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供應鏈企業的數字化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其需要承擔生死的考驗:不接受數字化的趨勢,將難以把握市場的發展趨勢;探索數字化的建設,成本又很高昂,這種矛盾幾乎成為了眾多小微供應鏈企業老板的心結。而這種心結,將始終伴隨著該企業的成長過程。
生存還是發展,這確實是個問題。
(相關資料圖)
一、小微供應鏈企業的毛利率太低,不能覆蓋一個普通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成本
供應鏈行業的業務模式較多,單以運輸方式而言,可以按照運輸工具、運輸線路、運輸作用、運輸的協作程度等角度來進行細分,這些劃分角度當然還可以更加細分為不同的方面。但是對于一個小微供應鏈企業來說,其中涉及到的業務范圍是非常窄的,其所經營的業務是非常單一的:有的只是經營幾條干線業務、有的只是在市內配送方面比較擅長、有的只是經營城配業務、而有的只是經營一些零擔。這雖然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但是單一化的經營模式,在整體行業毛利潤較低的情況下,利潤的空間基本上很難有大的改觀。
以國內頭部的快遞企業為例,據相關數據顯示:七大快遞(或快遞為主業)的上市物流公司,普遍負債率過50%,其中德邦負債率最高達61.17%,圓通負債率最低僅為30.92%。
這些企業也深陷價格戰的怪圈中,頭部快遞上市公司近兩年毛利率持續下降,以順豐、中通為例,2019—2021年毛利率分別為17.42%、16.35%、12.37%和29.95%、23.15%、21.67%。毛利率呈現逐年下降負債率逐年抬升的勢頭。
另外,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中小微物流企業報告顯示,中小微物流企業經營收支壓力明顯增大。調查數據顯示,反映營業收入與上年相比增加的企業占31.7%,而反映成本增加的占65.7%,收入增長不足而成本壓力加大較為普遍。中小微物流企業虧損面過半,生存壓力大增。超過一半的被調查企業利潤出現虧損,近三分之一的企業利潤基本持平,僅有18.4%的企業實現盈利。
據筆者了解,小微供應鏈企業的業務獲取方式,基本上很多都是通過“關系型”來爭取的,因為其議價能力和服務能力,或者說內部管理能力是很低的;加之眾多的客戶,也就是甲方,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也只是在提貨、送貨和卸貨的過程中對于時效性、數據的準確性以及一些基本的要求(例如冷鏈運輸中的溫度等)方面予以重點關注,因此對于小微供應鏈企業來說,這些服務通過人員體力方面的辛苦投入,還是可以滿足的——甲方要求不高,因此不靠服務靠關系獲客就成為了常態。
而大的物流公司的議價能力非常高,話語權也非常強硬,即使服務于甲方,但是在實際的服務過程中,實際的甲方也會逐漸淪為乙方。因此對于這些甲方而言,找一些小微供應鏈企業進行服務,對于其中的貨損、污染、時效性不夠等等出現的一些不確定的情況,甲方基本上都會將所有責任推給小微供應鏈企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微供應鏈企業的毛利率。在小微供應鏈企業業務不飽和的情況下,忍氣吞聲的日常經營基本上成為了常態。
信息化的建設是需要極高的成本的,筆者詢問了一些供應鏈軟件開發公司,其開發一套系統并且賣出去的毛利大約在70%左右,甚至更多。大概估算,對于小微供應鏈企業來毛利潤10%而言,基本上一套系統的上線成本是小微供應鏈企業的7倍左右,這項成本對于小微供應鏈企業而言,是一筆極為巨大的支出,很多小微供應鏈企業是很難支撐的,這還不算后期的維護成本。
因此,小微供應鏈企業的數字化建設,本身考驗著小微企業主的決策,數字化的建設成為了眾多小企業主心頭難以承受的痛。
二、“結盟”——小微供應鏈企業的趨勢把握
小微供應鏈企業的日常業務運營,是非常具有“不確定性”的,很多甲方需要的數
據,需要付出較長的時間成本,溝通成本也極為高昂,而且溝通的效果也是不盡如人意的。
