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挖掘全民閱讀“城陽樣本”

時間:2023-03-09 08:37:12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原標題:企業、社區、學校、農村,青島市城陽區處處可讀書(引題)

挖掘全民閱讀“城陽樣本”(主題)


(資料圖)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張嬙 通訊員 林子涵

閱讀提示

近年來,青島市城陽區緊緊圍繞打造“書香城陽”的奮斗目標,城市文化底蘊不斷厚植,書香城市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生動局面。

日前,“書香中國萬里行”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在青島城陽啟動。

在圖書館里,73.4萬冊圖書整整齊齊地放在書架上,市民愜意自得沉浸在“書海”,這里已成書迷心目中的“打卡地”;在農村,錯落有致的民宿設立了農家書屋,讓居民們在家門口就能讀到好書,也讓游客隨手就能開啟閱讀時刻。從城市到農村,從書店到學校,從青少年到老年人,讀書,正成為青島市城陽區的新景觀。

書香文化碰撞出“舌尖美味”

“這不僅是公司對外的文化窗口,更是屬于我們職工的書屋。里面有美食書籍,還有非常多其他種類的書,閑暇時間我經常去那看書。”利和味道職工李師傅告訴記者。走進利和味道青島基地,主入口的全球美食大航海地圖、美食香料圖例與全球美食書籍吸引來訪者駐足賞析。隨著地面美食文化的足記穿過長廊,一間千余平的“食空美術館”呈現在眼前。

利和味道是一家致力于研究破譯來自世界各地的“味道密碼”的企業,如何能做到讓職工“人人懂味道”便是企業成立初期提出的一個課題。“不如就讓研發部同事們把一些稍微淺顯易懂的書籍、參考資料發到工作群里,給大伙交流分享,這樣深入淺出,能讓更多的職工快速了解關于調料的知識”。職工代表提出的這個想法,讓利和味道打造屬于職工的“味道書屋”有了初步構想。

“您看,在這個區域擺放著的《椒聊》和《姜之形色》等內容為調料的百科書是由我們企業編撰的。”利和味道副總經理黃柳告訴記者。除了“味道書屋”,企業還主辦了《食空探險之旅》展覽,在藝術的維度下探索食物的精神世界。

正是將圖書與食空美術、哲學、藝術結合創新,讓食品加工企業也可以是生動、鮮活、具有創新性的場域。用與眾不同的書香文化精神引領創新路線,創作出有靈魂的美食產品,讓消費者受益頗多,也為開展全民閱讀提供了“企業樣本”。

以推廣閱讀提升廣大職工素質不僅體現在利和味道,在城陽區的企業隨處可見。2022年,城陽區總工會組織全區各級工會開展了包括讀書征文、讀書比賽、演講比賽、讀書節等“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的全民閱讀活動,累計開展近20場次。

用知識改變村民命運

在城陽區后田社區的社區書屋,幾位60歲以上的老人靜靜地坐著翻閱書籍。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手中的書正是社區花大力氣編寫的一套適合本社區居民閱讀的《農村家庭系列叢書》。

據了解,后田社區書屋現有藏書20000多冊,囊括上百個種類,同時,社區還配備了各類電子閱讀資源。書屋在每月的5日、15日、25日組織社區老年人進行集中學習。

后田社區居民孫香娥告訴記者,后田閱讀文化的形成與“村規”有很大關系。在上世紀90年代,后田社區就將“每個家庭必須要有十本以上的藏書,每個人一年至少讀一本書”,立在墻上作為村規。

城陽街道看“后田”,棘洪灘街道看“東毛家莊”,東毛家莊社區也為全民閱讀提供了“農村樣本”。

一踏入社區,便能聽到悠揚的戲曲聲。記者在現場看到,幾十名老年村民聚在社區大戲臺觀看“非遺”柳腔演出,運用了膠遼官話的戲曲通俗易懂,善于運用比興和夸張手法,具有濃烈的鄉土風味和很強感染力,引得現場村民發出陣陣笑聲。

東毛家莊社區其“書香村”的稱號早已在青島聞名遐邇,社區可謂是人才輩出。早在上世紀50年代,村里一年內相繼出了6名大學生,他們中有人從政,有人參軍,也有人成為教師,范玉敏就是其中一位。

“那時候家里很窮,飯都吃不上去讀書生怕村里人笑話。但由于熱愛學習,便‘偷偷’發力,考上了山東師范大學。”范玉敏說。1973年畢業后,她選擇回到村里,在東毛中學擔任數學老師,教過的學生中考上名校的也數不勝數。

“老話總說知識改變命運,看書真的可以改變人的命運。”社區書記李維佳深有體會地說道。“如今社區發展得越來越好,居民的精神文明提高了,社區里讀書的熱潮也越來越高漲。”

全民讀書、人人學習

放眼整個城陽,近年來,為推動全民閱讀活動不斷深入,城陽區已經連續舉辦十三屆的讀書節全民閱讀品牌活動,在全區營造了全民讀書、人人學習的良好氛圍,僅2022年一年,在“讀書節”活動品牌的帶動下,全區共舉辦各類閱讀活動1000余場次,覆蓋機關、學校、社區、軍營、企業等不同群體,參與市民達30萬人次。

少年強則國強。學校是全民閱讀的主陣地。在城陽區第二實驗小學五年級8班導覽員宋佳音的帶領下,“書香中國萬里行”采訪團聆聽了學生們以《城南舊事》中愛為主題的分享。記者從學生代表自信又充滿陽光的講解中,看得到他們對于讀書的熱愛。

漫步校園,圖書隨處可見。隨手可取、即時閱讀,讓閱讀時空“無邊界”;以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為載體,學校拓展閱讀形式“無邊界”。穿越在學校走廊中,親子共讀活動展示、“最美書香家庭”評比公示等讓走廊文化墻更有“溫度”,通過打造“教師+學生+家長”的閱讀方式,構建教師、學生和家長三位一體的閱讀共生共長新模式。

孩子帶動大人,大人帶動孩子。“今年我們計劃發布倡議書,建議每家每戶藏書20本以上,在社區掀起大人帶動孩子們閱讀的氛圍,讓社區的孩子們從小養成閱讀習慣。” 李維佳說。

據悉,目前城陽區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有農家書屋,每個農家書屋面積不低于30平方米,每年配送新書100余種,數量100余冊,讓農家書屋成為村民們的“精神糧倉”,也讓全民閱讀有了扎實的“農村樣本”。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