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網友稱在知名餐廳吃到“藍環章魚”,煮熟也無法分解毒素,還有這5種常見食物可能暗藏風險|環球時訊

時間:2023-04-25 13:54:34    來源:科普中國網    

據媒體報道,近日,又有網友在餐廳“中招”了,這一次是煮熟了的藍環章魚。


【資料圖】

網友@純粹理性夢游 發微博稱“當時看到不對勁就沒吃結賬的時候退了,后來發微博確認是藍環之后已經聯系了店家”。而店家的回應是“聯系供應商后說小章魚的原料是飯蛸,有斑點是正常的”。

店家提及的飯蛸是什么

飯蛸是短蛸的俗稱,短蛸是一種小型章魚,一般體長15~27厘米。胴部卵圓形或球形。胴背面粒狀突起密集。各腕較短,其長度大體相等,腕長相當于腦部近2倍。背部兩眼間具一淺色紡錘形或半月形的斑塊,兩眼前方由第2對至第4對脫的區域內各具一橢圓形的金色圈,記錄最大全長0.3m,最大體重0.5kg,分布在西北太平洋沿岸海域。

主要作業漁場在黃海、渤海、日本瀨戶內海和朝鮮半島西海岸,產量不高,主要為鮮食,是可食用的品種。

根據科普博主的判斷,網友發布的餐廳供應的章魚并不是飯蛸,而是藍環章魚。

數分鐘內可殺死26名成年人,藍環章魚為何這么毒

藍環章魚是一種很小的章魚品種,臂跨不超過15厘米。它的體型只有高爾夫球大小,體表為黃褐色,因此很容易隱身于周邊環境中。它們通常生活在海邊,因為身體上鮮艷的藍環而得名。遇到危險時,身上和爪上深色的環就會發出耀眼的藍光,向對方發出警告信號。

下屬種有三種已確認的種,第四種(H.nierstraszi)還在研究中。

大藍圈章魚(GreaterBlue-ringedOctopus,Hapalochlaenalunulata)

南藍圈章魚(SouthernBlue-ringedOctopus,Hapalochlaenamaculosa)或稱小藍圈章魚

藍紋章魚(Blue-linedOctopus,Hapalochlaenafasciata)

藍環章魚是已知毒性最猛烈的有毒動物之一。盡管體型相當小,一只藍環章魚所攜帶的毒素卻足以在數分鐘內一次殺死26名成年人。所分泌的毒素含有河豚毒素、一種血清素、透明質酸酶、胺基對乙酚、組織胺、色胺酸、羥苯乙醇胺、?;撬帷⒁阴D憠A和多巴胺。主要的神經毒素以往被認為是一種稱作maculotoxin的物質,但目前確認是河豚毒素;這種毒素也可以在河豚和芋螺的體內找到。

而目前還無有效的抗毒素來預防它。章魚的毒液能阻止血凝,使傷口大量出血,且感覺刺痛,最后全身發燒,呼吸困難,重者致死,輕者也需治療三四周才能恢復健康。

遭藍環章魚嚙咬該如何急救

急救措施遭藍環章魚嚙咬的第一時間急救方式是按住傷口并施以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急救必須持續,直到傷患恢復到能夠自行呼吸的狀態為止;而這往往需要數小時之久。即使是在醫院,也只能夠對傷患進行呼吸與心跳的維持治療,直到毒素濃度因身體代謝而降低。

兒童因體型較小,若遭嚙咬癥狀會最嚴重。若在發紺以及血壓降低的癥狀出現之前就施以人工呼吸治療,傷患就可能保住性命。成功撐過24小時的傷患,多半能夠完全康復。即使傷患已無反應,也應立即且全程施以循環輔助;因為河豚毒素會癱瘓肌肉,傷患即使神智清楚也無法呼吸或做出任何反應。

這5種常見食物吃錯也會“中毒”,要謹慎食用

除了藍環章魚,生活中還有一些常見食物會被人誤食,以下這5種食物要****謹慎食用:

1. 發芽土豆

這是因為土豆發芽之后龍葵素的含量會大大增加,這是一種有毒的糖苷生物堿。正常情況下,土豆中的龍葵素的含量很少,但發芽之后龍葵素的含量就會升高。

攝入極少量的龍葵素對人體不會產生毒性,但是一次攝入200毫克龍葵素就可以使人中毒。不過也并非土豆發芽了就絕對不能吃,如果土豆才剛剛開始發芽,并且也只是小范圍有一點,那完全可以挖去生芽的部分及芽眼周圍(一定要多挖下去一些),并去掉青紫變綠的所有部分。之后用冷水浸泡半個小時以上,棄去浸泡水,再烹調熟透食用。如果土豆生芽程度較為嚴重,不用考慮,直接丟棄即可。

2. 未煮熟的豆漿

豆漿在煮制的過程中會出現假沸現象,這是因為豆漿中含有皂素,這種成分在加熱到80℃的時候會出現大量泡沫,給人感覺豆漿“沸騰”了。

此時的豆漿其實還沒有被煮熟,仍然含有有害成分,比如皂素、抗胰蛋白酶等有害物質,皂素對粘膜有刺激性;也含有能破壞紅細胞的皂毒素,會導致中毒;還含有一種叫做脲酶的物質,它同樣可導致人體中毒。

3. 沒有烹調熟透的豆角

生豆角中含有紅細胞凝集素和皂苷這兩種物質。紅細胞凝集素又叫豆素、植物凝集素,紅細胞凝集素能對消化道產生強烈刺激,破壞消化道黏膜,引起胃腸炎。其進入血液的話可與紅細胞發生凝集作用,這也正是其名字的由來。皂甙進入體內后其水解產物皂苷元同樣能刺激胃腸道黏膜,引起炎癥反應,可造成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

100℃條件下加熱10分鐘以上,或更高溫度時炒熟炒透可裂解皂甙消除有害物質毒性。

4. 長時間泡發的木耳

長時間泡發的木耳很有可能會產生米酵菌酸,它是由椰毒假單胞菌屬酵米面亞種產生的毒素。對于米酵菌酸中毒,目前還沒有特效解藥,致死率在40%以上。

泡發木耳的時間最好控制在4小時以內,水溫不要太高,一般30℃為最適宜的溫度。正常情況下一個人進餐,一次泡5克干木耳就夠了。

5. 腐爛的生姜

生姜保存不當會腐爛變質,如果發現生姜腐爛了就千萬不要吃了,生姜腐爛后黃樟素含量會大大增加,屬于一種有毒物質,攝入過多對肝臟有害。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