眾多甲方的合作方中,有一類合作方是第三方倉庫。甲方委托第三方倉庫存放甲方的產品,或者作為甲方分撥產品的場地,這就需要甲方和第三方倉庫做好日常的溝通工作。甲方的提貨要求中,其實必然決定著小微供應鏈企業勢必要和甲方的第三方倉庫發生關系,也就是提貨、卸貨以及日常的數據對接,都需要小微供應鏈企業和倉庫做好實時的對接工作,然后才能盡可能將實際的業務操作環節形成閉環通路。但是甲方的合作倉庫本身不是服務于甲方一家企業的,這就導致甲方和其倉庫的溝通不一定會是一種非常通暢的狀態。
例如以提貨場景為例,甲方下達提貨指令給物流公司,同時將該指令傳輸給甲方合
作倉庫,這就存在同樣的貨物出庫指令分別到達了兩個接收主體,這是信息流的一種傳輸;而在甲方的合作倉庫中,貨物的備貨分揀、貨物量的數據準確性、裝車的順序(因為可能涉及到一裝多卸)、對接人員的隨意性裝車操作以及導致的最終裝車狀況,就極有可能與小微供應鏈企業最初從甲方下達的提貨指令數據存在不一致,也就是線下的實物流與之前的信息流存在差異。作為一手托兩家的小微供應鏈公司而言,這種差異就要在資金方面,對甲方進行補償。尤其是在甲方與其合作倉庫溝通不暢的情況下,由此導致的數據差異形成的這種補償的額度,就會非常高,攤薄了小微供應鏈企業的利潤,致其出現負利潤的情況。
當前,在小微供應鏈企業工作的從業人員,其文化水平是比較低的,有很多都是做了很多年的只是具有較為豐富經驗的老員工,但因為目前倉儲行業和眾多甲方也在信息化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也紛紛上線了一些信息化的小工具,因此小微供應鏈行業的這些從業人員盡管經驗豐富,但是工具性操作技能相比較而言是非常薄弱的,故信息的準確記錄和協調甲方和其合作方的能力比較低,最終導致小微供應鏈企業出現負利潤的概率就比較高。
本質上,在供應鏈行業,信息流和實物流的合一,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傳統的小微供應鏈企業做得并不好,信息流和實物流的不對稱,導致小微供應鏈企業的資金流也無法對稱,所以如何構建一整套能將“信息流+實物流+資金流”三流合一的數字化系統,現階段成為了縈繞在眾多企業主心頭的夢想。
現階段,小微供應鏈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或者推進工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方式,就是小微供應鏈企業通過購買成型的供應鏈業務系統,這個是主要的方式;第二種方式,即通過開發一些小程序小功能進行部分業務環節的賦能;第三種方式,則是通過投入開發一套屬于自己的定制化的系統。
對于第一種方式而言,小微供應鏈企業通過購買成型的供應鏈系統,應用在實際的業務場景中,這也是很多小微供應鏈公司的主要數字化方式。但是供應鏈系統如果細分的話,業務場景是非常復雜的,因此市場上的很多供應鏈數字化軟件并不能全部涵蓋所有的業務場景。即使在供應鏈行業深耕的軟件公司,對于此類軟件的開發方式,也是不斷疊加新功能。但是小微供應鏈公司的業務場景比較簡單,業務條線比較單一,因此這類軟件的功能板塊,在很大概率上,只是其中的一些業務環節涉及到的功能能被應用上,故從這個角度而言,此類供應鏈軟件的某一些完整的功能,并不能完全適用到小微供應鏈企業的業務場景上,而是通過將不同功能模塊中的小環節功能“挑選出來”進行應用。這樣不但增加了小微供應鏈企業操作的復雜性,同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軟件公司將很多用不上的功能,都打包給了小微供應鏈企業,從而將使用費攤進了很多小微供應鏈企業根本用不著的功能上,最終推高了小微供應鏈企業的費用支出。
對于第二種方式而言,也是眾多小微供應鏈企業為了暢通業務環節,賦能各業務條線的主要做法,通過在一些市場中成熟的軟件中,根據業務的邏輯,安裝一些插件,然后提升數據的處理效率。
例如,有的小微供應鏈企業對于倉庫中涉及到市內配送的分揀業務,專門請一些專業人士,通過在EXCEL中安裝一些插件,進而對分揀的數據進行集中處理。
