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資料圖)
半熟的愛情:“寫實派”戀綜突出重圍
進入2023年,戀綜市場依然熱鬧。與過往的同質化內容不同,如今的戀綜已然有了百花齊放的態勢——在經歷了野蠻增長后,戀綜內容不再止步于單純的情感牽絆,差異化和創新化成為戀綜突出重圍的利刃。
想在已經成為紅海的戀綜市場打出差異化的好牌并不容易。業內人士在分析海內外戀綜市場發展情況時認為,做好一部戀綜,正三觀、重真實,才能不出格;避免粗制濫造、強行“點鴛鴦”,才能不出局;在情感元素的多樣性中尋找新的看點,才可能“出圈”。歸結來看,當下好戀綜標準,更注重真實性和差異性。
在這兩個層面上,《半熟戀人2》給出了比較好的樣本——主打30+人群的婚戀情況,打出定位的差異性;選擇各行各業、不同生活狀態的素人作為嘉賓,打出內容的真實性。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半熟戀人2》站內熱度數據峰值已經突破23000,且在各大行業榜單中期期在榜、頻登榜首,兼具差異和寫實也讓《半熟戀人2》在戀綜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尋找真實的人間煙火氣
在大眾的視角中,相比虛擬的影視劇,真人出鏡的戀綜多了一層真實濾鏡——不只包括素人嘉賓貼近生活的煙火氣,還包括沒有劇本和演繹成分的互動。
《半熟戀人2》在素人嘉賓的選擇上做到了真實且有代表性。《半熟戀人2》選擇素人嘉賓時并沒有傾向于新奇或稀有的職業,而是更多地選擇了身邊人在從事的職業。他們是法律行業、金融行業從業人員、前端程序員,或新媒體博主。在真實職業選擇的基礎上,《半熟戀人2》并沒有給這些素人嘉賓強加完美無瑕的人物設定。他們工作體面,生活獨立,但實際上每天也生活在上班與下班的兩點一線中,甚至沒有時間談戀愛。
這種真實藏在節目的細節之中。例如蔣鶴婷會在放棄反選后一直工作到深夜——就像很多成年人一樣,工作已經成為生活的主旋律;張焱向嚴淼直球坦白自己離異并帶有一個12歲的女兒后兩人感情陷入迷茫,而嚴淼體面的回應也體現出輕熟齡群體較為穩定、明確的個人婚戀價值觀和擇偶標準;走向牽手的孫沐雨和余陶然在1V1溝通局中探討了橫亙在兩人中間最現實的異地問題,將對方納入各自的未來計劃之中。
相比于完美且懸浮的人設,這樣素人嘉賓更有煙火氣。這些素人嘉賓像是大眾生活的映射,看著他們相識相知,就像看著自己在應對繁重的生活以外,如何慢慢走進一段親密關系,給觀眾提供了真實與共鳴。這些素人嘉賓同樣體現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看著他們的交往,就像是彌補自己還沒有得到的未來,滿足了觀眾的情感寄托需求。
真實的素人嘉賓更能給出真實的互動反應和相處日常。在現實生活中,親密關系的建立并沒有那么順利。有學者認為,婚戀關系是多面的,綜藝節目不能只滿足于為觀眾營造夢幻泡泡。《半熟戀人2》洞察了這一點,因此并沒有在節目中安排天作之合的戀愛光環。可以看到,《半熟戀人2》中的嘉賓可能會在交談中發現彼此間有很多的相似性,也可能會在選擇中落單,還可能在互動中形成其它的局面。
《半熟戀人2》并沒有單純展現甜蜜的氛圍,而是真實還原當代都市男女情感現狀。《半熟戀人2》為觀眾提供的不是單一的情感樣本和相處模式,而是從多元的角度讓觀眾看到人際交往的不同可能,也讓受眾從不同角度產生共情。
■刻畫真實的戀愛圖鑒
《半熟戀人2》將素人嘉賓定位在半熟人群有著獨特的價值和意義。與20+人群不同,半熟人群的愛情觀少了一些沖動,多了一些理性和思考,還有時間帶來的磨礪——他們面對婚戀關系更加成熟和體面,也更加果敢。
半熟系列制片人閆芝樺曾在對第一季節目的觀察中,總結出了半熟人群面對情感關系時的狀態——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面對心動會勇敢追求;一旦被拒絕或發現兩人不適合也會很快退下,為雙方留有余地。
這種狀態在《半熟戀人2》中也尤為明顯。經歷過工作和生活的打磨,這些素人嘉賓們不會強迫自己進行交流,也更擅長于傾聽與觀察;他們會在看到落單的嘉賓時發出問候,也會在雙選時表達感謝;他們積極發出約會的邀請,也會積極溝通達成共識,理解彼此的選擇。
在第一期節目中,張寶兒和孟昭博在相識后一見鐘情,很快就開啟了雙向奔赴,這是成年人獨有的果敢。但是在經歷了中期的磨合和追求同頻后,兩人發現了彼此間無法相互“治愈”,最終選擇了成為朋友,這是成年人獨有的瀟灑和體面。第二期節目中,未被男嘉賓選擇的蔣鶴婷放棄了反選,留下了手寫長信收尾后離開。這背后同樣是半熟人群獨特的魅力——人格獨立,思想獨立,希望成就愛情,但更希望成就自己。
