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今日關注:月亮為地球抵御很多小天體撞擊 網友感恩:不愧是衛星!

時間:2022-07-26 15:34:43    來源:科普中國網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嬋娟、玉鉤、銀蟾、桂宮……自古以來,人類仰望星空,望月而歌,為它起了很多浪漫的名字,留下無數的詩篇和遐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969年的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宇航員阿姆斯特朗首次在月球上留下人類足跡,從此這一天被定為人類月球日。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可是,我們對月球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2022年5月25日4時37分,鄭州天空上演“雙星伴月”奇觀,其中的“殘月”圖

文人騷客吟月PK 看古詩詞里的月亮有多美?

自古以來,人類就非常向往月球,在那些還無法探究月球真相的年代,催生了嬋娟、玉鉤、銀蟾、桂宮等各種美好的暢想,還誕生了嫦娥、月宮等膾炙人口的傳說。

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寄托了作者崇尚田園生活、拒絕同流合污的清風高節。

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用影視文學的蒙太奇手法,用“關”“山”“月”三個物象營造出雄偉壯闊而又蒼涼悲壯的意境,為將士翹首故里編織出“思鄉”的情結。

2021年9月21日21時,鄭州上空的超級月亮

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利用修辭“互文見義”手法,將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暗示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人民安定生活的愿望。

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意境雄渾闊大,可謂千古佳句,意喻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不眠而把親人懷想,相見在夢鄉的相思之苦。

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表達了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的愿景。

思念、期許、懷念、展望……月亮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象征的是美妙的感情,是美好的寄托,所以,被無數文人騷客吟詩作賦,留下千古佳句。

月亮為地球抵御了很多小天體撞擊 網友:不愧是衛星

人類為月球賦予浪漫故事,月球則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在現實中上演了和地球之間堅定不移的浪漫。

這幾天,微博話題#月亮為地球抵御了很多小天體撞擊#登上熱搜榜,引發網友曬出與月亮的故事。

據“探月院士”歐陽自遠介紹,月球一直在護衛地球母親:“它表面被撞得坑坑洼洼的,以微弱身軀為地球抵御了太多小天體的撞擊。”

據了解,一些太空中游蕩的小天體、隕石等,在遇上月球時會被它的引力吸引,撞向月球,由于月球表面沒有大氣,隕星體可以長驅直入,毫無阻攔地沖向月面。

這些為了保護地球所受到的“傷害”,其實我們借助普通望遠鏡,甚至肉眼都能夠看見。

這一言論引發網友點贊,“感恩”月亮的默默守護。

“不愧是衛星”“讓我們一起: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原來月亮一直守護著我們,為地球遮風擋雨”“月球一直伴隨著自己的母親,經歷了四十五萬萬年的漫長的日子,而且我們的月球一直護衛著自己的母親”……

也有網友調侃,讓人不禁感慨“段子手在民間”。

有人替月亮發聲:“月亮:我也不想挨揍啊,可是地球不給我自由。”

也有人說:“也不辜負古今中外這么多詩人寫了這么多詩歌頌你。”

標簽: 天體撞擊 清風高節 海上生明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