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沙花鼓戲如何走入市場(文化觀察)(主題)
《春草闖堂》復排獲好評,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探索傳承花鼓戲特色之路(副題)
長沙晚報8月2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能)“又到一年三月三,春暖花開水潺潺……”8月1日晚,復排大型傳統花鼓戲《春草闖堂》在長沙實驗劇場公演。離奇的故事,精彩的表演,讓這臺經典劇目再次收獲觀眾好評。
(資料圖片)
《春草闖堂》劇照。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曉敏攝
傳承文化經典,打造精品非遺劇目,培養青年演員,為觀眾奉上惠民演出,這是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一直在做的事情。不過,院團方面介紹,他們將通過《春草闖堂》探索未來怎樣走入市場,以自身方式蹚出一條保護傳承長沙花鼓戲的特色之路。
如果古老的花鼓戲重回市場,會有哪些挑戰?又該如何破局?
經典劇目復排獲好評
《春草闖堂》講述了相府丫環春草為救義士薛玫庭,公堂之上冒認姑爺,弄假成真,成就了相府千金李半月和義士薛玫庭的美滿姻緣的故事。該劇原為莆仙戲優秀傳統劇目,后經全國不少劇種移植和再改編。雖各地版本不同,但因其傳奇式的劇情、輕喜劇的舞臺風格,成為久演不衰的經典劇目。此次復排演出,引起了戲迷強烈的興趣。當晚,一些市民早早來到劇場等候,演出過程更是看得津津有味。
“整臺戲的演員、燈光、服裝、道具、布景、音樂等都值得點贊。”湖南省知名戲曲表演藝術家李平說,《春草闖堂》舞臺干凈簡潔,節奏把握非常到位,極具觀賞性和娛樂性,既有大劇種的格調又有花鼓戲的靈氣。
除了現場,當晚演出還在短視頻平臺直播,吸引了近52萬人次觀看。在評論區,網友一邊點贊一邊討論劇情。有外地網友表示,因為距離太遠不能到現場觀看,好在可以看直播。
傳承經典,培養演員
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守正創新,積極推動戲曲文化傳承發展,認真開展非遺精品復排,《春草闖堂》就是今年復排的一臺大戲。
“文學劇本民間化,藝術表現歌舞化,唱詞臺詞生活化和趣味化。”《春草闖堂》導演童曉陽告訴記者,復排傳統經典離不開創新,這次的《春草闖堂》綜合了莆仙戲、黃梅戲、京劇、豫劇等劇種的精髓,突出了長沙花鼓戲風味。主創團隊調整了演出結構,讓劇情更流暢,借鑒舞蹈手法融入載歌載舞意象,同時讓唱詞和臺詞更貼近長沙花鼓戲,更貼近長沙的老百姓。
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主任王勇介紹,復排《春草闖堂》不僅可以傳承經典好戲,豐富演出劇目,還能培養青年演員和主創。這次復排起用了陳雨晴、劉華、吳樂茵、鄧益、戴哪吒、曾心如、王文杰等青年演員擔綱主演,而像舞美、音樂配器、服裝、化妝等演職人員,也都是院團自己的一些“青春力量”。
傳承花鼓戲不能“躺平”
豐富劇目,鍛煉演員,但這還不夠。王勇告訴記者:“去年我們做網絡直播,發現互聯網的影響力非常大,通過《春草闖堂》我們也在探索未來怎樣走入市場。”
據介紹,院團上一次賣票演出還是20多年前的事了,后來主要是開展惠民演出,政府買單。隨著文化市場多元化,花鼓戲面臨著觀眾老齡化、市場萎縮等問題,院團也不免遇到經濟困難。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花鼓戲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2021年,長沙市委市政府將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轉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一眾主創和演員沒有了后顧之憂,可以安心創作、演出。
政府開展的惠民演出為培養演員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但在王勇看來,市場化可以進一步擴大花鼓戲影響力,同時吸引更多年輕觀眾了解花鼓戲、愛上花鼓戲、傳承花鼓戲,這樣花鼓戲才能生生不息。不能選擇“躺平”,應該用自己的方式,結合時代的需求,傳承好花鼓戲。這成為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的一個信念。“對我們來說,真正的困難是怎么走出一條弘揚長沙花鼓戲的特色之路!”王勇告訴記者。
做好線上線下結合文章
如何破局?王勇的思路是:線上+線下,做好結合文章。
2022年9月起,長沙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入駐短視頻直播平臺,每周開展3場線上直播演出,場均觀看人數超60萬人次。《春草闖堂》女一號陳雨晴本身也是網紅主播,近年來利用業余時間在線上開展花鼓戲表演、傳承工作。她曾獲得2022“長沙市網絡正能量人物”稱號,個人打造的抖音賬號“花鼓戲一東”粉絲目前達50.9萬,點贊量超377萬。《春草闖堂》演出現場,就有50多名她的粉絲慕名而來觀看。
這讓王勇看到“線上導入線下”的機會,反過來,線下也能導入線上,通過演出為平臺賬號“吸粉”,打破時空限制,助力花鼓戲更好“出圈”。線下方面,雖然困難不少,但隨著傳統文化熱興起,關鍵是逐步培養觀眾花錢看戲的習慣,形成文化消費氛圍。
那么,線上如何跟市場化結合起來?