可以看到,通過對嘉賓們多元社交模式的呈現,《半熟戀人2》刻畫出了豐富的輕熟齡群體畫像。這種畫像是對年輕態、差異感的30+人群情感狀態的真實投射,為觀眾提供了參考和研究的樣本,于此同時,也幫助《半熟戀人2》在戀綜市場打開了格局。
■釋放真實的婚戀觀念
可以看到,戀綜發展至今已經不再只是追求單純的共情,還需要挖掘當下的情緒,加入更多關于婚戀關系的探討。戀綜內容的變化與社會文明發展息息相關。《半熟戀人2》對于情緒的挖掘也不再簡單地停留在“感情中是否需要主動”等表象話題上,而是要將情感關系放置在社會維度中觀察。
在最新一期的坦白局中,張焱和嚴淼對“離異帶娃”的遺留問題進行了交流。嚴淼講述了自己的情感經歷,也向張焱表示自己對他的心動還沒有達到標準。
張焱和嚴淼更像是30+人群的一種縮影。他們在工作和生活的磨礪中形成了固定的原則和標準,對于現實因素也形成了不得不考量的顧慮。在當下,《半熟戀人2》不僅是為年輕受眾提供了情感補償,更是對現實無法緩解的情緒提出一種可能適用的解決方案。
一方面,單身群體的陣容日漸龐大。《2021當代青年婚戀狀態研究報告》顯示,20-40歲的人群中,有超過55%的人目前處于單身狀態。另一方面,年輕人逐漸變得焦慮。某婚戀交友網站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作為婚戀市場中承上啟下的一代,90后婚戀焦慮與其它人群相比要嚴重,男性感到焦慮的占比達51%,女性則為49%。
當代年輕人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對于婚姻的依賴越來越低,生活方式的轉變等多種因素都在無形中影響著30+人群對于婚戀的態度和選擇。當代年輕人處于這種局面,希望可以找到共鳴和出路。
《半熟戀人2》試圖為這種局面提供解決思路和價值思考。事實上,“坦白局”就是節目對于出路的試探。“坦白局”試圖讓嘉賓雙方釋出相處過程中的心結和過往的情感困境。就像張焱和嚴淼一般,坦露了原生經歷和顧慮,雖然無法與過往的傷痛告別,但是至少有了看待未來的勇氣。“正視原生邁向未來”是《半熟戀人2》希望傳達的婚戀態度,也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對年輕人精神世界的關照。
可以看到,《半熟戀人2》寫實的背后,是當代年輕人對于親密關系真切的向往。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自我實現位于需求的頂端位置,這意味著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會越來越重視主觀感受和情緒需求。以《半熟戀人2》為代表的戀綜提供的就是這種自我意識的寄托。觀眾寄希望于在“虛擬”的節目中看到“真實”,更多的是希望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李濛)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甘肅榆中:千年古鎮上演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城隍出府”中新網蘭州4月5日電(田鵬鶴安方江)城隍出府、青城小調、秧歌表演……清明期間
2023-04-06 08:50
原標題:B站UP主發起停更潮?記者采訪發現,內容品質、創作生態、激勵機制都面臨新問題(引題)面對大流量,眾多平臺都在吸引UP主發布視頻(主
2023-04-06 08:36
原標題:半熟的愛情:“寫實派”戀綜突出重圍進入2023年,戀綜市場依然熱鬧。與過往的同質化內容不同,如今的戀綜已然有了百花齊放的態勢——
2023-04-06 08:39
原標題:贛州于都:《長征第一渡》致敬英烈專場迎來“特殊觀眾”4月4日晚,在贛州于都長征大劇院,大型文旅史詩舞臺劇《長征第一渡》推出致敬
2023-04-06 07:51
原標題:清明時節茅山會船4月5日,各式船只在茅山西大河參加茅山會船(無人機照片)。當日是清明節,江蘇省興化市舉行茅山會船盛會,船只和選
2023-04-06 07:36
“文化市場新觀察”原標題:海口市加快文藝演出市場與旅游消費深度融合(引題)濱海之城吹起文藝風(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周亞軍?核心閱讀藍天
2023-04-06 07:39
原標題:美術館里度假期4月5日,觀眾在鄭州美術館新館參觀。清明假期,不少市民來到鄭州美術館新館參觀,感受藝術魅力。新華社記者張浩然攝4月
