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全球播報:漢字里的“中秋”

時間:2022-09-10 09:44:0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資料圖)

原標題:漢字里的“中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要到了,我們來說一說漢字里的“中秋”。

“秋”的古字形像蟋蟀。蟋蟀是“秋蟲”代表之一,有的地方稱蟋蟀為“促織”。昆蟲呢喃是秋季最重要的標志,而蟋蟀的鳴叫又是秋蟲呢喃的重要標志。如今的“秋”字,表義字符“禾”傳達出“莊稼收獲”之義,這是秋天最重要的標志性特征之一;關于“火”,有專家說表示秋天禾谷成熟,猶如火灼,也就是“似火的莊稼”。

中國的先民把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3個月。因此,每一季也就有了上中下之分。對于“秋季”而言,也就是“初秋”“仲秋”“晚秋”,即農歷的七八九3個月。這3個不同的“秋”合在一起,也被稱為“三秋”。

需要注意的是,“中秋”與“仲秋”并不相同。“伯仲叔季”是用以稱呼人的長幼次序的名稱。用在“仲夏”“仲秋”這里,指的是“次序位于中間的”,也就是農歷八月。“中秋”則是“處于秋天中間的”,也就是七八九3個月之中的那一天,即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我們所說的“中秋節”,指的正是這一天。因此,中秋節也被稱為“八月節”。

中國的特色節日,大多對應著特色食物。中秋節最重要的食物當然是月餅了,地上圓圓的月餅,對應著的是天上圓圓的月亮。“圓”是中國文化系統中的重要符號,意味著“滿”,意味著“完全”,還意味著“相聚”,所以,“中秋節”也被稱為“團圓節”。“天上月圓”“人間團圓”。如果不團圓,就會惹起人們的相思之情。古往今來,多少文人為此了寫下大量感人至深的詩句,流傳至今,撥動著人們的心弦。(孟德宏)

(作者系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副主任)

標簽: 八月十五 春夏秋冬 中外文化交流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