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則社會新聞沖上了微博熱搜。
15歲少女小玲因重度營養不良,呼吸衰竭,經搶救無效離世。身高165厘米的她,體重僅24.8公斤。
【資料圖】
暗戀的男孩喜歡另一個比自己瘦的女孩,小玲將原因歸結于自己不夠瘦,開始極端減肥,從一開始不吃米飯發展到完全不進食。
最終,她患上了一種自己完全失控的精神性疾病神經性厭食。
什么是神經性厭食癥
神經性厭食是指以患者有意地嚴格限制飲食,使體重下降至低于正常體重的85%,且此時患者仍害怕發胖或拒絕正常的進食為主要特征的一種進食障礙。
患病青少年及成人刻意減少食量、明顯消瘦且伴有心理、行為異常。多數神經性厭食癥患者是青少年女性,盲目追求苗條,造成體重顯著減輕,這導致一些患者產生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等癥狀,更嚴重的患者還可能因極度營養不良出現機體衰竭而危及生命。
報道稱,5%~15%的神經性厭食癥患者最后死于心臟并發癥、多器官功能衰竭、繼發感染、自殺等。神經性厭食癥對人體各個系統都有危害,比如,在消化系統方面,患者會出現牙齒易被腐蝕的癥狀,還容易患反流性食管炎、胃炎等;內分泌系統方面,易出現月經不調,甲狀腺機能下降等癥狀;神經性厭食癥還會導致患者出現心理障礙,即由于厭食癥導致的大腦正常使用功能下降,包括注意力、記憶力減退,內心焦慮、抑郁等癥狀。
白幼瘦審美引發女性身材焦慮
在當下審美標準里,白、幼、瘦成為許多人對于女性美的定義。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上,普通人對于身材體重標準苛刻,將極端減肥合理化的筆記話題層出不窮。部分人受此影響采取過度節食減肥,繼而引發了健康風險。這一點,需要社會共同努力,引導審美多元化和健康性。
如何判斷是否有神經性厭食?可以結合以下7種表現幫助判斷,具體還需要以醫生診斷為準。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1、體重減輕明顯,比正常平均體重輕15%以上,或者體重指數[即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等于或低于17.5則有可能出現神經性厭食;
2、自己故意減輕體重,出現回避導致發胖的食物、自我誘發嘔吐、自我引發排便、過度運動、服用瀉藥或利尿劑等情況;
3、常伴有病理性怕胖,持續存在、異乎尋常地害怕發胖的超價觀念(即在意識中占主導地位的觀念),并且給自己制定一個過低的體重標準;
4、常伴有內分泌紊亂,出現甲狀腺素代謝異常等,女性常表現為閉經(至少3個連續月經周期停經),男性表現為性興趣喪失或性功能低下;
5、癥狀至少持續出現3個月;
6、伴有間歇發作的暴飲暴食;
7、出現除軀體疾病以外的體重減輕。
如何緩解神經性厭食癥
首先,神經性厭食癥患者必須配合醫生,接受心理疏導和藥物治療。
其次,家人可適當幫助患者重新認識健康體魄的概念、標準體重的意義,以及對自己身體狀況的客觀估價。
此外,偏胖人群在減肥時應該選擇科學的減肥方式來減輕體重,例如可以通過科學膳食與適當的運動相結合來達到減肥的效果。
為正確引導科學減肥,避免其陷入泥潭之中,要做好以下幾點:
1.提倡科學減肥。減肥不應盲目,應保持正常飲食,每餐控制吃七分飽,盡量少吃零食,多選擇能量密度低的食物,如蔬菜、粗雜糧等。此外,還需要加強鍛煉,才可保持良好身材。
2.正視青少年的訴求。要正視青少年合理的瘦身訴求,為他們提供科學的瘦身渠道,在運動健身等方面為他們提供便利,降低他們瘦身的成本。
3.倡導健康審美。要教育和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審美取向,不能為了追求瘦身而損傷健康。
4.加強監管。要對諸如“催吐吧”、相關網購店鋪等進行嚴格管理,國家相關部門該出手時就出手,對違反自然規律、有悖常識的產業鏈予以嚴厲的打擊。
過度節食并不是減肥的良策,科學減肥的大前提就要“吃好”。湖北省中醫院肥胖專科主任肖明中在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介紹,減肥時要均衡營養,要“吃好”。首先,減肥者應該按比例攝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并避免多油、多鹽、多糖食品。同時,一定要合理分配三餐,特別是保證早餐和午餐的規律進食。
很多人說“吃好了才有力氣減肥”,看來此話不假,為了減肥過度節食而丟了健康可就得不償失了。
綜合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標簽:
上一篇:后天,月球表面將浮現神秘“X”……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保存文學記憶賦能美好生活(主題)——文學博物館研討會側記(副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黃敬惟文學
