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隆冬時節,盡管天氣在變冷,但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前旗滿族屯學校的教室里卻一直很暖。滿族屯學校是一所位于邊境上的鄉村學校,一直以來,燃煤取暖是這里的主要供暖方式。因為交通不便,往年冬天“拉煤”是學校最頭疼的事。“以前,我們要在下雪前把煤拉進來,一旦下雪路不通,拉煤的車根本進不來。”滿族屯學校校長阿拉木斯說。
受益于“煤改電”工程的實施,2020年,滿族屯學校開始使用電暖氣取暖。阿拉木斯說告訴記者,過去燒煤取暖溫度不穩定,白天屋里熱,夜里溫度下降就會變冷。自從用了可調控溫度的電暖氣,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屋里都很暖和,師生們待得更舒心了。“宿舍里非常暖和,我們在這里學習生活很舒適!”滿族屯學校學生伊日貴說。 在科右前旗,還有很多邊境高寒地區學校與滿族屯學校一樣,享受到了“煤改電”清潔能源取暖帶來的實惠,溫暖與藍天和諧共生,陪伴師生度過漫漫寒冬。 此時,距離滿族屯學校30多公里外的烏蘭毛都小學教室內,暖意融融。2019年,烏蘭毛都小學使用空氣源取暖,500多名師生遠離了刮風滿天灰、黑煙熏校園的環境,享受著清潔能源帶來的潔凈“暖冬”。“以前班級里很冷,上課要穿著厚厚的棉衣,現在教室里暖和了,不用穿厚衣服上課了,我們也更喜歡待在教室里。”烏蘭毛都小學學生包英杰說。 烏蘭毛都小學地處高寒地區,冬季多風寒冷,室外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多度。烏蘭毛都小學校長賴高娃告訴記者,“煤改電”以前教室里特別冷,師生們都凍得受不了哪還有心思上課,只盼著快點下課離開教室。除此之外,冬季還要找鍋爐工人燒煤,不僅人工花費多還擔心煤煙中毒等問題。“煤改電”后,冬天不在難熬,師生們可以在教室里專心上課了。 屋里暖洋洋,窗外天藍藍……在大石寨小學里,曾經燒煤取暖的方式被清潔能源取暖所取代,綠色潔凈、節能省電、安全智能的電鍋爐備受贊譽。“沒污染又省錢,真的太好了!電鍋爐通過智能監控,供暖系統便會定時自動啟動,保障供暖溫度穩定。”大石寨小學校長楊寶軍夸贊著電取暖的節能環保,電鍋爐只在夜間用電低峰燒水蓄熱,為學校減少了用電成本。 “以前無論怎么燒煤,一樓教室的溫度都比其他樓層低,還要擔心煤渣堆積、煙塵排放、水管爆裂等問題,太不方便了。”大壩溝小學校長許秋紅說起“煤改電”帶來的便利滔滔不絕,“電暖氣溫度可以根據區域、時間來控制,我們在每個房間都配備了溫度感應器,當溫度低于設定標準,后臺就會自動蓄熱。” 近年來,科右前旗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煤改電”工程建設,推動多所學校將冬季燃煤取暖逐步改造成節能減排的風電供暖、空氣能供暖。到2022年,在科右前旗委、旗政府和河北建投科右前旗新天風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創新園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努力下,共有22所學校告別“煙熏火燎”,迎來“清潔取暖”,累計惠及師生1.4萬余人。 “煤改電”對環境的改善影響巨大。河北建投科右前旗新天風能有限公司安全生產部經理陳旭表示,相較于傳統燃煤取暖,清潔能源具有環保、高效、安全、便捷和節能降耗等先天優勢。“國家鼓勵清潔能源供暖模式,‘煤改電’以興安盟地區豐富的風光資源替代傳統的化石能源,實現清潔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有序高效替代,推動能源體系從高碳向低碳轉型。清潔能源供暖讓校園環境更潔凈了,也有利于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陳旭說。 科右前旗教育局副局長朱勇說:“‘煤改電’以后,環境污染減少了,教室更暖和了,還節省了開支。按今年市場煤價來說,這22所學校僅燃煤取暖就要花費1800多萬元,而使用清潔能源電取暖后,只需要花費800多萬元,節省開支1000萬元左右。” “煤改電”,是科右前旗推動興邊富民行動走深走實的民生工程,解決了邊境地區學校冬季取暖問題,讓孩子們可以在清潔、溫暖的環境中專心學習、健康成長。2023年,科右前旗好仁小學、古跡中學、察爾森中學等5所學校也將完成改造工程,實現清潔能源電取暖。
作者:張昕陽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昊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故鄉潮州》出版專訪陳平原教授(引題)談論故鄉,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心境(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王勉而心境好解,這學問又是如
2022-12-13 20:33
原標題:《逐光的孩子》高校“開講”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通訊員卓張鵬胡蘭楊倩文攝影彭佳12月11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藝術大思政課《逐
