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以后,總想好好補一補,讓身體恢復得更快一些。但也有很多受傷之后要忌口的說法讓人在“傷后飲食”上充滿了擔憂。
圖蟲創意
經常會聽到老人說,受了外傷之后,一定要懂得忌口。有些食物吃了之后,會讓傷口不愈合,甚至還可能化膿,比如**海鮮、牛羊肉,甚至豆腐。**先不論真假,反正深信不疑的人不在少數。
(資料圖)
關于忌口的流言 | 網絡
那么,這些食物在受傷后食用真的會讓傷口不愈合嗎?
01
“發物”理論 并無充足證據
關于受傷之后忌食“發物”的話題,從古至今均有提及,在民間廣為流傳,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羊肉等食物被稱之為“發物”,這些 “發物”會讓傷口不愈合,因此成為飲食禁忌。
事實則不然。
圖蟲創意
按照現有記載,所謂的“發物”多是指具有刺激性、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有疾病的食物。有觀點認為蒜和辣椒等辛辣調料是發物,也有觀點認為魚蝦是發物,還有觀點認為羊肉牛肉是發物。
事實上,“發物”理論并沒有充足的證據認可,關于海鮮牛羊肉禁忌的說法也只是流傳于民間。無論在經典醫學典籍還是臨床醫學或營養學方面都沒有相關的記載,更未見關于吃羊肉會影響傷口愈合的報道。
身體受外傷之后愈合的過程比較復雜,受多重因素影響,可以大概分為內因和外因兩大方面。內因主要是身體健康狀況,如果身體本身存在營養不良,或是某些代謝性疾病,又或是蛋白質缺乏導致的免疫力缺乏,都會影響傷口愈合進程,甚至導致預后較差。而外因則包含更多,其中以由病原體和傷口異物等引起的感染影響最大,但海鮮等食物并不在外因之中。
02
優質蛋白質有利于傷口愈合
與謠言相反的是,現代醫學認為外傷病人作為特殊人群,在傷口愈合過程中身體需要消耗更多的蛋白質,適當提升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有助于提升身體的自愈能力。在臨床上,也會建議外傷或術后患者在飲食上應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比例。而關于海鮮、牛羊肉和豆腐的具體問題,我們一一來探討下。
關于海鮮
海鮮類食物多富含優質蛋白質,因此有利于傷口愈合。另外,一些深海魚類還富含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如EPA、DHA),有助于創傷患者修復神經系統,調節炎癥免疫反應。
但需要注意的是,海鮮可能會攜帶一定的病菌,尤其是新鮮程度較差的情況下致病菌含量較多,若在加工處理過程中沾染到傷口,或者食用后引發腹瀉、中毒、過敏等問題,確實不利于傷口愈合,甚至導致化膿或者更加嚴重的合并感染等情況發生。
圖蟲創意
因此,安全食用海鮮其實不僅不會延緩傷口愈合,其富含的優質蛋白質更有助于提升身體免疫力,促進傷口愈合。究竟是否需要食用海鮮,建議還是要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同時注意食品安全,從正規渠道購買,并充分煮熟后再行食用。
關于羊肉
羊肉是生活中常見的肉類來源,能夠為我們提供能量和蛋白質,還富含鐵、鈣等多種營養素。生活中確實也存在著有過敏體質或者胃腸功能較弱的人,在吃了羊肉之后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吃羊肉是否會影響傷口愈合,還要看具體情況。
圖蟲創意
因此,羊肉本身營養豐富,可以為患者康復提供蛋白質補充,但其脂肪含量略多,并不適宜多吃,尤其是胃腸道功能較弱的人。另外,羊肉屬于高嘌呤食物,有嘌呤代謝障礙的人不宜多吃,最重要的還是要遵醫囑。
關于豆腐
與海鮮、牛羊肉相比,“吃豆腐會影響傷口愈合”的說法倒是頭回聽說。眾所周知,豆腐在中國已經有上千年的食用歷史。豆腐的制作工藝,極大的提升了大豆蛋白的消化和吸收,總利用率可達 90 %以上,同時還可以避免煮豆子吃多了以后產氣的尷尬。因此,各式各樣的豆腐和豆制品成為百姓日常餐桌上最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
圖蟲創意
那么,老少皆宜的豆腐真的是外傷禁忌之物嗎?
當然不是。
外傷后吃豆腐更有助于傷口愈合。與豆漿、腐竹、豆豉、豆醬一樣,豆腐的主要原料同樣是黃豆,無論是豆子本身,還是加工過程中添加的石膏或鹵水對傷口愈合都不存在影響。
難道是豆腐中的營養成分有何不妥嗎?
當然也不是。
圖蟲創意
每 100 克豆腐中約含有 12.2 克蛋白質和 4.8 克脂肪,其它還包括鈣、鐵等礦物質元素,這些都對傷口愈合百利而無一害。
還有人擔心,是不是豆腐中的植物雌激素作怪呢?