傳統的分揀方式基本上都是靠人員經驗,但是隨著當前人員流動率不斷提高,新手進入到分揀崗位上的話,不但要熟悉產品,更要熟悉業務,不借助一些專門的分揀工具的話,經驗的累積周期較長。因此眾多的小微供應鏈公司紛紛在針對分揀的小的插件工具方面進行開發,這樣針對業務場景的數據處理效率就會提升很多,也不至于付出太高的成本。
第二種方式具有的優點是開發周期短,業務人員能將業務場景描述清楚的話,開發的工作量不會太大;另外,成本也較低,尤其是后續維護的成本也不高,甚至不需要維護。其缺點就是只能是針對某項業務環節,而不是針對整體的業務場景進行考量,從而限制了助推整體業務效率的提升,在整體業務場景實際操作有調整的情況下,該類插件小程序基本上就很難適應了。
第三種方式就是通過和軟件公司進行戰略合作,根據自己的業務場景,定制化開發一套適合自身業務場景的業務系統。
這種方式目前市場上還是有很多小微供應鏈公司在應用,這種方式的優點是軟件定制化能夠較為契合公司的業務場景,效率的提升較之傳統操作有了很大改觀;數據精確,追溯、查詢、分析等業務操作,系統響應較快,改變了傳統時代針對甲方客戶的詢問而難以反饋相應情況的低效性;對于公司員工的整體協同能力有了提升,并對員工的其信息化意識有了很大的促進,在此程度上規范了流程(因為系統的上線,本身就是一個流程化的線上再造和對線下流程的優化,否則不按照系統進行操作,這個流程就走不下去)。
當然,第三種方式的短板也是非常明顯的,例如絕大多數的小微供應鏈企業根本負擔不起定制化系統的開發費用;公司的整體人員素質,基本上都會比較排斥這些信息化的上線;傳統的流程管理不規范,線上的操作系統本身就是一個線上的流程再造,離不開或者說必須要線下整體流程進行標準化的支持。但是傳統的線下流程標準化,對于小微供應鏈企業而言,基本上不存在。
整體而言,因為第一二種方式只能是對業務場景的部分環節進行效率優化,并不能從整體的業務場景上進行效率把握,因此對于業務的提升總體而言,還是有限制的。另外,當前眾多的小微供應鏈企業的毛利率極低,甚至有的中小微供應鏈企業都是虧錢做盤子,所以為了不虧或者少虧,在成本節省方面可謂煞費苦心,因此業務場景的操作調整幾乎伴隨著該業務推進的整個過程。在這種情況下,第一二種方式,基本上隨時就不適應這個場景了,即為了降本增效進而采用的業務操作場景調整,將隨時使得信息化系統的功能環節支持或者插件小程序失效。
小微供應鏈企業因此選擇了與軟件公司“結盟”(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針對于某一行業的軟件開發公司,小微軟件開發公司仍舊占據了絕大部分,其生存和競爭狀態也極為殘酷),通過授予股權、期權,或者采用長期戰略合作的形式,將二者捆綁成利益伙伴。一方面是為了降低開發成本(成為利益伙伴后,小微供應鏈企業在開發某些系統方面,就可以拿到一些低于市場的開發價格),另一方面是為以后的數字化轉型做準備。
可以說,小微供應鏈公司和業內軟件公司的結盟,既有成本方面的考量,也有市場方面的考慮,這也是當前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小微供應鏈企業紛紛關注的方向。
三、小微供應鏈企業的整體狀況,決定了對接方式勢必難以避免磕磕絆絆
專注做供應鏈行業的軟件公司目前處于激烈的競爭狀態,都在紛紛謀求新的利潤增長點,眾多供應鏈行業的軟件公司盡管立足于實體經濟的信息化軟件開發,但是畢竟不是實際供應鏈實體業務的日常參與者,因此其對于供應鏈行業的眾多痛點,認知程度肯定比不上供應鏈企業。如果說供應鏈行業的頭部企業對于市場的開掘程度較好,但是小微供應鏈企業可謂供應鏈行業“下沉市場”中的參與主體,其對于市場的認識程度還是比較深的。
因此,在供應鏈行業的軟件公司和小微供應鏈企業中間,就橫亙起一堵墻:軟件產品的操作路徑,與小微供應鏈企業的操作路徑,是非常不同的,這就導致二者的實際業務對接,存在巨大的溝通成本,最終導致二者的合作磕磕絆絆。
首先,軟件產品的實現路徑,基本上包含軟件公司對信息化項目實施日程的計劃、項目關鍵里程碑、交付件、項目完成標準的確定等流程,整個流程需要雙方緊密配合。但是這個流程的配合難度較高:小微供應鏈公司的項目經理缺乏,業務人員不能充當產品經理的角色,難以完成對于業務場景整體邏輯的梳理,即“業務人員不懂業務”(只懂得自己所操作的那一塊內容)。軟件公司即使有自己的“產品經理”,但是對于小微供應鏈企業的業務場景認知難度較大,大部分還是以實操經驗為主,因此在對接方面,雙方存在很深的認知鴻溝,最終導致雙方的溝通成本極高,軟件成型的周期就會被拖得很長。
