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小麥陸續進入集中收獲期。部分地區遭遇“爛場雨”,對小麥收獲帶來較大影響,引發廣泛關注。有沒有可能通過品種改良來抵御天災?除了“爛場雨”,成熟收獲期的小麥還有哪些要關注的病害或者特殊天氣?如何提前做好防御?圍繞這些問題,光明網采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物學會小麥科學知識傳播專家團隊專家張錦鵬博士。
(資料圖片)
光明網:麥收時節遭遇“爛場雨”令人揪心,科學家在選育小麥品種的時候,是否會選育或者已經有可以抵御“爛場雨”的品種?有沒有可能通過品種改良來抵御天災?
張錦鵬:麥收時節遭遇“爛場雨”,容易引發小麥籽粒穗發芽。小麥品種間對穗發芽的抗性是有差異的,一般來說紅皮小麥對穗發芽的抗性要高于白皮小麥,品種穗發芽抗性與成熟期和自身的抗性有關。就我國黃淮麥區的穗發芽發生率來說,晚熟品種相對輕一些,紅皮小麥的抗性高于白皮小麥,比如美國的小麥多為硬粒紅皮冬小麥,一般對穗發芽抗性較白皮小麥要好出很多。我國東北春麥區、西南麥區和長江中下游麥區的小麥品種多數是紅皮小麥。
相對而言,這3個麥區在小麥成熟期降雨頻繁,因此當地育種家已經重視穗發芽這一災害,在品種選擇上偏好選擇紅皮小麥。而在黃淮麥區的降雨不是經常性發生,加之消費市場和收儲企業因對紅皮小麥有壓價或者不愿收購的傾向,導致育種家逐漸放棄紅皮小麥,從而對穗發芽的抗性降低了要求。
在種質資源當中,也有極少數白皮抗穗發芽的資源,或可在將來提升品種的抗穗發芽能力發揮作用。
光明網:除了“爛場雨”,成熟收獲期的小麥還有哪些要關注的病害或者特殊天氣?如何提前做好防御?
張錦鵬:小麥在臨近收獲時,除了“爛場雨”,還有干熱風、暴風雨氣候災害要注意防范。
干熱風是后期高溫加空氣干燥造成高溫逼熟,帶來籽粒灌漿提前終止,粒重下降和不飽滿的問題,造成減產。暴風雨天氣會帶來倒伏問題,致使機械收獲困難,損失率提高的問題。
為應對以上問題,一般會在灌漿期噴葉面肥和延緩葉片衰老的生長調節劑,來延長小麥葉片的保綠功能,同時提高粒重,保證籽粒灌漿飽滿。為應對暴風雨帶來的倒伏問題,育種和生產上已經重視選育和推廣矮稈抗倒伏的品種,減小倒伏風險。比如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育成的矮敗小麥,大大降低了倒伏風險。
光明網:汛期將至,除了黃淮海地區,其他夏收區應如何做好防雨措施?
張錦鵬:氣候異常變化帶來降雨的不確定性,因此積極應對“爛場雨”災害的做法是密切關注天氣動態,適當提早收獲,躲避不利天氣的帶來的影響。這就要求注重儲存、晾曬、烘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另一方面,要加大對紅皮抗穗發芽小麥品種的宣傳推廣,降低收儲和加工企業對紅皮小麥的偏見,多向消費者做紅皮和白皮小麥營養價值同樣高的科普宣傳,從品種布局上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光明網:龍口奪糧、與汛期“賽跑”,有無科學技術或手段能加速或者延緩小麥成熟期,與汛期錯峰?
張錦鵬:技術上,通過布局不同熟期的品種可以降低汛期帶來的穗發芽問題。但是我國小麥生產區主要集中在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麥區和西南麥區,都是一年兩熟制耕作模式。下茬作物玉米或者水稻要求小麥品種早熟、早騰茬,因此晚熟品種不受歡迎的現狀暫時不好改變。
光明網:俗話說“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怎么理解這個說法?小麥什么時候收獲產量最高?小麥收獲有哪些講究?在收獲過程中,如何減少損失?