2023-04-06 07:44
原標題:亦節亦氣風景清明人民日報記者孟揚曹怡晴“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仲春與暮春之交,正值清明。《論語·學而》里說:“慎終追遠,
2023-04-06 05:36
原標題:漫步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祠,人們被“一門父子三詞客”的優良家風深深打動——(引題)勝跡古祠堂千載永流芳(主題)人民日報記者王永戰
2023-04-05 22:43
原標題:形式“新”起來清明節俗“傳”下去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徐嘉偉仲春暮春之交,又是一年清明。作為節氣,清明是時令的標志,是古時指導農
2023-04-05 08:56
原標題:2023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名單公示記者從財政部獲悉,按照《財政部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組織申報2
2023-04-05 06:49
原標題:民族歌劇《僑批》南粵曲風韻味足北京晚報訊(記者韓軒)昨天起,珠海演藝集團民族歌劇《僑批》在國家大劇院連演兩場,演繹了由一封僑
2023-04-04 22:35
原標題:改編自馬伯庸七十萬字原著,劇版《兩京十五日》即將來穗演出用中式美學呈現大運河上的快意恩仇文 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4月14日至15日,
2023-04-04 15:45
原標題:大柵欄小書店北京晚報記者張驁文武亦彬攝來過大柵欄的人,都會對商業街的老字號印象深刻,瑞蚨祥、馬聚源、謙祥益、內聯升……隨便一
2023-04-04 15:43
原標題:“美育芳草”青少年藝術節開幕(主題)國家大劇院向孩子們敞開藝術大門(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李祺瑤)“大家覺得豐收是什么感
2023-04-04 15:40
原標題:【尋味中華|飲食】清明寒食吃青團,品嘗新綠江南春編者按:探求中華文化當代魅力,體味中國風物悠遠意蘊。即日起,中新社“尋味中華
2023-04-04 13:57
原標題:成龍拍《龍馬精神》致敬龍虎武師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電影《龍馬精神》日前在京舉行首映禮,該片由楊子執導,成龍、劉浩存、郭麒
2023-04-04 10:47
原標題:南中軸旁海派弄堂泰安里煥新迎客(主題)西城又有9處文物找到專屬“管家”(副題)北京日報記者張驁在遍地胡同的北京西城,有一條海派
2023-04-04 09:52
原標題:本市推出39項清明文化活動(主題)邀市民到博物館感受傳統緬懷先輩(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祺瑤)射柳、繪紙鳶,體驗清明習俗;以
2023-04-04 09:46
原標題:科技賦能讓博物館數字可感、更接地氣中國文化報記者連曉芳科技創新是文物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
2023-04-04 09:38
原標題:河北館陶發現118頁清朝時期家譜最早距今203年記者趙鴻宇記者獲悉,河北省館陶縣文保人員近日在該縣柴堡鎮東劉莊村發現了118頁《閆氏家
2023-04-04 08:32
原標題:西藏文物考古取得系列重要新發現和新成果新華社拉薩4月3日電(記者春拉、劉洲鵬)記者從3日舉行的西藏文物考古成果公眾分享報告會上獲
2023-04-04 08:47
原標題:故宮專家如何鑒寶?高科技助力“火眼金睛”破解古董局中局!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張鵬楊萌孟紫薇作者孫昊這是故宮文物專家們的日常工作
2023-04-04 08:47
原標題:配音界頂流“塌房”引關注專家建議(引題)將道德失范與法律懲戒掛鉤規范配娛行業(主題)法治日報記者趙麗法治日報實習生胡淼采訪動
2023-04-04 08:41
原標題:停車棚墻面繪出敦煌飛天(主題)“星夢停車棚”開出巖彩繪畫新展(副題)新民晚報記者趙玥“太美了!”“我們的停車棚又開新展覽了!
2023-04-04 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