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有讀者問:《閃耀吧!中華文明》熱播(引題)?
六大考古現場還原歷史上的高光時刻(主題)
(資料圖片)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祖薇薇
是誰在甲骨上刻下了第一個文字?神秘的三星堆是否證明了神話的存在?八千秦俑守護著怎樣的秘密?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指導,優酷和河南衛視聯合打造的國內首檔文化探索紀實節目《閃耀吧!中華文明》正在熱播。節目用歷史謎題做牽引,發起人陳坤和追光伙伴許丹睿大膽猜測,小心求證,一面積極尋找線索,一面尋求專家答疑解惑,網友亦跟隨著感受燒腦解謎的樂趣。
用推理解密三星堆
“探索之旅”首站深入三星堆,通過推理解謎、國漫動畫等年輕化的表達形式,探尋古蜀文明。節目一經上線,便吸引了眾多優酷網友的關注,直呼“三星堆充滿了浪漫與想象”,“太燒腦”則成為彈幕高頻熱詞。節目還融入了CG特效、國漫動畫等創新形式,用技術呈現藝術,尋求文化類節目的視聽和跨次元表達,讓“這是什么神仙節目”“眼球福利時刻”等評論刷屏。“人文節目并不意味著曲高和寡,我們希望用新穎的故事和獨特的視覺,讓網友共情。”《閃耀吧!中華文明》總監制、優酷人文中心自制工作室總監李炳表示。
考古現場還原歷史上的高光時刻
據介紹,《閃耀吧!中華文明》以六大考古現場為依托,以一線考古專家、資深文博歷史學者第一手的真實經歷和研究成果為支撐,后續還將展現秦始皇帝陵、敦煌等多個文博場景,大唐遺寶等歷史謎團也將鋪陳在觀眾眼前。
“如果把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比作一條曲線的話,它一定是波瀾起伏的,每一個波峰都是歷史長河里的一個高光點,我們把它稱之為‘閃耀時刻’。”李炳以大唐遺寶舉例,上世紀70年代,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何家村出土了一批唐代金銀器,多達1100多件的寶物,被埋藏在2個大陶甕和1個銀罐之中,這批金銀器屬于唐代的皇家器物,其中不僅包括了皇家日常用品,還有古羅馬的金幣、中亞特征的器物,由此可見唐代文化交流的繁盛。
32位出鏡專家保障學術嚴謹
《閃耀吧!中華文明》雖然在嘗試以創新的表達方式做歷史題材,卻保持了學術上的嚴謹。制片人鄧瑞玲介紹,節目策劃和研發歷時8個月,整個項目得到了50多個文博單位的支持,聯絡拜訪了105位專家老師。
“整季12期的節目里面一共32位出鏡專家,在策劃每一期臺本的時候,導演組和編劇組會先閱讀很多的書籍和學術論文,有一個初步的腳本設想,提交專家審核,再修改再審核,然后在實地勘景之后,根據我們實際的拍攝安排,還會再跟專家面對面地做最后的確認。最多一次修改次數的臺本,文檔上寫的是第15稿。”
考古人的奉獻讓陳坤兩度落淚
陳坤和許丹睿兩位“文明追光人”對于節目的內容也做了大量準備,在節目策劃期間,陳坤和許丹睿就主動向導演組要了參考書籍,包括去了解節目將要接觸的史學專家。鄧瑞玲回憶,在拍博物館的時候,只要是節目換景或者是調機位的間隙,一溜煙陳坤就不見了,他會用這個時間段仔仔細細去看展柜里的文物,用手機拍了很多的照片,“看得出來他是內心自發有探索文明的原動力。”鄧瑞玲說,在整個節目錄制過程中,陳坤有兩次落淚的場景,一次是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當時陳坤跟崔勇(廣東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南海I號項目負責人)對著大海有一段對話,崔勇講到覺得自己很幸運,從事這個職業一直到退休都是跟南海I號在一起的,“陳坤說一生一船,一生都是為了水下考古,當時那一段陳坤是熱淚盈眶。”第二次是在敦煌,陳坤聽婁婕(敦煌研究院研究員)講述一代又一代敦煌守護人的故事,“陳坤當時感動于婁婕老師用那么平實的語言,講述了那么有力量的故事,他是眼淚掉下來了。”
從《閃耀吧!中華文明》到《國寶100》《隱秘的細節》,近年來,優酷深耕傳統文化內容賽道,出品和播出了大量優質文博節目。優酷已連續三年舉辦“云游非遺·影像展”活動,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推出了80余檔非遺節目,覆蓋文化精品、非遺美食、中國節日、戲曲藝術等不同板塊,在線上打造傳統文化“百花園”。據優酷發布的《2022文博節目報告》顯示,近8000萬人次“云”逛文博,其中六成熱衷于中國傳統文博節目,95后成觀看主力軍。
此前,優酷出品的《中國潮音》,以及與河南衛視聯合出品的“中國節日”系列、與天津衛視合作的《青春守藝人》等傳統文化綜藝亦頻頻“出圈”。節目還將觀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沉淀到興趣社區,4月,一眾手繪大神現身優酷社區“國風月”活動,14萬網友在這里聊起了傳統文化。
據了解,歷史文化題材作為優酷人文的核心賽道之一,未來還將持續加大精品內容的創作和產出。優酷將以年輕化敘事,為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開拓新邊界。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有讀者問:《閃耀吧!中華文明》熱播(引題)?六大考古現場還原歷史上的高光時刻(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是誰在甲骨上刻下了
2022-09-20 08:44
原標題:“典亮世界叢書”在京發布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記者史競男)由國際儒學聯合會主辦的“典亮世界叢書”發布會19日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
2022-09-20 07:29
原標題:“中華風韻”交響音樂會在新西蘭首都成功舉辦新華社惠靈頓9月19日電(記者盧懷謙 郭磊)“中華風韻”交響音樂會19日晚在新西蘭首都惠
