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鐘鼓樓緊鄰地區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東城段)預計本月底完工(引題)
恢復原始風貌 亮出壯美中軸(主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天上午,天氣晴好,登上鼓樓向南望,城市視線通達,藍綠交織,京韻十足。歷時3個多月,通過參考對比約120年前的老照片,東城區對鐘鼓樓周邊16.59公頃范圍內街巷進行第五立面修繕、公共空間環境提升、街巷建筑立面恢復等,鐘鼓樓緊鄰地區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東城段)完成85%,初步亮出鐘鼓樓周邊壯美有序的北中軸線。項目預計11月底完工。
從老照片中尋找答案
鐘鼓樓是北京中軸線的北起點。今年7月中旬,東城區開展鐘鼓樓緊鄰地區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提升范圍北起豆腐池胡同,南至鼓樓及鼓樓東大街,東至寶鈔胡同,西至舊鼓樓大街,涉及豆腐池胡同、寶鈔胡同、鐘樓灣胡同、草廠胡同、草廠北巷胡同、草廠東巷胡同、鈴鐺胡同、鐘庫胡同、湯公胡同共9條胡同。
城市的“第五立面”,也就是屋頂,是中軸線景觀視廊美麗畫卷的底色。怎樣恢復整潔清朗的“第五立面”,亮出平緩開闊的天際線?在提升前,東城區城管委和設計單位從約120年前的老照片中尋找答案。
“我們從各方搜集了1901年和1903年左右的鼓樓至東直門大街、1915年鼓樓東望、1955年鼓樓南望的歷史老照片。”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建筑設計所建筑師魯坤說,對比照片疊加分析后,發現了5處顯著相同的位置,從中可以看出,北中軸線鐘鼓樓周邊保留了平緩開闊的天際線,延續了以胡同—四合院合瓦屋面為主的形態特征,保留了大片青灰色房屋的整體色調。
設計師還對“第五立面”做了數據統計。“鐘鼓樓周邊城市功能以市井生活、商業經營為主,隨著城市建設等,區域風貌發生了明顯變化,建筑高度出現起伏,市政設施、濃蔭綠樹逐步增加,但整體形態特征基本保留至今,建筑屋頂仍多數是硬山頂和卷棚頂。其中以卷棚頂為主,占比65%。”
重鋪屋面恢復硬山頂
硬山頂一般有五條脊,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前后兩個坡面,左右兩側的山墻與屋面直接相交,將所有內部梁架檁木包住,是古建筑中比較普遍的屋頂樣式。而卷棚頂則沒有正脊,因其正脊處是弧線形的曲面而得名。
坐落在鼓樓大街東北角的309號商鋪,距離鼓樓僅20米,是一座傳統風貌建筑,屋頂面積近60平方米,屋面原形制就是硬山頂。“此前,商鋪經營人員反映房頂是防水油氈材質的,每到雨季就會滲漏,希望這次提升給修一下。”東城區城管委環境建設科項目負責人劉悅說,經過對房屋立柱、墻體、屋頂和構件的整體分析評估,在改造中拆除水泥瓦屋面,重新找平做防水,更換為合瓦屋面,恢復了原有的硬山頂風貌。
改造前期,東城區對鐘鼓樓周邊沿街商鋪開展深入走訪,聽取商鋪經營者和周邊居民的意見建議,發現經營者對于重新設計門臉和改造屋頂的呼聲很高,居民則是希望提升步行環境,增加休憩座椅。因此,在提升中,屋頂加建的二層及以上違法建設被拆除,“拆違之后,我們采用傳統鋪裝方式、參考老照片重新鋪設屋面,更換工藝做法簡陋、色彩突兀的彩鋼板屋面和堅固性較差、年久容易漏雨的水泥瓦,保障安全并重現原有風貌。”劉悅說。
保護性修繕建筑立面
除了第五立面,提升項目還針對重點建筑立面,參照原格局、原樣式,采用傳統工藝做法和材料,開展保護性修繕,恢復街巷風貌。由于年代久遠,鼓樓大街263號金柱大門木質結構腐朽,后檐木結構斷裂,五架梁下垂,瓦面碎裂脫落。在修繕中,保留原木門框和兩側抱鼓石,其余構件重新落架大修,采用傳統工藝做法,對院門刷鐵紅色油飾,門框部位增加了蘇式彩繪,再現了原有風貌。
結合居民實際需求,針對鐘鼓樓周邊區域內公共空間,東城區對改造范圍內的9條胡同開展公共設施、市政交通、綠化景觀等的提升改造,包括老式大型電箱小型化、隱形化、景觀化的“三化”處理;梳理胡同內雜亂“飛線”,實現“多桿合一”等;完善夜間照明,翻建破碎、塌陷的瀝青路面和人行步道,便于市民出行;在鐘鼓樓廣場周邊增加景觀小品和標志性的城市雕塑、小微空間等。 本報記者 李瑤
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品質提升工程(西城段)亮相
什剎海周邊“文化探訪路徑”形成
本報訊(記者張驁)登臨鼓樓舉目南望,沒有了雜亂的違建遮擋,部分樓宇完成降層,中軸線風貌盡收眼底。昨天,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環境品質提升項目(西城段)正式亮相,鐘鼓樓周邊平房四合院及沿地安門外大街商業店鋪的第五立面風貌、公共空間環境實現整體提升。
