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班長在,我們就放心了!”這是在南部戰區某部,大家遇到技術難題時常說的一句話。大家口中的“葉班長”,指的是該部一級軍士長、通信技師葉升學。
接受采訪時,提起葉升學,戰友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大家都說,葉班長是一名專家型人才,每次通信網絡出了故障,有他出馬,問題總能迎刃而解。
(資料圖片)
今年7月,擁有26年軍齡的葉升學剛剛被表彰為“全軍優秀軍士”。多年來,葉升學熟練掌握光纖通信、計算機網絡、軟件開發、系統集成等10多項專業技能,先后參加全軍、戰區級重大演訓任務保障30余次,用汗水為戰區戰斗力建設貢獻技術力量,被稱贊為“守護主戰通聯的‘兵王’”。
“戰場上,每一秒鐘都關乎成敗”
“有啥急難任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葉升學”“老葉這人,就喜歡跟各種技術上的‘疑難雜癥’打交道”……采訪中,類似的評價記者聽到了很多。
戰區剛一成立,第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中心視頻傳輸系統的安裝調試任務落到了葉升學肩上。
“當時感觸最深的就是任務很急,只有一周的時間。”葉升學介紹,那次任務采購了五六個廠家的設備,按照常規的流程,應該是先做兼容性測試再進場安裝,但當時時間緊、任務重,只能邊安裝邊調試。聯指中心有很高的保密要求,廠家技術人員不能進入,調試工作只能靠葉升學和戰友們摸索。
為了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兼容性的問題,葉升學另辟蹊徑,自己動手編寫了一套系統控制代碼,相當于用一套量身定制的軟件,把不同標準的設備融合到了一起。這些代碼幾經升級,一直沿用到現在。
在短時間內能把設備安裝調試好已是不易,葉升學還想方設法地“摳細節”。當時,廠家設定的單個顯示屏信號切換最短需要200毫秒的反應時間,如果多個顯示屏信號同時切換,需要數秒鐘反應時間,并且可能造成系統死機。葉升學通過對軟、硬件的改造,硬是把單屏切換時長壓縮了3/4,多屏切換縮短到0.5秒以內。“戰場上,每一秒鐘都關乎成敗。作為一名戰士,服務備戰打仗,能搶一秒是一秒。”葉升學說。
“我的愛好就是琢磨,越是搞不明白越想琢磨”
“老葉參與開發的創新項目,個個都實在管用,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該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葉升學參加過很多項目開發,還擔任過項目負責人,有6項成果獲得軍事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第一個獲獎的項目是某網絡管理系統。那時候,葉升學在擔負通信值班任務時發現,不同網系的通信設備自成一體,一名值班員要同時監控好幾套系統,并且各個網系之間的數據互不相通,一旦遇到通信故障,分析起來非常繁瑣,大家都感到值班壓力很大。
能不能把所有數據匯聚到一套系統上來?葉升學說干就干。但是,經過一番試驗,他才發現自己“輕敵”了:這項工作并不是想象的那樣簡單。其中,最大的難點在于,各類通信設備來自不同廠家,不僅數據格式五花八門,而且設備源代碼也無從獲取。
“我的愛好就是琢磨,越是搞不明白越想琢磨,一琢磨就著迷,一定要探出個究竟。”碰上這個情況,葉升學鉆牛角尖的犟勁上來了。既然沒有捷徑可走,那就用最原始的辦法——逐個設備測試摸索。就這樣,他開了半年的數據“盲盒”,終于把各個網系的數據匯聚到了一個系統上。這個系統的投入使用,讓大家值班時只需要關注一臺電腦,而且還能通過數據關聯分析進行故障自檢,受到戰友們的好評。
“別著急,總有學會的那一天”
在戰友眼中,葉升學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學霸”。但是,和大家認知中的“學霸”不同,葉升學入伍前只有初中學歷。當兵后,葉升學發現,要解決很多技術問題,必須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于是,他利用一點一滴的業余時間看書學習。通過自學,他陸續取得中專、大專、本科學歷,后來又獲得了中山大學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