2022-12-13 17:34
原標題:打磨六七年小說《天圣令》講了什么故事?中新網12月12日電近日,兩場主題為“從‘天圣令’看宋韻文化”的講座舉行,著名作家蔣勝男從
2022-12-13 13:50
原標題:《人在草木間》系列融媒體報道今起推出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
2022-12-12 21:39
原標題:山西明日起多個文化場館恢復開放記者日前了解到,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銅博物館、太原市博物館、臨汾市博物館以及太原市圖書館等文化場
2022-12-12 20:36
原標題:《三體》上線首日播量放過億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翀12月10日,《三體》動畫在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全網獨家上線,首周兩集連
2022-12-12 19:33
原標題:郭沫若屈原研究的時代氣象晚清七十年,中西文化在激烈碰撞中相互借鑒、吸收和融合。在這一時代大背景之下,20世紀上半葉的楚辭研究在
2022-12-12 14:45
原標題:中國近代日記研究的拓展、反思與未來(主題)——從“日記研究叢書”說起(副題)日記這種文獻類型和書寫方式,在中國具有悠久的傳統
2022-12-12 14:43
原標題:《詩經》的禮義、樂義、詩義與經義《詩經》所載樂歌,本為兩周禮儀的用樂與歌舞的歌詞,要對其詩義進行清晰的解讀,需要回到歷史現場
2022-12-12 11:32
原標題:微短劇靠什么贏得觀眾喜歡最近一段時間,單集不超過10分鐘的微短劇深受觀眾喜愛。數據顯示,今年僅快手平臺的微短劇日活躍用戶便增長
2022-12-12 08:32
原標題:考古還原青藏高原絲路的樣貌仝濤【考古中國】??●青海都蘭熱水一號大墓出土大量來自唐朝、中亞和西亞的絲織品、金銀器,以及各類寶石
2022-12-12 08:52
圖片故事原標題:劍川木雕:傳承千年技藝段四興在進行木雕制作中的打坯流程(12月1日攝)。劍川木雕是云南省劍川縣傳統美術項目,歷史悠久,具
2022-12-12 08:37
原標題:劇場藝術如何拓展邊界找尋多樣表達北京晚報記者高倩12月8日至9日,“2022世界劇院北京論壇”和“2022臺湖舞美國際論壇”在國家大劇院
2022-12-12 05:40
原標題:想學藝、想掙錢?快來村里這塊“寶地”集合!據12月8日甘肅省文旅廳、人社廳、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的通知,甘肅新認定28家省級非遺工坊
2022-12-11 21:55
原標題:西安多家博物館明天起陸續開放陜西西安多家博物館11日發布公告,明天(12日)起陸續恢復開放。西安博物院12月12日(星期一)起恢復對
2022-12-11 21:36
原標題:世界杯的魅力韓立群1990年世界杯我17歲,我家黑白電視14寸。記得馬拉多納無能為力的淚水。1994年巴喬橫空出世,一路帶著意大利打入決
2022-12-11 20:42
原標題:初冬張燕峰初冬。田野空曠,露出黑油油的泥土,像一位剛剛生產過的母親,袒露著的胸膛,平靜而疲憊。靠近她,似乎能聽到來自大地深處
2022-12-11 11:36
原標題:別了,青石板的巷陌田海明夏雨猛烈而迅疾,砸在屋檐上,迸濺出水花,瀉出朦朧的水簾,隔絕了我望向窗外的視線。爸從外邊回來,穿著的
2022-12-11 11:44
原標題:一把檀木梳鄧素芳《牡丹花瓶》 文森特·凡高[荷] 瑪咖供圖月光從門外涌進來,閃著銀色的粼光。我坐在梳妝臺前,檀木梳隱發著淡淡的
2022-12-11 11:32
【藝評】原標題:最好的書店氛圍,是看得見的對閱讀的愛羅筱曉最近,位于杭州解放路的新華書店因內部改造暫時閉店。這家書店建成于1954年,是
2022-12-11 05:44
原標題:從“中文熱”到“天宮熱”(主題)——中文教學助推中國和阿拉伯國家文化交流(副題)藺妍林建杰“這是中國,這是阿聯酋,我們是好朋
2022-12-11 05:32
【視線】原標題:電視劇、小說同時推出(引題)《大博弈》書寫時代浪潮下的中國工業制造(主題)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近日,
2022-12-11 05:34
原標題:“凌家灘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開展12月7日,觀眾參觀“凌家灘文化展”。12月7日起,“璀璨星光——凌家灘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開展。
2022-12-11 05:36
原標題:落雪的日子李季落雪的日子和她一起出去走走雪花飄落有寒意籠罩也有梅花飄香河面冰封水依然在冰下不息流動愛一個人就要在雪天拉著她的
2022-12-11 05:41
原標題:《點燃我,溫暖你》收官在即(引題)?張婧儀:表演難免有遺憾(主題)羊城晚報記者王莉實習生鄧曉妍優酷視頻獨播劇《點燃我,溫暖你
2022-12-10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