其次,小微供應鏈企業中的業務操作,基本上都是非標準化的,沒有一套成型的操作流程,缺乏完善的可執行可落地的操作規范,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的員工對于同一種業務,可能都會有自己的操作方式。例如,倉庫的庫區沒有劃區、叉車的管理隨意化、托盤的標識未標記、貨架沒有進行貨位編號、操作沒有文字性的指導、企業管理缺乏培訓等等,這種非標準化的操作導致軟件在設計的過程中,缺乏最基本的基礎數據。因此在軟件設計的過程中,勢必要先進行這些線下基礎數據的維護,這只是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要對線下人員進行整體的操作流程培訓,接受度或者抗拒與否,這些都是未知數。
因此,定制化的軟件開發所涉及到的工作,不啻于是對于小微供應鏈企業流程的再造,這是一項工程,中間所涉的困難非常之大。
第三,如果我們將軟件開發看成是一種簡單的數字化轉型的初級階段,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軟件的開發上線,本質上就是通過數字化來實現小微供應鏈企業的業務改進,這是一個持續試錯的過程。
系統需求反復溝通、測試、培訓、功能優化等等問題,對于小微供應鏈企業而言是
非常具有難度的,本身業務場景就描述不清楚,整體的業務邏輯無法理順,對于軟件的需求,只是按照自己的操作角度進行考量,因此種種問題導致軟件開發、上線對接等等過程非常艱難。如果我們將這個過程看成是一種試錯過程的話,則這個成本是小微供應鏈企業接受不了的——短暫的試錯,就可能吞掉其一兩年的凈利潤。
另外,軟件系統即使上線,后期的運營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功能修改、優化升級、運營維護等等情況,同樣會遭遇到上述談及的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軟件企業決定和小微供應鏈合作的前提,是自身在遇到了困難的情況下,所不得不嘗試的一種轉型。這就決定了其對于小微供應鏈企業的后期支持,不會投入太多的時間,除非資金到位。
從廣義的角度而言,所謂的數字化,是通過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對企業等各類主體的戰略、架構、運營、管理、生產、營銷等各個層面,進行系統性的、全面的變革。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上線一套軟件系統,嚴格意義上并不能稱之為數字化,甚至可謂數字化的基礎都未達到。但是至少軟件系統對于業務場景的賦能,能為眾多小微供應鏈企業提供后續發展的一種可能,這也是小微供應鏈企業主謀求出路方向上的一種希望。
根據《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報告(2020)》顯示,僅有11%的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能夠達到優秀表現。有的學者認為,通過分析數字化轉型對企業創新的影響,認為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學習成本,這可能是阻礙數字優勢發揮積極作用的原因。但是,對于眾多小微供應鏈企業而言,不進行這樣的試錯,當前傳統的發展路徑,儼然已經走不通了。
雖然目前業內的軟件公司和實體的小微供應鏈企業有一些合作,小微供應鏈企業期望通過這種合作為自身轉型做準備,這種合作的磕磕絆絆,在目前看來也是常態,至于發展如何,還需拭目以待。但是道路注定崎嶇不平,充滿艱難險阻。(作者系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子夜外賣》描繪城市的夜色畫卷(主題)總制片人張燁鏑:帶觀