“別著急,總有學會的那一天!”這是葉升學掛在嘴邊的話。如今,40多歲的葉升學,依然對新知識充滿渴望。
“葉班長愛學習,是個‘技術控’。”高級工程師何靖波曾和葉升學住在同一間宿舍,剛搬進去時,他發現葉升學休息時間基本都在操作電腦,本來以為他是在上網,沒想到湊過去一看,原來葉升學正在學習一種新的編程語言。
何靖波深入了解才知道,這個老兵不僅是通信專家,還是電腦高手,光編程語言就熟練掌握七八種。當時,何靖波牽頭的項目正好缺一名既懂通信又懂編程的多面手,就這樣,葉升學成了那個項目組里唯一一名士兵。
葉升學不僅自己好學,還樂于把知識傳遞給戰友們。一次視頻會議,現場突然出現畫面故障,工作人員請來葉升學幫忙。葉升學逐條線路排查,抽絲剝繭地將故障問題解決,并加班加點準備訓練教案為大家開課講解。
“葉老師,再講講!”那次,原定20分鐘的微課,在全室官兵的一再要求下,硬生生被“拖”成了一個半小時。從理論講解到實際操作,葉升學手把手地教、一條條地講。遇到大家難以理解的地方,他一遍又一遍解釋說明,不厭其煩,直到所有人都搞明白為止。
(吳士參與采寫)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中國電影市場的火熱夏天《長安三萬里》用回響在歷史深處的吟誦
2023-08-03 16:59
原標題:被觀眾贊為“天選姬發”于適談參演《封神第一部》(引題)經過
2023-08-03 16:00
原標題:從沈陽故宮書法展看“篆隸中興”中新網沈陽8月3日電(記者韓宏)
2023-08-03 16:07
原標題:專訪|《不完美受害人》編劇:漫長而艱難的女性之路澎湃新聞記
2023-08-03 15:52
原標題:大運村里的中國文化熱7月31日,在成都大運村,來自意大利的達
2023-08-03 16:06
原標題:名師講堂|吳悅石:筆墨是中國畫的一切依托和生命吳悅石,中國
2023-08-03 15:59
原標題:馬頭琴交響樂:從草原走向殿堂光明日報記者尚文超高平王瀟走過
2023-08-03 14:59
原標題:演唱會一票難求文化消費一定“費錢”?這個夏天,演唱會迎來了
2023-08-03 15:06
原標題:《芭比》:一種“不可判定的電影”桂琳作為一部玩偶類型片,很
2023-08-03 15:03
原標題:《托馬斯·哈代傳》出版:他的小說,是對不人道的抗辯工人日報
2023-08-03 14:56
原標題:戲曲電影《崖上人》舉行首映儀式大眾日報記者孫業文報道本報濟
2023-08-03 15:03
原標題:文化度夏暢享津彩?孩子們親自動手傳習技藝(引題)觸摸歷史,
2023-08-03 13:55
原標題:長沙花鼓戲如何走入市場(文化觀察)(主題)《春草闖堂》復排
2023-08-03 13:58
原標題:恭王府博物館與景德鎮御窯博物院共同舉辦明代御窯出土瓷器特展
2023-08-03 14:01
原標題:多地青少年圓夢故宮學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人日報客戶端記
2023-08-03 11:00
原標題:第九屆中國國際低音銅管藝術節在渝開幕8月1日,在第九屆中國國
2023-08-03 10:53
原標題:新時代·新視界—2023長三角中青年視覺藝術展在上海開幕中新網
2023-08-03 11:00
原標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亮相北京民族文化宮8月2
2023-08-03 11:00
原標題:諸葛村:江南古村落的露天博物館鳥瞰諸葛村(無人機照片,8月1
2023-08-03 11:05
原標題:“芭本海默”惹怒日本網民,《芭比》在日公映恐受影響澎湃新聞
2023-08-03 10:06
原標題:《陀槍師姐》導演鄺業生去世,終年63歲澎湃訊據香港媒體8月1日
2023-08-03 09:53
原標題:劇本娛樂行業需要規范發展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劇本娛樂管
2023-08-03 10:04
原標題:舞劇《五星出東方》在烏魯木齊上演7月31日,和田地區新玉歌舞
2023-08-03 10:06
原標題:電影《熱烈》:街舞版《八角籠中》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王金躍大
2023-08-03 09:54
原標題:敦煌藝術沉浸式畫劇展啟幕以“藝術科技”助力非遺傳播中新網廈
2023-08-03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