張錦鵬:所謂“九成熟”,是指小麥的蠟熟末期,此時是收割小麥的最好時期。如何判斷小麥的蠟熟期?取一穗麥穗,搓掉包裹麥粒的麥皮,麥粒已失去綠色,呈現出深淺不同的黃色,此時麥粒有些發軟,劃開麥粒表皮,里面呈蠟狀。小麥的這個階段,就是所謂的蠟熟期。
“十成熟”,是指小麥的完熟期。這個階段的小麥,秸稈已經完全枯黃,麥粒已經干硬。這個階段收割小麥,小麥的產量會降低,嚴重時一畝地能減產100斤左右。
因此,建議小麥收獲期適當提前,可以減少機收損失率。我國在農機裝備上也非常重視降低損失率的改進,一些改進設計和工藝的收割機已經更新換代,進入生產一線。
光明網:氣象專家表示,6月至8月或“旱澇并重”,小麥等作物如何實現“雙抗”?如何保障夏糧安全?
張錦鵬:6月至8月是小麥收獲、播種玉米或者水稻的關鍵時期,因此一要搶收小麥,保證顆粒歸倉;二要保障下茬作物的播種后及時灌溉,保全苗。7月至8月汛期來臨,做好田間排水渠的修建,以防洪澇災害造成長期淹水的問題。農業農村部也下發了通知,要求各地抓緊調度救災種子、抗旱排澇機具等物資儲備情況;組建常態化應急服務隊,組織農技人員和科技小分隊深入生產一線指導,分區分類推進科學防災減災,全力奪取夏糧和全年糧食豐收。(光明網記者宋雅娟、武玥彤)
標簽:
上一篇:天天短訊!高考季來臨,這7種食物最好別吃!“補腦”建議吃這些→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開展豐富活動中國文化報訊(記者張影)
2023-06-05 09:57
原標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博活動達7200余項中國旅游報訊(記者徐
2023-06-05 09:34
原標題:從《流浪地球2》道具到“未來車站”(引題)科幻產業展讓觀眾
2023-06-05 09:35
原標題:捷杰耶夫長城腳下奏響《紅旗頌》(引題)戶外古典音樂會帶來全
2023-06-05 09:48
原標題:專題晚會《奮進在文明的征程中》今晚播出北京日報訊(記者張楠
2023-06-05 09:52
原標題:《熱烈》被選為第二十五屆上影節閉幕影片(引題)演繹舞者黃渤
2023-06-05 08:45
原標題:《紅樓夢》主題專場音樂會成功上演(引題)天歌民樂團帶樂迷夢
2023-06-05 08:44
原標題:周潤發“浪子回頭”?朱一龍“千里尋妻”(主題)本月大銀幕,
2023-06-05 08:43
原標題:淮劇小鎮越來越“有戲”中國文化報記者王彬環繞整個景區的婉轉
2023-06-05 08:50
原標題:內蒙古科右中旗:(引題)非遺保護版權護航(主題)光明日報記
2023-06-05 08:43
原標題:2023北京長城音樂會揭幕(主題)世界知名指揮家捷杰耶夫首次在
2023-06-04 15:41
原標題: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新增500多處傳統地名國興胡同
2023-06-04 15:39
原標題:北京京劇院新編歷史京劇《嬴駟與商鞅》在京首演中新網北京6月3
2023-06-04 14:32
原標題:釉色萬千瓷上風華(主題)——淺談瓷板畫藝術的多維發展(副題
2023-06-04 13:36
原標題:7200余項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即將精彩呈現??2023年文化和自
2023-06-04 08:35
原標題:演繹跨越海峽的愛戀之歌(主題)——音樂劇《戀曲》北京首演在
2023-06-04 08:53
原標題:由文入質文質彬彬(主題)——古代詩歌的若干形式標志和內容分
2023-06-04 08:53
原標題:京味戲喚起北京記憶北京人藝《玩家》將迎一百場中新網北京6月3
2023-06-04 08:41
原標題:現象級IP賦能文旅消費市場(主題)《劇院魅影》中文版上海總票
2023-06-04 08:54
【視線】原標題:用話劇藝術為人民作家路遙立傳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毛
2023-06-04 07:45
【藝評】原標題:一種不足為外人道的樂趣劉穎余閱讀到底是社會化的還是
2023-06-04 07:49
原標題:“博物館打卡線路”之三(引題)湖南博物院在文旅融合之路上不
2023-06-04 05:46
原標題:“五百里音樂節”在昆開演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黃榆?通訊員何
2023-06-04 05:56
原標題:青海發現極具國際性研究價值地質遺跡中工網訊(中工網-工人日
2023-06-04 05:54
原標題:廣東工人藝術團走進深圳前海樞紐項目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
2023-06-04 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