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自治區關于助企紓困、為民服務的工作要求,按照“服務走在監管前”的理念,近日,內蒙古五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了2023年網絡交易領域助企惠農專項行動。
一是結合日常監管工作,通過線下培訓、座談會、行政指導會、告誡書等形式,加強紓困政策宣傳,引導平臺(電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落實國家和自治區相關政策要求,牢固樹立平臺企業與入網商戶同甘共苦的理念;積極指導平臺和電商企業貫徹落實《電子商務法》《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認真開展全縣“電商平臺點亮”行動,規范“亮照、亮證、亮規則”,嚴禁利用優勢地位,侵害入網商戶、消費者權益。
二是五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主動與勝豐鎮鎮政府對接,指導燈籠紅香瓜微商示范村從原來燈籠紅香瓜的單一銷售,雜亂的包裝,轉成合作社的“五統一”,即統一包裝、統一登記注冊、統一嚴把質量關、統一斤稱、統一加封防偽標簽;做到質量有保障,售后可查詢。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指導下通過“五統一”管理,燈籠紅香瓜從三個方面得到了提高:產業價格經濟的提高、知名度的提高、種植戶的科技與專業提高。并讓更多的消費者認可了產品,做到出售采摘的最佳時間和效果,杜絕了以往采摘品質不到,質量不達標的產品。同時對合作社所有成員的篩選、量定,選出三戶具有代表性的微商示范戶作為合作社的領軍人物,一方面宣傳建立燈籠紅香瓜微商示范村、微商示范戶的相關要求,另一方面進行可增加產業鏈的指導。
三是建立質量把關體系和可追溯制度。市場監管局積極與農科局、合作社配合,安排統一種植品種,全部種植自留品種,統一管理流程適度打掐、受粉,農戶嚴格執行承諾適時采摘,采摘下的蜜瓜送合作社后,由質檢人員進行質量把關、挑選、統一包裝,提供統一規格的包裝箱,指定位置標明種植戶姓名,電話及社會監督電話,統一銷售網點,統一進行分裝、登記、過秤及加蓋防偽標簽,從而強化了合作社銷售成員的農產品品牌意識、質量意識、自覺意識,從整體上提升了“燈籠紅香瓜”品牌形象。
四是進一步推動燈籠紅香瓜微商示范村發展壯大,繼續加強研究,與農科局、工信局、供銷社密切合作,破解微商監管難題,維護微商市場良好秩序。借助勝豐鎮新紅村良好群眾電商基礎和農產品優勢,開展創建“微商示范村”培育工作,2863名村民通過微信、微博、網絡直播等形式銷售農副產品,占全村人數的86.8%。以村長組建的燈籠紅香瓜微商粉絲群,擁有粉絲20500余人,通過網絡市場有效拓寬了銷售渠道。指導燈籠紅微商示范村圍繞“線下田間體驗+線上特產銷售+觀光農業游+農企互聯”運營模式,提升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水平,以農商互聯對接為總抓手,著力拉長農產品流通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創新供應鏈,通過加快聯產品、聯設施、聯標準、聯數據、聯市場的“五聯”步伐,探索推進農商互聯、建設特色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的“燈籠紅微商示范村模式”。
五是配合農科局規范燈籠紅香瓜標準化生產,要求燈籠紅微商示范村嚴格按照NY/T 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標準》、NY/T 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進行操作,在保持品質特性方面,堅持品質提純復壯,保持了果型優美,營養豐富,香脆爽甜的獨特性,已落實燈籠紅大棚選種基地15棟,溫室選種基地10畝,露地選種基地200畝。產品質量管控方面,推行全程質量安全控制標準化技術,從種到收嚴格執行。增施生物有機肥、實行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技術。加強產品檢驗檢測、提高產品檢測覆蓋率、年平均抽檢產品1000批次以上,產品攜帶承諾達標合格證、粘貼追溯二維碼上市銷售,可以滿足消費者對優質產品的知情權,也傳遞著五原人民濃濃的真情。
六是在品牌營銷方面,指導微商示范村從事籠紅香瓜銷售的電商實行統一標識,統一管理、合作社專業化運營,規范授權使用地理標志標識,產品規范分級,選擇瓜型周正、表皮光滑、大小統一的果實套網袋后裝箱,強化產品質量控制和特色品質保持,提升了燈籠紅香瓜品牌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七是五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與農科局聯合強化燈籠紅香瓜標準化技術推廣、品牌宣傳多方面的推進提升工作,全面促進燈籠紅香瓜生產標準化、產品特色化、身份標識化、全程數字化,從而使燈籠紅香瓜的市場知名度、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得到顯著提高,瓜農的收入也顯著高于周邊農戶。現在“燈籠紅微商示范村”已擴展到了勝豐鎮宴安和橋、廟壕、新紅村及三黃寶村等村社,從事燈籠紅銷售的電商從業人員增加到3500余人,擁有粉絲約53000余人。燈籠紅溫室大棚增加到251棚,每棚產量2100斤,總產量52.71萬斤,產值1054.2萬元。明地450畝,畝產2100斤,產量94.5萬斤,產值1701萬元。
八是為進一步深化“政銀企”合作,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促進燈籠紅香瓜微商示范村創新型中小微企業(電商)與金融深度融合,有效緩解燈籠紅香瓜微商示范村創新型中小微企業(電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23年3月18日上午,五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召開了燈籠紅香瓜微商示范村創新型中小微企業(電商)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政銀企對接座談會,兩家金融機構及一家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機構主要負責人、有融資需求的燈籠紅香瓜微商示范村創新型中小微企業(電商)負責人20余人參加了座談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呼和浩特代辦處對外交流與培訓部負責人向參會企業(電商)詳細介紹了商標質押登記程序,各參會企業(電商)結合自身經營現狀、固定資產、燈籠紅微商示范村品牌發展運營情況及利用商標質押融資需求積極交流發言,各參會銀行結合燈籠紅香瓜品牌價值評估中遇到的問題、銀行的貸款項目、開展組合貸款的方式等進行交流發言。(徐鳳仙 劉文栓)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人生之路(引題)青春美學,叩問自我與時代(主題)央視在播的《人生之路》散發著濃郁的時代感,劇中人物的青春時光相遇了中國改革開