“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不僅要在地面上看,也要從第五立面上看,現在鐘鼓樓周邊正式亮出來了,往南眺望,特別敞亮。”站在鼓樓上,什剎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裴亞周望著近2公里的西城段中軸線第五立面,用手機連拍數張。
舉目望去,平房院落屋頂整齊、分布錯落。雖有高樓、商鋪,卻擋不住視線。曾經的二層違建等“頑疾”也清除完畢。地安門外大街、舊鼓樓大街人來人往的景象一覽無余,還能聽見北京特有的鴿哨聲,動靜相宜,賞心悅目。
屋頂被稱為建筑的第五立面,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是中軸線申遺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6月,由西城區統籌協調,什剎海街道、什剎海阜景街指揮部聯合成立了25人的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環境品質提升工作組,并成立臨時黨支部。
工作組以“微整治、微修繕、微更新”為理念,尊重在歷史演化過程中形成的時代特征和歷史信息。對不符合中軸線申遺要求的屋頂立面進行改造,包括拆除樓頂違建、改移附屬設施、改造鴿舍等。截至目前,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環境品質提升共整治點位344處,福德庵整體修繕即將收官,地安門派出所降層完畢……一幅嶄新的中軸圖畫正徐徐展開。同時,除了整體謀劃,工作組還通過“一戶一策”,保留了傳統民居煙火氣。
伴隨著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環境品質提升項目的完工,圍繞什剎海的“文化探訪路徑”正式形成。以舊鼓樓大街為起點,經地安門外大街、平安大街、西什庫大街、西安門大街、鼓樓西大街,最后回到鼓樓腳下。游客無論是高處俯瞰,還是漫步騎行,都能領略到中軸線文化精華,品讀北京的歷史文化。
北京中軸線官方網站上線
中軸線文化遺產開啟數字新篇章
本報訊(記者李祺瑤)今天,市文物局、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舉辦的“數字傳承,鏈接未來”紀念《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50周年主題活動上,北京中軸線官方網站(https://bjaxiscloud.com.cn/)試運行上線,為中軸線文化遺產開啟數字新篇章。
作為北京中軸線官方申遺的門戶與信息發布平臺,北京中軸線官方網站以可視化形式呈現北京中軸線的遺產價值與社會參與。
活動中,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關戰修作為中軸線文化的“推薦官”,介紹了官網的亮點。9個“時空板塊”立體鮮活地再現了中軸線和北京城七百多年的發展與變遷,并通過中軸線上歷史街區的小販吆喝聲等,為用戶沉浸式展現文化遺產魅力。官網還將上線“時空艙”4D時空產品,打造4D空間,公眾可以在多維動態交互中,“穿越”時間和空間,多角度俯瞰中軸,查看地標建筑群和單體建筑,感受北京城連綿不斷的歷史脈絡。
同時,“云上中軸”小程序2.0版也升級上線,為公眾提供綜合信息服務。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鐘鼓樓緊鄰地區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東城段)預計本月底完工(引題)恢復原始風貌亮出壯美中軸(主題)今天上午,天氣晴好,登上鼓樓向
2022-11-07 15:40
原標題:首屆謝靈運詩歌(雙年)獎揭曉 雷平陽、龔學敏等5人獲獎(引題)首屆謝靈運詩歌(雙年)獎揭曉 雷平陽、龔學敏等5人獲獎(主題)中
2022-11-07 15:32
原標題:客家話、英歌舞、粵語歌……大灣區元素閃耀《披荊斬棘》(引題)陳小春得償所愿蘇有朋“C位出道”(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11月4日
2022-11-07 09:34
原標題:《披荊斬棘》:把時代奮斗精神力刻入文藝基因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王鑫方大豐工人日報客戶端訊11月4日,芒果TV自制的全景音樂競演綜藝
2022-11-07 09:43
原標題:翻譯之火畢生燃燒(主題)——追憶我的父親張谷若(副題)【述往】初嶄頭角的父親先父諱張恩裕,字穀若。20世紀50年代推行簡化字后,
2022-11-07 09:45
原標題:京味話劇《椅子》魅力不止于京味王潤由著名編劇劉恒、鄒靜之、萬方創建的專業戲劇創作機構龍馬社,自從上演過話劇《斷金》之后,讓幾
