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講解員用激光筆照射古畫,四川博物院致歉
暑期來到,博物館、美術館成為眾多參觀者的心儀之地。在倡導觀眾文明觀展的同時,如何規范博物館內的講解秩序?
近日,有觀眾發現四川博物院講解員用激光筆照射古代繪畫,經提醒后仍不以為然。澎湃新聞獲悉,四川博物院昨晚已進行回應,表示將引以為戒,嚴格規范使用講解輔助設備,做好員工培訓和實操監督。相關文博學者接受澎湃藝術采訪時表示,在規范講解行為、優化講解方式的同時,國民的審美素質也須得到加強。
(資料圖)
一位微博網友指出講解員導覽時用激光筆照射文物,四川博物院很快予以回應。
近日,一位文博觀眾在參觀四川博物院時,見到館內講解員使用激光筆照射古代繪畫展品,經勸說后,講解員并未停止。這位觀眾通過微博平臺敘述了自己的經歷,引起網友熱議。此事發酵三天后,7月9日晚,四川博物院通過微博回復該觀眾,表示“深感抱歉,將引以為戒,舉一反三,嚴格規范使用講解輔助設備,做好員工培訓和實操監督。”
四川博物館回應表示“嚴格規范使用講解輔助設備,做好員工培訓和實操監督。”
據這位觀眾描述,7月7日,其在參觀時,遇到博物館講解員用激光筆照射并講解中國美術館出借的一幅明代陳洪綬畫作,而展柜的玻璃上貼著禁止用閃光燈的提示。當被問及能否使用激光筆照射文物后,講解員先表示“我們不會長時間照”“沒事”“之后我們注意”,但在轉身后,繼續對故宮藏花鳥冊使用激光筆,講解作品局部。博物館保安則表示講解員是“館里的人,我為什么要阻止”。
這位觀眾在參觀川博后選擇微博發聲,表示能夠理解“有時候保護和普及是矛盾的,需要尋找平衡,但是這次的事退一萬步說也是無必要的破壞”,看到的不是博物館積極平衡需求、解決矛盾,卻看到了“無知和懶”。
這位觀眾參觀的,是四川博物院暑期檔展覽之一,“盛世蓮開——中國文化中的蓮荷意象特展”。展覽集合了全國44家文博單位的218件蓮荷精品文物,展現古代文人墨客對蓮荷的喜愛。
展品之一是中國美術館藏品,明代陳洪綬 《愛蓮圖軸》。畫面中,僅有人物三人。
《愛蓮圖軸》應是明亡以后陳洪綬作于杭州。畫面背景空素,繪三位高士圍坐聽琴。畫中石桌一具,置陳文房四寶及銅瓶荷花;右邊一高士橫琴膝上,端坐輕撫;左側背對著觀者的一高士身形微俯,彈奏阮咸;對面一高士斜倚石桌,支頤揚首,凝視荷花,仿佛聽琴而遐思。人物衣紋圓勁,頭身比例變形,石桌陳設諸物則表現出奇特的透視效果。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用激光筆照射文物并非孤例。今年5月,有游客參觀山西云岡石窟時,看到有導游用激光筆照射壁畫和雕刻。去年,一位觀眾在西安博物館內看到帶團導游拿激光照射文物,一旁有博物館的保安和講解員,卻均未阻止。
7月9日,四川博物院通過微博回應了這位批評的觀眾。川博表示:
"收到您的反饋意見后,我們立即和相關部門進行了核實。經了解,我院講解員的確存在使用低功率激光筆引導觀眾觀察文物細節的不當行為。為此,我們深感抱歉,將引以為戒,舉一反三,嚴格規范使用講解輔助設備,做好員工培訓和實操監督,文保等部門也將定期檢測文物狀態,確保文物安全。
正如您所說,“有時候保護與普及是矛盾的。”我們需要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優化管理,在保護與普及之間尋找合適的方式。同時,學無止境,我們將強化培訓,督促員工不斷學習成長,鍛煉服務本領。
真誠地感謝您向我們提出寶貴意見!歡迎您再次到四川博物院參觀,繼續關心、支持、監督我們的工作,共同守護好我們的文化遺產。"
7月10日上午,澎湃新聞就此致電四川博物院。周一為博物館例行的閉館日,因此截至發稿,尚未取得聯系。
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今天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如果不能用閃光燈拍照的話,用激光筆去點射顯然也是不合適的。毫無疑問,這種用激光筆的導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他觀眾的觀看。因為講解員解說時,還有其他觀眾。使用激光筆,會對其他觀眾構成視覺干擾。博物館講解員還是更多依靠語言來敘述,針對某個局部,也可以用手指引導觀眾視線。”