2023-04-06 09:43
原標題:北京工業遺產建筑活化利用再添新范例——(引題)窯火重燃(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潘福達永定河畔,西山腳下。位于門頭溝區琉璃渠村的原
2023-04-06 08:48
原標題:《不止不休》的力量(主題)——青年導演王晶談影片創作(副題)天津日報記者張鋼新片《不止不休》上映后,當即在網上形成熱議,并在
2023-04-06 08:43
原標題:甘肅榆中:千年古鎮上演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城隍出府”中新網蘭州4月5日電(田鵬鶴安方江)城隍出府、青城小調、秧歌表演……清明期間
2023-04-06 08:50
原標題:B站UP主發起停更潮?記者采訪發現,內容品質、創作生態、激勵機制都面臨新問題(引題)面對大流量,眾多平臺都在吸引UP主發布視頻(主
2023-04-06 08:36
原標題:半熟的愛情:“寫實派”戀綜突出重圍進入2023年,戀綜市場依然熱鬧。與過往的同質化內容不同,如今的戀綜已然有了百花齊放的態勢——
2023-04-06 08:39
原標題:贛州于都:《長征第一渡》致敬英烈專場迎來“特殊觀眾”4月4日晚,在贛州于都長征大劇院,大型文旅史詩舞臺劇《長征第一渡》推出致敬
2023-04-06 07:51
原標題:清明時節茅山會船4月5日,各式船只在茅山西大河參加茅山會船(無人機照片)。當日是清明節,江蘇省興化市舉行茅山會船盛會,船只和選
2023-04-06 07:36
“文化市場新觀察”原標題:海口市加快文藝演出市場與旅游消費深度融合(引題)濱海之城吹起文藝風(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周亞軍?核心閱讀藍天
2023-04-06 07:39
原標題:美術館里度假期4月5日,觀眾在鄭州美術館新館參觀。清明假期,不少市民來到鄭州美術館新館參觀,感受藝術魅力。新華社記者張浩然攝4月
2023-04-06 07:44
原標題:亦節亦氣風景清明人民日報記者孟揚曹怡晴“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仲春與暮春之交,正值清明?!墩撜Z·學而》里說:“慎終追遠,
2023-04-06 05:36
原標題:漫步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祠,人們被“一門父子三詞客”的優良家風深深打動——(引題)勝跡古祠堂千載永流芳(主題)人民日報記者王永戰
2023-04-05 22:43
原標題:形式“新”起來清明節俗“傳”下去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徐嘉偉仲春暮春之交,又是一年清明。作為節氣,清明是時令的標志,是古時指導農
2023-04-05 08:56
原標題:2023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名單公示記者從財政部獲悉,按照《財政部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組織申報2
2023-04-05 06:49
原標題:民族歌劇《僑批》南粵曲風韻味足北京晚報訊(記者韓軒)昨天起,珠海演藝集團民族歌劇《僑批》在國家大劇院連演兩場,演繹了由一封僑
2023-04-04 22:35
原標題:改編自馬伯庸七十萬字原著,劇版《兩京十五日》即將來穗演出用中式美學呈現大運河上的快意恩仇文 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4月14日至15日,
2023-04-04 15:45
原標題:大柵欄小書店北京晚報記者張驁文武亦彬攝來過大柵欄的人,都會對商業街的老字號印象深刻,瑞蚨祥、馬聚源、謙祥益、內聯升……隨便一
2023-04-04 15:43
原標題:“美育芳草”青少年藝術節開幕(主題)國家大劇院向孩子們敞開藝術大門(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李祺瑤)“大家覺得豐收是什么感
2023-04-04 15:40
原標題:【尋味中華|飲食】清明寒食吃青團,品嘗新綠江南春編者按:探求中華文化當代魅力,體味中國風物悠遠意蘊。即日起,中新社“尋味中華
2023-04-04 13:57
原標題:成龍拍《龍馬精神》致敬龍虎武師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電影《龍馬精神》日前在京舉行首映禮,該片由楊子執導,成龍、劉浩存、郭麒
2023-04-04 10:47
原標題:南中軸旁海派弄堂泰安里煥新迎客(主題)西城又有9處文物找到專屬“管家”(副題)北京日報記者張驁在遍地胡同的北京西城,有一條海派
2023-04-04 09:52
原標題:本市推出39項清明文化活動(主題)邀市民到博物館感受傳統緬懷先輩(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祺瑤)射柳、繪紙鳶,體驗清明習俗;以
2023-04-04 09:46
原標題:科技賦能讓博物館數字可感、更接地氣中國文化報記者連曉芳科技創新是文物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
2023-04-04 09:38
原標題:河北館陶發現118頁清朝時期家譜最早距今203年記者趙鴻宇記者獲悉,河北省館陶縣文保人員近日在該縣柴堡鎮東劉莊村發現了118頁《閆氏家
2023-04-04 08:32
原標題:西藏文物考古取得系列重要新發現和新成果新華社拉薩4月3日電(記者春拉、劉洲鵬)記者從3日舉行的西藏文物考古成果公眾分享報告會上獲
2023-04-04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