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原創北京曲劇《永生花》:(引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傳統老京味兒唱出新北京故事(主題)
中國文化報記者 于帆
“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伴隨著北京曲劇傳統韻味的演唱,觀眾沉浸在北京曲劇《永生花》講述的真情故事中。近日,由北京演藝集團旗下北京市曲劇團創作排演的北京曲劇《永生花》,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該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用京腔京韻完成了一次對愛和生命的禮贊。
劇中,北京大妞王驍得了重度尿毒癥,需要換腎。余建平,名校博士,骨髓癌復發,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年邁的老父親。一紙婚約,將兩人的命運綁在了一起。兩個生命,由病相連、相知相愛。盡管兩人協議結婚,卻在相處和理解中萌發愛意,從而真誠相對,以真情澆灌出愛意永恒的“花”。
作為發源和形成于北京的地方劇種,北京曲劇本身的表演就以生活氣息濃郁見長、天然具有表現時代和現實的特質,這次創排《永生花》,也是北京市曲劇團以傳統文藝形式展現時代變化的一次嘗試。
為發揮北京曲劇的京味兒風格,并增加戲劇沖突,展現更廣闊的社會圖景,《永生花》的編劇段姝把故事發生背景和人物設置做了調整,“真實故事原型中女主人公不畏病重、想方設法自救,那股旺盛的生命力與北京大妞身上的豪爽直接、做事雷厲風行的沖勁兒很相似,因此,我將女主人公寫成了胡同里長大的北京姑娘,她的家人和閨蜜也都是老北京人。同時,把男主人公設置為外地農村子弟,通過讀書奮斗留在了大城市,這樣就讓二人形成很大的反差。”段姝說。
段姝對劇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和選擇有著這樣的理解:“雖然主要筆墨集中在王驍和余建平身上,但其他人物一樣讓人感動。王驍的媽媽、弟弟、閨蜜和余建平的父親,雖然各自生活的地域不同、經歷不同、觀念不同,面臨的困境也各不相同,但為了王驍和余建平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付出和給予,傳遞著人世間最深的愛。他們是那樣的平凡而又不凡,無論遭遇命運的何種磨難,為人本性的善良卻從未改變。”
如何讓傳統戲曲藝術更貼近現代生活,此次《永生花》在音樂和舞美設計上花了很多心思。該劇在演唱上不拘泥于傳統的曲牌和配器,而是嫁接了很多新元素,比如首次嘗試用鋼琴來配器,甚至有些唱段以鋼琴為主奏樂器,既保留了傳統戲曲的韻味,又符合當代審美,產生了很好的效果。舞美方面,整個舞臺背景以城市框架的剪影呈現,增加了如傳統水墨畫般的韻律和質感。
“我已經多次和北京市曲劇團合作了,但這樣的現實題材對于北京曲劇創作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舞美設計任思遠著意用色彩表達劇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整體運用大量的黑白灰色調,在道具上唯一有顏色的是病床前一束鮮紅色的永生花,而在景中唯一有顏色的是紅色《永生花》的主題印字。我把所有的顏色都留在了演員身上,想給觀眾傳達一種概念,城市雖然是冰冷的,但人們是鮮活、有生命力的。”
造型設計武莎莎認為,戲曲發展需要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趨向,要更加接地氣。“傳統戲曲和當代生活存在一定距離,會為觀眾帶來觀演分離的情況。而現代戲曲無論從審美上還是戲劇體驗上,更有熟悉感和親和力,這需要在對傳統戲曲的傳承基礎上,運用多樣化的呈現和表達,這也是對北京曲劇乃至傳統戲曲更好的傳播方式。”武莎莎說。
導演方毅恒表示,《永生花》是一部具有中國傳統韻味的、當代都市題材的北京曲劇。“我們希望呈現一個全新的風格,讓更多年輕人能夠接受、能夠喜歡。北京曲劇貼近生活的現實主義表演風格,也為作品提供了較大的創新和融合的空間。”
讓傳統戲曲在新時代煥發光彩是戲曲藝術工作者始終關注、思考的命題。北京市曲劇團近年來的創作主要圍繞著“老京味兒”和“新京味兒”兩大板塊多個系列展開,現實題材的創作是劇團長期堅持的重要創作方向。北京市曲劇團黨總支書記、董事長戴兵表示:“北京曲劇自誕生以來就始終貼近時代、貼近人民。1952年,老舍先生為北京曲劇創作的第一部作品《柳樹井》,就是為了配合宣傳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而創作的。北京曲劇藝術作品就是要展現一個時代和這個時代人民生活的點滴,要引領和倡導這個時代正確的價值取向。”
《永生花》以現代的視聽語言,呈現傳統北京曲劇韻味,并在真摯的情感故事中歌頌時代選擇和價值觀,為觀眾帶來感悟和思考,成為傳統戲曲與時代嫁接的成功樣板,這也充分證明,北京曲劇從未過時。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沉浸式全息劇《遇見·楚莊王》亮相湖北省博物館——(引題)文博陣地講好中華故事的有益探索(主題)中國文化報駐湖北記者瞿祥濤涅槃
2023-04-11 13:37
原標題:原創北京曲劇《永生花》:(引題)傳統老京味兒唱出新北京故事(主題)中國文化報記者于帆“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伴隨著北京曲
2023-04-11 13:39
原標題:第十二屆恭王府海棠雅集舉行(引題)眾詩友慶祝葉嘉瑩先生百歲華誕(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張恩杰暮春時節,海棠花開,詩意蓬勃。4