2023-06-17 15:43
原標題:用腳和筆丈量世界(引題)?阿來《西高地行記》出版(主題)華
2023-06-17 13:45
原標題:“這里是三星堆”:高清手繪圖“復活”國寶華西都市報-封面新
2023-06-17 13:49
原標題:90多個“關鍵詞”還原蘇軾(引題)?蔣藍新作《蘇東坡辭典》出
2023-06-17 11:34
原標題:圖博會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再創佳績(引題)?《閱讀天津·津渡》
2023-06-17 11:35
原標題:良渚遺址“琮王”“鉞王”現身上博(主題)6月20日起亮相“實
2023-06-17 11:51
原標題:《魚廬記》:鄂地小人物的傳奇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近
2023-06-17 11:52
原標題: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科幻電影創作將走向何方──(引
2023-06-17 11:56
原標題:國標舞劇《人間四月天》啟動創排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北京舞
2023-06-17 10:40
原標題:2023年青年攝影獎申報啟動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近日,世界
2023-06-17 10:37
原標題:別樣《鳳求凰》百人合唱點擊量百億次作品(主題)中國古詩詞藝
2023-06-17 10:53
原標題:首屆天津音樂節中國天津·2023圣彼得堡愛樂樂團演繹經典(引題
2023-06-17 10:32
原標題:電視劇《淬火丹心》唱響武鋼人的青春之歌長江日報訊(記者萬旭
2023-06-17 10:53
【作品廣議】原標題:主動自覺,珍視生命肖承森汗流禾下土 蘇慶眼下正
2023-06-17 05:45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原標題:長沙:千載星城吐芳華天上一顆星,地上
2023-06-17 05:56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6月16日晚開幕由文化和旅游
2023-06-17 05:54
原標題:開心果左一:節約用水左二:面具左三:——把衣服穿上!右一:
2023-06-17 06:00
原標題:“中國戲曲節2023”在香港開鑼新華社香港6月16日電(記者褚萌
2023-06-17 06:01
原標題:取材于武鋼的發展歷史(引題)《淬火丹心》凝聚鋼鐵人的青春與
2023-06-16 21:32
原標題:山東:文化館里涌動“青春力量”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剛過
2023-06-16 17:49
原標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6月15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參
2023-06-16 16:42
原標題:芭蕾舞劇,如何圈粉諸多觀眾?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上官云
2023-06-16 14:44
原標題:中新人物丨演員楊蓉:學演戲,得先學做人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2023-06-16 14:49
原標題:《尋她》首映舒淇暢聊與九零后導演的“碰撞”(引題)我心里曾
2023-06-16 14:52
原標題:“京城飄書香五洲共閱讀”(引題)第21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開幕(
2023-06-16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