“我們可以邊唱戲邊帶貨,用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來為鄉村產品、文化旅游宣傳、推廣,這是我們想做的一些嘗試。”王勇告訴記者,下半年計劃結合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發展開展直播帶貨,通過花鼓戲演員帶貨,以及把演出搬到基地,拍攝短視頻,開展主題活動,一方面推廣花鼓戲,另一方面也為產業賦能。
“互聯網這條路我們會一直走下去,而且要走好。”王勇總結道。
標簽:
上一篇:恭王府博物館與景德鎮御窯博物院共同舉辦明代御窯出土瓷器特展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長沙花鼓戲如何走入市場(文化觀察)(主題)《春草闖堂》復排
2023-08-03 13:58
原標題:恭王府博物館與景德鎮御窯博物院共同舉辦明代御窯出土瓷器特展
2023-08-03 14:01
原標題:多地青少年圓夢故宮學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人日報客戶端記
2023-08-03 11:00
原標題:第九屆中國國際低音銅管藝術節在渝開幕8月1日,在第九屆中國國
2023-08-03 10:53
原標題:新時代·新視界—2023長三角中青年視覺藝術展在上海開幕中新網
2023-08-03 11:00
原標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亮相北京民族文化宮8月2
2023-08-03 11:00
原標題:諸葛村:江南古村落的露天博物館鳥瞰諸葛村(無人機照片,8月1
2023-08-03 11:05
原標題:“芭本海默”惹怒日本網民,《芭比》在日公映恐受影響澎湃新聞
2023-08-03 10:06
原標題:《陀槍師姐》導演鄺業生去世,終年63歲澎湃訊據香港媒體8月1日
2023-08-03 09:53
原標題:劇本娛樂行業需要規范發展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劇本娛樂管
2023-08-03 10:04
原標題:舞劇《五星出東方》在烏魯木齊上演7月31日,和田地區新玉歌舞
2023-08-03 10:06
原標題:電影《熱烈》:街舞版《八角籠中》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王金躍大
2023-08-03 09:54
原標題:敦煌藝術沉浸式畫劇展啟幕以“藝術科技”助力非遺傳播中新網廈
2023-08-03 09:00
原標題:北航校內航空航天博物館火爆(主題)觀眾期待更多高校博物館敞
2023-08-03 08:53
原標題:土耳其藝術家愛可:以陶瓷為媒促進土中兩國文化交融中新網香港
2023-08-03 08:54
原標題:來福士新展聚焦意大利藝術傳承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文藝復
2023-08-03 09:01
原標題:沉浸感與互動感十足(引題)科技藝術展追求炫酷更要走心(主題
2023-08-03 09:01
原標題:新華全媒+|三星堆青銅鳥足神像印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這是7月17
2023-08-03 07:55
中工網記者李新媛網傳TFBOYS“十年之約”演唱會第一排座位票價18萬沖上
2023-08-03 07:56
原標題:《封神第一部》火了姬發,演員于適:“希望大家知道我的戲還可
2023-08-03 07:55
原標題:12萬余冊 件實物版本和42TB數字版本正式入藏國家版本館新華社
2023-08-03 07:57
原標題:張藝謀電影《堅如磐石》定檔9月28日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袁云兒8
2023-08-03 07:55
原標題:《北洋歇洛克》《傅萊醫生2》本月連演多場(引題)兩部互動劇
2023-08-02 16:04
原標題:連環畫記錄時代雜志插畫講故事(引題)兩場主題展覽同期落“滬
2023-08-02 15:59
原標題:情感表達不老套制作拍攝有講究(引題)楊紫的《長相思》又贏了
2023-08-02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