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視點!頻頻遭遇藝人“塌房” 影視劇選人看走眼要花多少冤枉錢?

時間:2023-02-26 11:40:49    來源:成都商報    

原標題:頻頻遭遇藝人“塌房” 影視劇選人看走眼要花多少冤枉錢?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資料圖】

前不久,曾因吸毒被抓的歌手含笑在改名(韓樸俊)后進入影視圈,并出演熱播劇《狂飆》中的毒販一事,引發了廣泛關注,也讓劣跡藝人的問題再次被討論。輿論發酵后,《狂飆》劇組發布聲明,解釋該演員以假名投遞簡歷的原委,并對涉及他的片段進行了刪除。

同樣是在近期播出,由王志文等一眾實力派出演的反腐劇《風雨送春歸》中,人藝演員于震飾演的反派主角余仲君引起了不少質疑:不僅有時音畫不同步,面部表情也有些僵硬,一些畫面中更是頭大身小極不協調。

是于震的演技有問題?還是拍攝時敷衍了事?都不是。真實的情況是,原名《紀委書記》的《風雨送春歸》殺青于2017年,由王志文和某位趙姓演員主演。2019年,趙姓演員因發表不當言論成為“劣跡藝人”,也因此影響到了其主演的《突圍》《風聲》《光榮時代》等電視劇。為了順利播出,《風雨送春歸》中趙姓演員的戲份,由于震重新換臉補拍。

盡管相比無法播出導致的血本無歸,“換臉”播出已是最好的結果了,但損失顯然是難以避免的。那么這些年里,因為一時“看走眼”,藝人“塌房”讓劇組、片方不得已花了多少“冤枉錢”?又有哪些補救方法?

藝人頻頻“塌房”

風險盡調成熱門業務

近年來,娛樂圈頻繁爆出“塌房”事件,2021年更被稱為娛樂圈“塌房元年”。而從2014年起,相關部門對劣跡藝人的封殺力度逐年增加,條款逐步細化,與之相伴隨的,就是影視劇的播出風險增加。參演藝人一旦成為“劣跡藝人”,不僅未播出的作品必須將其除名,過去播出的作品也可能被牽連下架。

影視劇制作成本高昂,一旦因為藝人失德不見天日,損失的可能就是千萬甚至過億的投資。以唐德影視投資的《贏天下》為例,劇中藝人先后“爆雷”,導致該劇至今未能上映,公司市值從百億只剩不到30億。鄭爽擔任主演的《絕密者》《翡翠戀人》《只問今生戀滄溟》(3部劇投資總額超過7億)以及客串的《劉老根4》等多部影視作品和綜藝也面臨無法播出的困境,把寶押在鄭爽《新倩女幽魂》上的北京文化,最終深陷債務危機。大影視公司尚且如此,小公司更是毫無招架之力。

所以如今片方、品牌方在與藝人簽訂合同時,往往會增加“道德條款”——約定節目或影視作品拍攝、制作、發行及后期播放期間,如因藝人相關行為導致影視作品無法繼續拍攝、按時播映或對銷售帶來不良影響,經紀公司及藝人應當返還酬金并賠償損失。但從目前公開的案例來看,這類訴訟周期長,賠償金額也并不高,最終仍然會導致公司資金鏈出現問題。

記者注意到,2022年1月,唐德影視發布公告披露了和演員高云翔合同糾紛案一審判決結果,高云翔敗訴,需向唐德支付賠償款4885萬元并支付違約金。賠償加違約金,可能就五六千萬,但因為演員問題造成的影視劇無法播出,豈止五六千萬的損失?何況,演員是否有能力支付這些賠償,都是問題。

向藝人追索困難,那能否引入第三方進行風險擔保呢?

事實上,早在2019年,便有兩家國內保險公司參照海外保險市場使用的“死亡殘廢丑聞險”,開發了一款“人設崩塌險”。但對于藝人的“劣跡行為”如何界定?牽涉到司法層面,責任認定還比較容易;如果是藝人因道德問題產生負面影響,定責追責就非常困難。或許也正因為如此,至今這一險種都沒有真正落地。

追責難,也就倒逼相關方盡可能在事前規避潛在風險,因此近年來“藝人風險盡調”的服務,也從冷門產品變成了必備的熱門業務。

2021年7月,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做好劣跡藝人風險控制的通知》,其中第三條就寫道:“廣大委員今后在聘用演員前,要做好背調,規避風險。”

目前市場上藝恩、艾漫數據等娛樂圈數據服務公司都提供這一項服務。以艾漫為例,該公司在2021年上線這一業務,據當時媒體報道,不到一周業務就達到了40多單。艾漫的風險盡調報告將藝人可能遇到的風險分為政治風險、法律風險、道德風險、商業風險、粉絲風險五個類型,會對藝人在公共場合與網絡空間既往的行為、言論和輿情中存在的潛在風險點、風險熱度和風險持續時間等進行分析,并判斷既有風險點的輿論偏向。一般情況下,完成這樣一份報告需要3~7個工作日,價格是5.3萬元。