2023-05-25 16:32
原標題:伏爾泰與儒家思想在法國和瑞士邊境的阿爾卑斯山東南方,有一個費爾奈小鎮,鎮上有座城堡,名為“歐
2023-05-25 15:47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早茶文化節在江蘇揚州開幕共推美食產業發展中新網揚州5月25日電(記者崔佳明)以“好地
2023-05-25 15:55
原標題:“98后”青年藝術家懿晏:以“奇思妙想”繪幻境世界中新網重慶5月25日電?中新網記者鐘旖隨著青年
2023-05-25 15:39
原標題:遼寧凌海發現漢代密集墓葬群??為配合京哈高速改擴建工程中的文物保護工作,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3-05-25 15:48
原標題:第21屆天津市特殊兒童藝術節開幕(引題)為特殊孩子插上“隱形的翅膀”(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
2023-05-25 14:42
原標題:安徽廣德:非遺“老手藝”變成“新產業”中新網合肥5月25日電(儲瑋瑋)初夏的安徽廣德,綠意盎然
2023-05-25 14:57
原標題:何冰通過自導自演告訴你——(引題)人生的每個選擇都有代價(主題)新民晚報訊(記者朱光)自9年
2023-05-25 14:53
原標題:津甘兩地書畫聯展在天津舉行100余件作品展示東西部協作發展成果中新網天津5月25日電(劉俊蒼)24日
2023-05-25 14:35
原標題:河北沙河:傳承四匹繒布制作技藝5月24日,小學生在河北省沙河市塔子峪村非遺傳習所內體驗四匹繒布
2023-05-25 14:50
原標題:“京韻布魯斯”燃動音樂劇迷的DNA文匯報記者姜方探討曲藝在當代如何創新發展,繼爆款音樂劇《南唐
2023-05-25 13:35
原標題:對話書法家楊再春丨當汗水凝結成墨,讓文字長出骨骼中新網北京5月25日電(記者郎朗)楊再春喜歡竹
2023-05-25 13:33
原標題:緬懷楊絳:離世七周年,她為何令人懷念?中新網北京5月25日電(記者上官云)2016年5月25日,著名作
2023-05-25 13:56
原標題:凝聚藝術力量打造音樂節日(引題)走進天津音樂節的“百人”團隊(主題)天津日報記者翟志鵬?今晚
2023-05-25 13:54
原標題:《溫柔殼》明日上映(主題)王子文與尹昉演繹愛的進階(副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王沐編劇并
2023-05-25 10:47
原標題:山東歷城:開展藝術教育提升藝術修養5月23日,在濟南市歷城二中聞韶藝術館,臧杰老師帶著同學們練
2023-05-25 10:40
原標題: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8月登陸澳門新華社澳門5月24日電舞蹈詩劇《只此青綠—
2023-05-25 10:38
原標題:上海出品攬下五項華表獎新民晚報記者孫佳音昨晚,第18屆、第19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
2023-05-25 10:44
“名著改編系列談”原標題:經典的“探源”與“修復”(主題)——以上海昆劇團全本《牡丹亭》演出為例(副
2023-05-25 09:37
原標題:“茶和天下·雅集”活動繼續在多國舉行5月23日,工作人員在韓國首爾中國文化中心參加“茶和天下·
2023-05-25 09:52
“名人書房”原標題:朱秀海:閱讀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張鵬禹開欄的話:書房是人們閱讀、
2023-05-25 09:52
原標題:200余件文物譜寫沈陽現代化都市圈歷史華章中新網沈陽5月24日電(記者韓宏)骨針與骨魚叉、直腹筒形
2023-05-25 09:49
原標題:《志愿軍:雄兵出擊》定檔國慶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5月23日,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總制片人傅若
2023-05-25 09:51
原標題:北京:文物“活起來”博物館“火起來”光明日報記者張景華通訊員張紫旖“咚——”5月18日一早,伴
2023-05-25 08:56
原標題:胡軍:演員想留住番位,就保持不住純粹劉越第一次見到胡軍,是在某影院的休息室中。他當天一身休閑
2023-05-25 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