2023-04-11 11:44
原標題:二〇二二上海伴手禮好評榜發布,馬橋鎮“鴨型壺酒器”名列文創百貨單元(引題)三盞青瓷杯市場定價318元,值不值?(主題)文匯報記者
2023-04-11 10:36
原標題:鄂豫五地有了群眾文化聯盟中國文化報駐湖北記者瞿祥濤湖北省襄陽市、十堰市、隨州市、神農架林區與河南省南陽市,同屬漢水流域和秦巴
2023-04-11 10:34
原標題:中國社科院發布《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引題)網絡文學主流化精品化趨勢增強(主題)中國文化報記者周志軍4月10日,中國社
2023-04-11 10:43
原標題:“為你誦讀”讓更多詩歌進入公眾視野中國文化報訊(記者黨云峰)“為你誦讀”杯第六屆現代誦讀藝術盛典展演活動近日在北京啟動。中國
2023-04-11 10:57
原標題:陜西西安:(引題)讓遺產融入城市生活圈(主題)中國文化報駐陜西記者秦毅文 圖如果一座城市缺乏對歷史遺跡、地域文化的記憶和梳理,
2023-04-11 10:44
原標題: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潮流事物——(引題)電子書未來何去何從(主題)光明日報記者陳雪本報通訊員鄧白露是時候告別電子書了嗎?這個十多
2023-04-11 09:41
原標題:小劇場演出不斷,夜經濟活力涌動,推動老城文化復興(引題)胡同深處繁星點點(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瑤夜幕四合,胡同劇場里燈光閃爍
2023-04-11 09:37
原標題:如何看待飛速變化的媒介(主題)——訪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胡泳教授(副題)光明日報記者陳雪光明日報通訊員鄧白露【專家訪談】?
2023-04-11 09:41
原標題:冬奧會交響組曲《冰雪相約》在雙奧之城再奏響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亮4月9日晚,由著名青年指揮家金剛執棒,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傾
2023-04-11 09:48
原標題:盲人長笛演奏家吳晶——(引題)用音樂,擁抱世界的繽紛(為夢想奔跑)(主題)人民日報記者陳世涵25萬人涌入直播間,屏氣凝神、靜靜
2023-04-11 08:49
原標題:江蘇泰州舉辦溱潼會船節人民日報南京4月10日電(記者何聰)近日,第十六屆中國濕地生態旅游節暨2023中國泰州姜堰溱潼會船節開幕。開幕
2023-04-11 08:49
原標題:走進北京自然博物館(引題)領略自然魅力品讀生命史詩(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朱金宜背靠天壇公園,面朝天
2023-04-11 08:53
原標題:流金溢彩中感受文明互鑒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4000多年前的青銅斧,生動可愛的動物形化妝容器,精美華麗的黃金首飾……走進清華大
2023-04-11 08:33
原標題:音樂劇《絲路之聲》開啟全國巡演人民日報北京4月10日電(曹雪盟、牛允一)日前,絲路主題原創音樂劇《絲路之聲》在北京上演,并正式開
2023-04-11 08:50
原標題:《早春奇遇》“哈哈”花腔“出圈”(引題)吳碧霞:歌唱演員要有一顆有趣的心(主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荀超實習生汪靈?“我是
2023-04-10 15:52
原標題:用民族歌劇講好中國故事(主題)——訪著名歌唱家閻維文(副題)天津日報記者翟志鵬日前,著名歌唱家閻維文做客天津音樂學院,為該校
2023-04-10 15:51
原標題:電影《亭亭如蓋》在南昌首映4月15日全國上映中新網南昌4月10日電(盧夢夢)4月9日下午,電影《亭亭如蓋》在江西南昌青山湖區舉行首映
2023-04-10 15:38
原標題:紀念拉赫瑪尼諾夫誕辰150周年(引題)天交攜手名家呈現浪漫經典(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昨晚,天津交響樂團2023音樂季特別推出紀
2023-04-10 14:39
原標題:北京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開園這是4月6日在北京市昌平區拍攝的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無人機照片)。4月8日,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大運河源
2023-04-10 14:50
原標題: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實證千年商港再現“海絲”繁華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盧蕩代睿綜合文匯報、錢江晚報3月28日,2022年度全國十
2023-04-10 14:50
原標題:邰麗華“觀音”下凡這些年很多年里,人們提起邰麗華的名字,就會想到2005年春節晚會上震驚華人世界的舞蹈《千手觀音》,這支經典舞蹈
2023-04-10 14:36
原標題:藍皮書顯示:網絡文學成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重要內容源頭新華社上海4月8日電(記者余俊杰)全國網絡文學工作會議4月6日至8日在上海舉行
2023-04-10 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