2022-11-07 09:24
原標題:時隔9個月回歸,節目創新擴容(引題)燭光音樂會再度點亮臺湖劇場(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高倩)一片黑暗中,昏黃的燭光亮起,朦朧的
2022-11-07 09:25
原標題:散文中的北京為何如此迷人?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通訊員吳旦閱讀提示《散文中的北京》收錄了27位作者關于北京的散文佳作,作者從
2022-11-06 15:38
原標題:“立冬”時節到“小雪”翩然來(二十四節氣)人民日報記者孟揚曹怡晴立冬“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一場詩意的冬雨開啟一
2022-11-06 15:29
原標題:福建漳州古城探館:臺胞祖地文化濃中新社漳州11月4日電作者張金川廖珍妹作為臺胞主要祖籍地的福建省漳州市與臺灣同根、同祖、同源,具
2022-11-06 15:43
原標題:粵劇電影又拿五項大獎!(主題)《白蛇傳·情》《南越宮詞》中國戲曲電影展上獲殊榮(副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11月3日,為期3天的中國
2022-11-06 15:47
原標題:咱有樹上書屋張新文去非洲的肯尼亞,總少不了去樹上的鱒魚餐廳嘗嘗鮮。其賣點不在魚、不在餐廳,而在樹上。我原以為是建在同一棵樹上
2022-11-06 08:35
原標題:詩意的想象(主題)——讀沈俊峰散文集《影子燈》(副題)凌耀芳沈俊峰的《影子燈》(中國言實出版社,2022年8月)收錄了一篇散文《暗
2022-11-06 08:37
【藝評】原標題:好演員的價值超越生死鄧崎凡一直以為,藝術家之所以令人尊敬,是因為在其個體的存滅之外,還有一個獨特的生命超越生死而存在
2022-11-06 05:45
原標題:上海“金庸展”重溫武俠世界日前,由香港特區政府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主辦的“金庸展”在上海圖書館東館開幕。展覽展出約300件展品,
2022-11-06 05:25
原標題:全國文物保護修復人員缺口約為2 6萬人,人才斷層問題亟待解決(引題)以敬畏之心傳承老手藝(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國閱讀提示
2022-11-06 05:31
【新書榜單】原標題:思想與藝術人性的關懷《吉檀迦利》[印]泰戈爾著聞中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此詩集是泰戈爾思想觀念和藝術風格的代表作。
2022-11-06 05:33
原標題:不一樣的生命(主題)——讀汪兆騫《李叔同傳》(副題)牧夫為李叔同立傳者不下十余家,但是,多是走不出李氏“一界生命”——“物質
2022-11-06 05:27
原標題:《插花地冊子》推出最新增訂版,學者止庵談讀書生涯(引題)閱讀50余載,興趣始終不改(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路艷霞“閱讀讓我安身立命
2022-11-05 15:45
原標題:接力杯“雙獎”出版獲獎作品37種北京日報訊(記者路艷霞)自2017年5月啟動以來,接力杯“雙獎”已連續舉辦兩屆,出版獲獎作品37種。日
2022-11-05 15:42
原標題:時代浪潮下“中國制造”風云再起(引題)周梅森新作《大博弈》今晚開播(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現實主義題材力作《大博弈》,
2022-11-05 15:30
原標題:蔡文靜彭冠英新劇塑造頑強女性北京日報訊(記者李夏至)由《陽光之下》原班人馬打造的都市情感懸疑劇《不期而至》,日前登陸優酷首播
2022-11-05 15:25
原標題:29組音樂人加盟打造五場音樂盛會(引題)《我們民謠2022》唱生活故事(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由愛奇藝、欣喜文化聯合出品的音樂
2022-11-05 15:35
原標題:門票幾乎售罄戲曲線上“出圈”線下“破圈”經濟日報記者曾詩陽康瓊艷“淇水悠悠無語深流,琴簫和鳴不盡離愁……”9月末,北方昆曲劇院
2022-11-05 09:46
原標題:如何成為一名漫才表演者?“肉食動物”推薦看這本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脫口秀大會》的熱播,讓漫才這個來自日本的喜劇形式廣為人知
2022-11-05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