答案是否定的。
所謂的植物雌激素其實就是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在所有豆制品中都存在,但它們的雌激素作用是很微弱的,并不會影響傷口愈合。
03
受傷了?放心大膽吃才是王道
根據《臨床營養學》中關于感染和外傷病人的營養治療原則中,強調“熱量和蛋白質的含量應略高于正常水平,可用牛奶、雞蛋、瘦肉末、豆制品等優質蛋白質作為蛋白質來源”。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在受外傷或者手術后食用,有助于提高優質蛋白攝入量,幫助傷口愈合,并不存在外傷的飲食禁忌,因此,在受傷之后,您就放心大膽吃吧。
作者 | 張 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
審核 | 宋 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
本文由“科學辟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來自版權圖庫的圖片,不授權轉載。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藝評】原標題:好演員的價值超越生死鄧崎凡一直以為,藝術家之所以令人尊敬,是因為在其個體的存滅之外,還有一個獨特的生命超越生死而存在
2022-11-06 05:45
原標題:上海“金庸展”重溫武俠世界日前,由香港特區政府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主辦的“金庸展”在上海圖書館東館開幕。展覽展出約300件展品,
2022-11-06 05:25
原標題:全國文物保護修復人員缺口約為2 6萬人,人才斷層問題亟待解決(引題)以敬畏之心傳承老手藝(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國閱讀提示
2022-11-06 05:31
【新書榜單】原標題:思想與藝術人性的關懷《吉檀迦利》[印]泰戈爾著聞中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此詩集是泰戈爾思想觀念和藝術風格的代表作。
2022-11-06 05:33
原標題:不一樣的生命(主題)——讀汪兆騫《李叔同傳》(副題)牧夫為李叔同立傳者不下十余家,但是,多是走不出李氏“一界生命”——“物質
2022-11-06 05:27
原標題:《插花地冊子》推出最新增訂版,學者止庵談讀書生涯(引題)閱讀50余載,興趣始終不改(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路艷霞“閱讀讓我安身立命
2022-11-05 15:45
原標題:接力杯“雙獎”出版獲獎作品37種北京日報訊(記者路艷霞)自2017年5月啟動以來,接力杯“雙獎”已連續舉辦兩屆,出版獲獎作品37種。日
2022-11-05 15:42
原標題:時代浪潮下“中國制造”風云再起(引題)周梅森新作《大博弈》今晚開播(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現實主義題材力作《大博弈》,
2022-11-05 15:30
原標題:蔡文靜彭冠英新劇塑造頑強女性北京日報訊(記者李夏至)由《陽光之下》原班人馬打造的都市情感懸疑劇《不期而至》,日前登陸優酷首播
2022-11-05 15:25
原標題:29組音樂人加盟打造五場音樂盛會(引題)《我們民謠2022》唱生活故事(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由愛奇藝、欣喜文化聯合出品的音樂
2022-11-05 15:35
原標題:門票幾乎售罄戲曲線上“出圈”線下“破圈”經濟日報記者曾詩陽康瓊艷“淇水悠悠無語深流,琴簫和鳴不盡離愁……”9月末,北方昆曲劇院
2022-11-05 09:46
原標題:如何成為一名漫才表演者?“肉食動物”推薦看這本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脫口秀大會》的熱播,讓漫才這個來自日本的喜劇形式廣為人知
2022-11-05 09:29
原標題:《大博弈》定檔周梅森新作聚焦百年老廠北京青年報記者楊文杰由周梅森編劇,韓曉軍執導,秦昊、萬茜、田雨、張萌、譚凱、柯藍主演,改
2022-11-05 09:45
原標題:第14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在湖南長沙開幕新華社長沙11月4日電(記者張玉潔)4日晚,第14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在湖南省長沙市開幕。開
2022-11-05 08:31
原標題: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成果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記者陳鐘昊、羅鑫)記者4日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經過連續三年的發掘,
2022-11-05 08:45
原標題:新華全媒+|安陽殷墟新發現大型道路洹河北岸道路系統初現這是安陽殷墟遺址新發現的大型道路俯視圖。(資料照片)新華社鄭州11月4日電
2022-11-05 07:42
原標題:陜西:蔣劉遺址發現距今約5000年的大型環壕和墓地這是蔣劉遺址出土的陶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新華社西安11月4日電(記者楊一苗
2022-11-05 05:32
原標題:《我們的歌》播出線上演唱會特輯(引題)蕭敬騰張淇攜手《光陰歌會》(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東方衛視《我們的歌》2日播出線上演
2022-11-04 18:35
原標題:沉浸式文旅體驗瞄上經典影視劇翻拍(引題)“阿姨版”《甄嬛傳》引發熱議(主題)今晚報記者劉桂芳連日來,退休阿姨拍《甄嬛傳》事件
2022-11-04 18:43
原標題:《星界的紋章》三部曲:一場波瀾壯闊的宇宙冒險封面新聞記者周琴日前,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品的科幻小說《星界的紋章》三
2022-11-04 15:32
原標題: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開幕(引題)好戲連臺和合共美(主題)北京晚報記者王潤?11月4日,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開幕,北京京劇院在園博
2022-11-04 15:30
原標題:《龍之家族》:就像你見到了初戀女友的大表姐李壯作為續作(從內容上講是前傳),《龍之家族》的片頭延續了《權力的游戲》片頭的美學
2022-11-04 15:35
原標題:《趙氏孤兒》:音樂對劇的一次挑戰項筱剛《趙氏孤兒》是金培達音樂劇作品,該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波又一波詠嘆調式的歌唱。無論是
2022-11-04 15:33
原標題:京腔京調演繹黑色幽默(主題)張鐵林自編自導自演舞臺劇《椅子》(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王潤)11月2日晚,由張鐵林編劇、導演、主演
2022-11-04 15:46
原標題:時隔80余年,實景體驗話劇《原野》再次在昆明上演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黃榆11月2日,由雷雨劇社、2022年度云南省藝術名家工作室精心打
2022-11-04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