這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問題是,從成本考慮,很難對所有演職員都進行背調,一般只會針對主演或者重要的配角,這也導致了類似《狂飆》中含笑這種情況的出現。更重要的是,如果涉及藝人的私生活,線下調查難度大不說,且存在是否合法合規的風險。因此從目前來看,還是一項難以完成的任務。

換人、補拍

事后補救的無奈之舉

既然事前風險規避很難做到萬無一失,那就只有盡可能地事后補救了。

據記者粗略統計,從2017年的《大秦帝國之崛起》開始,就陸續有包括《封神演義》《光榮時代》《長安十二時辰》《突圍》《時光與你都很甜》《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勝算》《風聲》《買定離手我愛你》《星漢燦爛》等超過10部電視劇在補拍、換臉后播出。

從效果來說,首選當然是更換演員重新拍攝,但無疑成本會非常高。最著名的例子,就是2014年的電影《捉妖記》。電影殺青不久,參演的柯震東就因吸毒被警方查獲,片方追加7000萬元換角重新拍攝。

業內另一種技術就是CG,但成本同樣非常高,一般只有大投資的電影會選擇。比如2015年上映的《速度與激情7》,主演保羅因車禍喪生,劇組就請來他的弟弟擔任替身,甚至還在前6部未使用鏡頭中,選擇了符合劇本所需的表情動作,通過CG渲染出保羅的面部形象。據報道,為了這幾分鐘的鏡頭,片方最后花了5000萬美金。

壹茹(上海)傳媒科技有限公司曾參與《風聲》《買定離手我愛你》等多部劇集的換臉。公司相關責任人杜女士告訴記者,所謂CG技術,是拍攝時讓代替的演員在腦袋上貼上綠布或戴上綠頭套,后期根據拍攝的素材掃描匹配,進行比較細致的還原。CG換頭的技術難度很大,所以成本非常高。

杜女士介紹,過去比較常見的技術是補拍換臉,即讓演員在綠棚里面,在固定的位置、固定的角度說固定的臺詞,然后拍下來,再合成到原來的畫面當中。《勝算》《光榮時代》等就采取的這種方式。但被換臉的演員畫面比較突兀,比如畫面比例會放大,或者和別人的光、環境不太一樣。

AI換臉

省時省錢的救命稻草

補拍、換臉之后,一種更省時省力的技術被應用在影視劇中,即AI換臉。

AI換臉最早在國內引起關注是2019年,94版《射雕英雄傳》中黃蓉的扮演者朱茵,被網友換成了楊冪的臉,擁有了朱茵“靈魂”的楊冪,五官更加靈動,讓人驚艷。彼時,“將朱茵的黃蓉換成楊冪的臉”話題閱讀量過億。

“簡單來說,AI換臉技術就是將一個人的上萬張面部數據輸入到一個算法中完成人臉交換。這種算法基于計算機神經網絡滲透學習。”特效從業者章成告訴記者,網友換頭的《射雕英雄傳》片段,主要是用電腦渲染制作,影視劇的AI換臉則復雜得多。

杜女士說,現在的技術更先進,像他們公司所承接的項目,針對男女主演換臉的話,只需要演員拍攝一兩天,而過去需要兩個月左右。演員只需到棚里,采集他的相關相貌特征,后期通過AI的智能算法,根據原片的情況進行自動化的學習分析合成,就能一次成片。“而過去就很復雜,比如原片中是微笑,演員就必須拍一個同樣反應的微笑。”

AI換臉的制作大概要多久?“這個要看具體的項目體量,比如說我們現在換男主,大概占全片兩三百分鐘,我們后期制作大概就四個月左右。”杜女士說,業內一些AI換臉公司會刪減替換演員的戲,比如男主原本兩百分鐘的戲,硬生生剪成了一百分鐘,男主剪成了男二,“但我們不會,基本上是片方拿過來多少分鐘的戲,我們交回去就是多長。”

就費用來說,AI換臉根據精度和要求不同,收費也不一樣。據記者了解,目前AI換臉大概每分鐘1萬多到3萬元不等。

對于制片方來說,選擇AI換臉能夠大幅降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劣跡藝人對影視劇的負面影響,甚至有可能成為一根“救命稻草”。記者注意到,目前圈內有不少從事視效的公司已經開辟或者準備進軍AI換臉項目,不過,由于該技術還在發展階段,真正有成熟經驗的公司并不多。對于片方來說,選擇的時候就是碰運氣。

AI換臉雖然技術有一定進步,但依然會被觀眾一眼看出破綻,比例不合適、臉部表情僵硬等等問題依然存在。“技術是發展變化的,我們也在開發更精細的渲染制作,希望對未來技術提升有更大幫助。”杜女士說。

杜女士還表示,AI換臉并不只是用于劣跡演員的補拍,還可以用于多場景多人物,如數字人物的應用,通過技術為產業賦能。此前,杜女士的公司就曾操刀《功勛》片頭:8位扮演功勛人物的演員一一向觀眾走來,逐漸過渡成為真實的功勛人物。在這個層面上,AI換臉從業者們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技術革命。

標簽: 風雨送春歸 負面影響 救命稻草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