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一個人入土為安后,構成身體的原子去了哪里?

時間:2023-05-26 14:41:50    來源:科普中國網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盡管我語文一般般,閱讀理解長期難以得分,但在小時候學習這首詩的時候,還是能感受到清明時節惆悵或低沉的情緒。而當我們有一天最終成為別人心中寄托的哀思的時候,那具已經或火葬、或土葬、或天葬的軀體,是否還能感受到這些情緒?

從呱呱落地的嬰兒開始,我們攝入食物、水,呼吸空氣,讓自己成長,長大,長胖,又衰老,最終被蓋上白布。人體組成十分復雜,包括了大量的水分、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纖維素等,在生命存續的階段人體始終消耗能量來維持自身的生命體征,從而讓人類擁有思想、情緒、記憶等特性。但當我們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和物質,練習走完這一生、入土為安的時候,人體這一高度精密的有機組織就失去了其本身通過消耗能量來維持運行的能力,而轉化成了一個對外釋放能量與物質軀體。在這一過程中,曾經協同配合的核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被逐漸分解,以至于每一個原子可能都最終不再與其本身的鄰居相互連接,而是融入新一輪的旅程當中。


(資料圖)

它們去哪了?

按照重量分數來說,99%的人體由六大元素組成:O,C,H,N,Ca和P,約0.85%的K,S,Na,Cl和Mg等五種組成,剩余0.15%的元素被稱為微量元素,其中包括Mn、Fe、Co、Cu、Zn、Se、Mo等必需微量元素,和其他各種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由于人類攝入物質的不確定性,事實上除了可以快速發生衰變的原子之外,元素周期表中所有的元素都可能會在人體中存在。

配圖來自圖蟲網

CHON,碳氫氧氮,被成為是四種基本有機元素。也許發音可以讀作“蠢”?可能暗示著在宇宙的角度而言,所有的生命體似乎都有些愚蠢。在人體中,大部分的H與O元素本身就是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自然也會以水的形式回歸自然,也許匯入江河湖海,也許被植物吸收,再通過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對于碳原子而言,盡管會有一些漏網之碳依然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比如作為養分被植物吸收,但二氧化碳可能是大部分碳元素的歸宿。這些二氧化碳一部分也許會通過樹木、綠藻等光合作用重新回到有機物的狀態。而對于CHON中的N原子而言,如果沒有在軀體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節點被微生物或者植物吸收,那么很可能被轉化為N2分子,成為空氣中相對惰性的重要組分,持續存在于大氣層中。

對于其他的原子而言,比如P、S、Ca等,轉化為相對穩定的物質同樣可能是他們主要的歸宿。P會轉化為磷酸鹽等,硫則主要變成硫化物硫酸鹽之類的無機鹽,鈣也亦然。

所以穩定化,或者無機化,是大部分人體內原子的歸宿。原子們轉化為他們在地球中最穩定的樣子,成為水、二氧化碳、氮氣、氧化鐵、硫化鋅等等。極少一部分也許會重新進入生命體當中,變成植物、動物、乃至另一個人類體內的一個不起眼的原子。從化學的角度而言,這個事實似乎是熱力學上注定的結局,因為物質總傾向于變成他們最穩定的樣子;而從感性的角度而言,這些組成人體的原子們,有的也許從嬰兒就一直伴隨著這個軀體,有的也許在臨終前才剛剛被攝入-固定,但經歷了悲歡離合與唱跳rap之后,終于變成穩定的分子而不再奔波,旁觀著世事變幻與滄海桑田,未嘗不是一種對還在世的親人們的陪伴。

珍惜每一個還在生命體內的原子,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扶持作品

作者:李存璞

審核:陶寧(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員)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