而是為消費者發掘真正優質的品種,尤其今年以來,拼多多在平臺策略上加大了對科技農產品的資源傾斜,我們也更有動力讓優質成果出了試驗田就能進入大市場”。
不僅如此,更多“科技美食”正在變為現實。比如,人工養殖大黃魚過去難度很大,但從找到“開口食”開始,科學家攻克了一個個難題,關關難過關關過。如今,全球首艘深海養殖船“國信一號”將藍色海洋變成了廣闊的“魚塘”,海上牧魚,而且,一艘船的產量相當于一個查干湖。“未來,這樣的鮮味或許也會通過電商,銷往天南地北。”胡小松說。
拼多多誠邀廣大青年關注和投身農業
除了這些如今就能上嘴的科技美味,這場科普直播還向屏幕前的廣大觀眾展示了更多“儲備”中的農業科技。
比如,過去,在大田環境下,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我國主要糧食作物通常需要120天才能成熟。而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都市農業研究所黨委書記楊其長介紹,如今,在植物工廠,通過精準調控種植環境與營養,60天就能收獲。
“糧食以前只能住平房,現在能住樓房了。在多層立體的條件下栽培糧食,產能能夠達到陸地的20-30倍。未來,一畝地的產量可能達到幾萬斤甚至幾萬公斤,這為糧食安全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撐。”楊其長說。
與之類似,一個月前,拼多多聯合光明母港(上海)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宣布聯合啟動第三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本次比賽的賽題正是,參賽團隊需在沒有土壤與日照的條件下,精細調控溫、光、水、肥、氣,挑戰兩個月內,設計、優化智能算法,以更低能耗、更短時間,種出更高產量、更好品質的“水果生菜”。這場旨在變革傳統農業生產形態,探索現代城市農業創新解決方案的比拼很快吸引了數十支國內外頂尖團隊報名。
▲ 拼多多已連續三年舉辦“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今年的賽題是集裝箱種植“水果生菜”。 莫斯提|攝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拼多多搭建的面向青年農學家的科技舞臺,邀請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來參與未來農業的設計,讓‘不再關心種地’的80、90后重新關注農學、農民以及農業科技帶給生活的改變。”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冠軍林森表示。
直播的最后,網友跟著直播鏡頭來到了位于中國農科院內的植物工廠。在這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錢前培育的矮稈水稻“小薇”即將豐收。同樣的“小薇”,還有一株正在我國空間站“天宮”的問天實驗艙中茁壯成長。如果實驗順利,未來無論去月球還是火星,中國人的飯碗都能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小薇遠嗎?遠。遠在天上。小薇近嗎?近。它們株高低,因而足夠接地氣。這無疑說明,越高的科技,其實正是為了越好地服務日常生活。”郭嘉寧說。
如今的農業,早已不是單純的體力勞動,其中凝聚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豐收對于農民意味著一年的富足;對于國家是端穩飯碗的信心和底氣。而農業科研則為每一年的豐收鋪墊基石。
作為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一直致力于推動我國農研科技進步,并在去年專門設立“百億農研”專項,不以商業價值和盈利為目的,持續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科技普惠。
“為消費者提供好吃不貴的農產品一直是我們的堅持。依托‘農地云拼’的模式,我們打通了原產地直發的通路,使得新鮮農貨的最佳賞味期限不再浪費于多重分銷與冗長運輸之中。此后,順應消費者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需求升級,我們推動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及品質提升。未來,我們將持續對高科技農產品及精深加工產品傾斜資源,以現實需求為導向,助力農產品優良品種及優質加工產品的培育、研發。”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子夜外賣》描繪城市的夜色畫卷(主題)總制片人張燁鏑:帶觀
2023-06-17 15:43
原標題:用腳和筆丈量世界(引題)?阿來《西高地行記》出版(主題)華
2023-06-17 13:45
原標題:“這里是三星堆”:高清手繪圖“復活”國寶華西都市報-封面新
2023-06-17 13:49
原標題:90多個“關鍵詞”還原蘇軾(引題)?蔣藍新作《蘇東坡辭典》出
2023-06-17 11:34
原標題:圖博會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再創佳績(引題)?《閱讀天津·津渡》
2023-06-17 11:35
原標題:良渚遺址“琮王”“鉞王”現身上博(主題)6月20日起亮相“實
2023-06-17 11:51
原標題:《魚廬記》:鄂地小人物的傳奇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近
2023-06-17 11:52
原標題: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科幻電影創作將走向何方──(引
2023-06-17 11:56
原標題:國標舞劇《人間四月天》啟動創排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北京舞
2023-06-17 10:40
原標題:2023年青年攝影獎申報啟動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近日,世界
2023-06-17 10:37
原標題:別樣《鳳求凰》百人合唱點擊量百億次作品(主題)中國古詩詞藝
2023-06-17 10:53
原標題:首屆天津音樂節中國天津·2023圣彼得堡愛樂樂團演繹經典(引題
2023-06-17 10:32
原標題:電視劇《淬火丹心》唱響武鋼人的青春之歌長江日報訊(記者萬旭
2023-06-17 10:53
【作品廣議】原標題:主動自覺,珍視生命肖承森汗流禾下土 蘇慶眼下正
2023-06-17 05:45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原標題:長沙:千載星城吐芳華天上一顆星,地上
2023-06-17 05:56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6月16日晚開幕由文化和旅游
2023-06-17 05:54
原標題:開心果左一:節約用水左二:面具左三:——把衣服穿上!右一:
2023-06-17 06:00
原標題:“中國戲曲節2023”在香港開鑼新華社香港6月16日電(記者褚萌
2023-06-17 06:01
原標題:取材于武鋼的發展歷史(引題)《淬火丹心》凝聚鋼鐵人的青春與
2023-06-16 21:32
原標題:山東:文化館里涌動“青春力量”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剛過
2023-06-16 17:49
原標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6月15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參
2023-06-16 16:42
原標題:芭蕾舞劇,如何圈粉諸多觀眾?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上官云
2023-06-16 14:44
原標題:中新人物丨演員楊蓉:學演戲,得先學做人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2023-06-16 14:49
原標題:《尋她》首映舒淇暢聊與九零后導演的“碰撞”(引題)我心里曾
2023-06-16 14:52
原標題:“京城飄書香五洲共閱讀”(引題)第21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開幕(
2023-06-16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