2022-09-20 07:39
原標題:現場|故宮舉行文物古建消防演習,雷霆之勢外還有“溫柔呵護”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張宇白繼開作為全世界現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代皇宮
2022-09-20 05:37
原標題:他們是手藝人更是“守藝人”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聞樂便能起舞,無樂不成聚會,樂器是維吾爾人生
2022-09-19 22:33
原標題:四川網友鄉間徒步偶遇精致“龍頭石橋”(主題)當地回應:系建于清代的交通要道(副題)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袁偉網“10余米長,有4
2022-09-19 16:27
原標題:西大墻段發現萬歷元年石碑(引題)箭扣長城修建時間又提前了11年(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于麗爽)箭扣長城修繕四期工程即西大墻段去
2022-09-19 15:38
原標題:話劇《驚夢》本周來穗連演4場文 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9月22日至25日,話劇《驚夢》將在廣州大劇院連演四場。《驚夢》是毓鉞與陳佩斯繼20
2022-09-19 15:26
原標題:山西碧村遺址發現距今約4000年的防御體系記者:王學濤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最新考古成果稱,發現山西碧村遺址外城門具有明顯防御性質
2022-09-19 15:25
原標題:聚焦史前文明化進程與夏商文化研究“考古中國”發布4項重要考古成果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9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第三季度例行
2022-09-19 15:32
原標題: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開幕9月17日,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西安開幕,原創音樂劇《絲路之聲》作為開幕演出在西安浐灞保利劇院
2022-09-19 09:42
原標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布新成果人民日報記者王玨核心閱讀9月16日,國家文物局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介紹了內蒙古
2022-09-19 09:36
原標題:北京時裝周:“繡服錦緣”靚童裝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許之豐2022年9月17日,北京時裝周,由《中國服飾》雜志與品牌設計師蔣碩攜手聯合
2022-09-19 09:48
原標題:北京時裝周冬奧元素“潮向未來”北京日報訊(記者馬婧)日前,一場以“致敬冬奧”為主題的大秀,在2022北京時裝周的舞臺上閃亮登場,
2022-09-19 09:31
原標題:西山永定河文化具象表達展現首都文脈(引題)京味兒時裝秀閃耀王府井(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孫杰)昨天下午,動感的音樂響徹熙熙攘
2022-09-19 09:48
原標題:【黃河安瀾】走進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領略“三黃”文化俯瞰炎黃廣場。人民網程明輝攝俯瞰炎黃廣場。人民網程明輝攝人民網鄭州9月17日電?
2022-09-19 05:38
原標題:【大美中國】黃河東流處一路歡歌聲光明日報記者楊玨【大美中國】在這里,你可以看到西侯度燃燒最早的火種。在這里,你可以聆聽垣曲古
2022-09-18 16:28
原標題:北京時裝周:國潮美妝秀9月16日晚,北京時裝周,一場大秀的造型由知名美妝藝術師毛戈平擔綱設計,精選歷年“四季氣蘊東方”系列的彩妝
2022-09-18 15:35
原標題:【黃河安瀾】古今輝映河南洛陽文旅融合展新彩人民網洛陽9月16日電(程明輝)從伊河畔的龍門山色,到人頭攢動、香味四溢的老城十字街夜
2022-09-18 15:32
原標題:四項考古發現聚焦黃河中游早期城市模樣光明日報北京9月17日電(記者李韻、王笑妃)近日,國家文物局在京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
2022-09-18 15:48
原標題:《秋英呈艷圖》鄒一桂[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鄒一桂(1688~1772)清代畫家,字原褒,號小山,現江蘇省無錫人。鄒一桂能詩善畫,尤擅
2022-09-18 07:44
【守靜觀海】原標題:每個人的人生大事張軍霞前幾天,我陪女兒看了《人生大事》這部電影,觀影過程中,我被幾個頗為溫情的細節打動,忍不住一
2022-09-18 06:48
原標題:新米粥的香氣劉恒菊金秋時節,水稻即將成熟。父親一天要去田里幾趟,查看我家各塊稻田,想弄清哪塊稻田可以最先開鐮。母親也總是催促
2022-09-18 06:39
原標題:脊背上的溫暖常英華奶媽站在院落門口的酸梨樹下張望,順著她的目光,能看見遠方她牽念的我正在回家的路上。初來奶媽家,我剛滿月,她
2022-09-18 06:26
原標題:云的故鄉木汀云的來來去去,不為漂泊只為回家到了蓮花觀景臺會選擇不約而同地長成一棵盎然的樹用眼睛聽天與地對話用耳朵感受云與風的
2022-09-18 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