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書畫 > 正文

三大弊端注定了唐王朝的覆滅

時間:2022-03-28 16:48:55    來源:白兔看劇    

提起唐朝,有很多必須要提的東西,比如《隋唐演義》、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李白杜甫、武則天,同樣,節度使在唐朝的歷史中也是一個必須要提的詞語,這項貫穿唐朝歷史的制度,最終親手將制度的創始者推向了墳墓。

節度使制度的創立,根本原因是軍事需要。在唐朝前期,唐王朝取得了一系列的對外戰爭的勝利,震懾了周邊各民族,將大唐王朝的疆域一擴再擴。但是,軍事勝利不比文化融合,僅僅依靠武力并沒有消滅周邊游牧民族的武裝力量,尤其是游牧民族內心的敵對心理。

到了唐玄宗年間,唐朝的武力擴張已經達到了極限,大唐與周邊民族關系開始越來越緊張,從東北的契丹到西南的南詔,唐軍基本上陷入了少數民族的半包圍。因此,唐王朝也被迫從戰略進攻轉化為戰略防守。起初,唐玄宗在防守最緊張的隴右、河東和幽州地區構筑防御工事。到了開元十年,唐朝駐守邊疆的軍隊已經超過了六十萬人。隨著軍事戰略的轉變和外重內輕格局的形成,唐朝的兵源、后勤及軍事管理等制度隨之改變,最終滑向了藩鎮割據。

兵、財、權

節度使制度的第一個弊端,就是允許節度使可以自行募兵。唐朝實行的兵制是府兵制。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礎之上,受田的百姓不繳納賦稅,不服地方徭役,專門負責當兵。他們編入額外的軍籍,稱為府兵。府兵制源于魏晉時期的世兵制,在北周時期定型,唐朝將之改良推廣。本質上是朝廷用均田和免除其他負擔,來換取軍籍百姓的世世代代當兵。理論上講,府兵制既可以免除廣大百姓常征服役之苦,又可以極大減輕官府的軍費,還可以防止野心勃勃的將領擁兵自重,堪稱理想的兵制。

但有句話說得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隨著均田制的崩潰,府兵制也難以繼續運轉。府兵得不到等額的田地,承擔免費兵役的難度越來越大。而勉強征調的府兵不僅不足額,還日益超期服役。這些狀況又反作用于府兵制,加速了軍籍的逃亡和制度的崩潰。到了唐朝中期,各地向都城足額提供宿衛皇宮的府兵都做不到了。唐玄宗時代,朝廷正式下令停止征發宿衛府兵,相當于默認了府兵制的失敗。取而代之的是朝廷出錢招募士兵,組成雇傭兵部隊,稱為募兵制。除了費錢外,募兵制效率更高、兵員素質未必比府兵低,很快就成為了主流。內地提供的府兵枯竭后,朝廷允許將領自行募兵。邊將往往就近招募流民,或者招攬周邊少數民族為兵,逐漸掌握了邊關部隊的兵權。

除了兵權之外,節度使還掌握了財政大權。在府兵制時期,因為軍隊花費低廉,所以中央朝廷能夠供給。但實行募兵制后,朝廷開始無力承擔高額的軍費,不得不在邊關展開大規模的屯田,就地保障供給,或者允許邊鎮開展商貿活動,維持軍隊開支。于是,營田使、屯田使等經濟職能的使職出現,最初由地方刺史兼任,但很快就在實踐過程中被節度使左右,最后干脆由節度使兼任。邊鎮也發展成了駐軍、屯田、商貿和手工業為一體的綜合體。

最關鍵的一點是,節度使掌握了行政權。隨著邊關實力的強大及人口的增加,行政問題也隨之增加。尤其是邊鎮大多都是跨州聯郡,跨政區的行政協調工作增多。唐朝設置了采訪使、處置使等使職,專門處理邊區的行政事務。此時,節度使已經壯大為邊區最強大的存在,加上大量行政事務沒有軍隊的配合解決不了,最后節度使干脆兼并了采訪使、處置使等職務。另外,節度使往往一開始就有刺史職務。如此一來,節度使以州刺史為本職,身兼軍事、財政、行政等要職,最終成為一方霸主。

在五代十國時期,每一個割據政權的創立者的歷史都可以追溯到唐朝的節度使。節度使已然成為了登基稱帝的跳板。宋太祖趙匡胤也是以節度使之尊,在另外一群節度使的支持下黃袍加身,推翻后周建立了北宋。

節度使制度的后續

北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杯酒釋兵權,用優厚的待遇解除一批元老節度使的實權,不讓他們直接干政;在軍事上一改唐朝“外強中干”的格局,變為“強干弱枝”,將各地軍隊的精銳抽調到中央。取消節度使的人事任免權、財政、行政權力,由中央派遣文官分而治之。最后,節度使雖然存在,卻成了沒有實權的虛職。宋朝的節度使一般由宗室、功臣擔任,但這個時期的節度使只不過是象征的一種榮譽,再也掀不起政治風浪了。出任此職者,有的干脆遙領,并不去地方上任,因為即便到任了也無事可干。朝廷也會授予一些罷職的高官為節度使,作為退休待遇。到了元朝,蒙古人干脆取消了節度使。

標簽: 隋唐演義 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 李白杜甫 唐朝節度使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