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經典電影的插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60年后成為了一部新電影的片名。這既是對《冰山上的來客》的致敬,更是體現了兩部電影在題材和主題上的內在聯系。兩部影片講述的都是新疆帕米爾高原的故事,都是解放軍與塔吉克族百姓的友情故事,都是民族團結、軍民一家的頌歌。不同的是,《冰山》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講述了邊疆戰士和楊排長一起與特務斗智斗勇,最終勝利并愛情重逢的故事,它以你死我活的敵我斗爭為敘事主線,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則是以和平時期軍民攜手共建家園、保衛邊疆為主體內容,講述了巴依卡祖孫三代,在帕米爾高原與解放軍共同戍邊護邊巡邊的故事。所以,某種程度上說,《花兒》是《冰山》的“續集”,在時間上和內容上都是對“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在新時代環境下的重新譜寫。
《花兒》是天山電影制片廠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的“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的真實事跡改編。2021年1月4日,時任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村村委會委員、護邊員的拉齊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學培訓時為解救落入冰窟的兒童不幸英勇犧牲,年僅41歲。影片以此為原型,敘述了拉齊尼的成長和事跡。塔吉克族青年拉齊尼這一人物原型,具有鮮明的時代典型性。拉齊尼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他目睹了解放軍對人民的感情,他在軍隊中百煉成鋼,退伍之后成為護邊員,當過模范并在人民大會堂受過表彰。他的成長過程,體現了塔吉克族青年融匯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現實,也代表軍民關系和民族關系的交集。他對祖國的熱愛,他與部隊的感情,都自然地表達了各族人民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血肉聯系,表達了各族人民之間用鮮血凝成的超越民俗差異的友誼。因為人物來自于生活真實,這個故事的典型性就得到了“事實”支撐。拉齊尼在解放軍幫助下成長,參軍后得到鍛煉,守邊時成為擁軍模范,最后為了救助落入冰窟的孩子而英雄犧牲,全部過程都來自于真實事跡,有說服力地呈現了各民族在祖國大家庭中水乳交融的聯系,表達了拉齊尼·巴依卡所體現的愛國奉獻的主流價值理念,完成了影片主題的升華。
《花兒》作為一部電影,在敘事視角上體現了時間跨度的獨特性。作為一部英雄模范人物的傳紀片,影片沒有停留于拉齊尼的個體,而是采用倒敘、插敘等方式,通過劉朝到訪帕米爾高原的所見所聞,再現了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邊護國的過程。少年時代的拉齊尼耳濡目染了爺爺凱力迪別克·迪里達爾、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守邊護邊,為邊防官兵做向導,和邊防戰士們親如家人的場景,并且與解放軍“紅軍叔叔”結下了深厚感情,“長大后當兵”成為他的人生理想,愛國主義成為他的精神種子。拉齊尼當兵復員后,接過父親手里的牦牛鞭,繼承爺爺和父親的護邊事業,在“死亡之谷吾甫浪溝繼續擔當“流動的界碑”;他冒著生命危險援救墜入雪崖冰裂的邊防戰士王烈并結為生死兄弟。塔吉克族的巴依卡一家與漢族的“紅軍叔叔”、劉朝一家的友誼也有了千錘百煉的基礎。這種“縱向”時間跨度,雖然給創作的精煉、情節的鋪排帶來了種種難度,但卻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厚度感,使得人物的成長、主題的表達更加具有支撐性。影片結尾,拉齊尼犧牲后,他的父親對前來謝恩的被救助的孩子的母親說,“你的孩子是孩子,我的孩子也是孩子”。此情此景中的劉朝動情地向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表達:我們今后都是您的孩子。軍民一家、各民族一家的主題得到了升華,“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答案也體現在這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紅得好像燃燒的火,它象征著純潔的友誼和愛情;花兒為什么這樣鮮,鮮得使人不忍離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來澆灌……
作為一部新疆拍攝、新疆題材的中國“西部影片”,《花兒》在影像呈現上也體現了西部電影具有感染力的人文性。地處帕米爾高原東南部的塔吉克自治縣,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邊境線長達800公里,與三個不同國家接壤。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現,雪山、峽谷、艷陽、清流、峭壁、冰川,雖然從“外在視點”看,有它的雄偉、旖旎、壯美、磅礴,但是從“內生”體驗上看,則又有它的嚴酷、冷漠、兇狠、無情。影片將西域自然景觀的這兩種美學特質都呈現得淋漓盡致,既有它的美輪美奐,也有它的猙獰殘酷。小女孩的墜落、紅軍叔叔的犧牲、巡邊牦牛的慘死、狼影紅月的恐懼,都體現了這種地域難以想象的殘酷性,也體現了軍民守邊的艱苦卓絕。更重要的是,影片通過許多重要的地域文化來呈現這種空間文化、人物品行,如高原雄鷹、鷹笛、界碑、叼羊比賽、牦牛等等,都成為地域文化的一種象征,也成為民族性格和心理的一種寫照,巴依卡一家人的純潔、善良、堅韌、博大,就像是雪域高原的雄鷹,是冰山上的雪蓮。地域,在這里就不僅是一種視覺奇觀,更是一種人文景觀,體現出一方水土、一方人情、一方文化。影片中時時出現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主題歌,也用那種濃郁的新疆旋律創造了一種跨越時空的文化聯想。
新疆電影近年來引起了人們關注。《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出品人、編劇、總制片人高黃剛曾創作《真愛》、《塔克拉瑪干的鼓聲》、《遠去的牧歌》、《昆侖兄弟》、《歌聲的翅膀》等多部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新疆題材電影,導演阿不都克力木·阿不力孜曾執導《歌聲的翅膀》等影片,入圍馬德里國際電影節、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電影節、日內瓦電影節等國際電影節展。這批扎根新疆、表現新疆的電影人,保證了影片在題材開掘、主題表達、視聽呈現上的完成度和執行力。雖然這部影片在如何將事跡轉化為故事,將高大的英雄模范轉化為立體的藝術形象,將“曾經發生的事實”轉化為“影像呈現的真實”,將新疆故事轉化為世界表達等方面,可能還是受到了創作觀念、制作能力和投資水平等方面的某些制約,但它在人物的典型性、敘事的獨特性、景觀的人文性上的確體現了鮮明的文化和藝術特色,巴依卡一家人的故事表達了各族人民團結一致保家衛國的時代主題,為電影講述“中國故事”提供了一道獨特風景。
上一篇:老板電器回應恒大欠款 今年確保工程業務實現5-10%增長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2022-04-27 08:50
2022-04-27 08:39
2022-04-27 08:34
2022-04-27 08:35
2022-04-27 08:55
2022-04-27 08:38
2022-04-27 08:50
2022-04-27 08:42
2022-04-27 08:42
2022-04-27 08:34
2022-04-27 08:57
2022-04-27 08:35
2022-04-27 08:50
2022-04-27 08:35
2022-04-27 08:58
2022-04-27 08:37
2022-04-27 08:35
2022-04-27 08:39
2022-04-27 08:57
2022-04-27 08:37
2022-04-27 08:43
2022-04-27 08:55
2022-04-27 08:47
2022-04-27 08:47
2022-04-27 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