對于國內博物館講解,陳履生認為,目前階段,公民的審美教育還有欠缺,一些觀眾對歷史、文物藝術缺少基本的了解,“幾乎像一張白紙,進入了博物館。”“在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少許針對團隊的深度講解。但我們現在的講解,卻成為一種普遍需求,舉凡團隊參觀都希望配備講解。”同時,國內不少博物館講解聲量大、分布范圍廣,也都是一種干擾。
記者留意到,日前,中國國家博物館發布公告,規定7月16日起未經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館內開展講解活動。公告稱,講解人員須服從現場工作人員管理,遵守國家博物館相關規定,嚴禁大聲喧嘩、長時間停留在文物觀賞有利位置、倚靠展柜、現場攬客等影響觀眾正常參觀秩序的行為。有觀點認為,這主要針對的是一些暑期研學團及相關主播。
標簽:
上一篇:電影《碟中諜7》14日全國公映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講解員用激光筆照射古畫,四川博物院致歉暑期來到,博物館、美
2023-07-10 14:54
原標題:神秘反派浮出水面命運宿敵強勢襲來(引題)?《碟中諜7》14日
2023-07-10 13:54
原標題:原創音樂劇《南墻計劃》上演,傳統曲藝和現代音樂撞出新曲風(
2023-07-10 13:52
原標題:首家中軸線主題郵局亮相宏恩觀北京日報記者代麗麗李洋首家北京
2023-07-10 14:01
原標題:天津美院美術館:啟動“典藏精品”展覽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
2023-07-10 13:59
原標題:首家大運河考古與研學基地落戶滄州北京日報訊(記者韓梅)日前
2023-07-10 14:00
原標題:肯尼亞高等法院律師喬伊·卡通格:(引題)?我喜歡文化在事物
2023-07-10 11:55
原標題:兒童劇《大運河漂流記》登臺世紀壇(引題)?歷險故事融入傳統
2023-07-10 12:01
原標題:新時代國劇路在何方(主題)堅持精品引領提倡多樣發展(副題)
2023-07-10 12:06
原標題:今年首部海外音樂劇登臺北京,2001年首演版男女主演重聚(引題
2023-07-10 11:59
原標題:華夏未來夏令營開營天津日報訊(記者張帆攝影姚文生)日前,“
2023-07-10 12:04
原標題:舞臺版國內首演4小時酣暢淋漓(引題)?完整三聯劇里飽賞普契
2023-07-10 10:07
原標題:“兩岸學者面對面”共議閩南文化據新華社廈門7月9日電(記者付
2023-07-10 09:57
原標題:中國美術學院走進貴州從江縣岜扒小學開展美育幫扶(引題)?讓
2023-07-10 09:57
原標題:舞臺劇《賊想得到你》上演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攝影姚文生)
2023-07-10 10:02
原標題:解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基因密碼(引題)?文博類綜藝暑期集中亮
2023-07-10 10:03
原標題:文化演出市場火熱中國原創精彩紛呈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進
2023-07-10 08:53
原標題:這座博物館,讓來自羅馬尼亞的她深深好奇……中新網西安7月9日
2023-07-10 08:59
原標題:第十四屆全國舞蹈展演舉行人民日報北京7月9日電(記者鄭海鷗)
2023-07-10 08:59
原標題:羅大佑獻唱《長安三萬里》(主題)片尾曲歌詞改編自李白名篇(
2023-07-10 09:05
原標題:巴山蜀水連香江陳智林編者按近日,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
2023-07-10 08:54
原標題:【何以中國】世界遺產@中國丨哈尼梯田:世外桃源藏著科技密碼
2023-07-10 08:00
原標題:盛世中華何以中國丨國寶文物幻化AI形象,在元宇宙講述前生今世
2023-07-10 05:54
原標題:何以中國丨千年文物活起來感受文化新光彩策劃:于衛亞高潔統籌
2023-07-09 20:54
原標題:何以中國丨這里有最早的“中國”上下5000年,“中國”之稱從何
2023-07-09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