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前所未有的遼闊時空中,“中國敘事”完成科幻和科技的“雙向奔赴”(引題)
【資料圖】
《三體》《流浪地球2》何以讓全球觀眾著迷(主題)
文匯報記者 宣晶
今天,劇版《三體》在騰訊視頻完播,超26萬人在豆瓣給出8.3的評分。納米“飛刃”將緩緩行駛的巨輪切割成一疊向前推開的撲克牌,呈現震撼人心的極致壓迫感……劇版《三體》收尾處展現恢弘的“古箏行動”,被網友稱為對劉慈欣小說的“納米級”還原:“讓我想起閱讀原著時大腦沸騰的感覺,電視劇好像把小說中的場景‘摳’出來了!”
構建可感可知的科幻世界,劇版《三體》得到海外觀眾的熱烈響應。該劇在YouTube平臺的觀看人數突破400萬,總觀看時間超過100萬小時,其中近42%的用戶來自北美地區。劇版《三體》開播后不久,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在大年初一上映,目前內地票房已達36億元,并在北美135家影院上映。不少歐美觀眾均認為,這部電影“不輸給詹姆斯·卡梅隆的作品”。
《三體》《流浪地球2》令全球觀眾著迷的魅力從何而來?從硬核實力看,這兩部作品足以證明,中國影視工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完全能夠打磨出具有世界水準的優秀科幻作品。從哲學角度講,這一題材的“中國敘事”時空前所未有之遼闊,故事所發生的場域不再局限于地球的某個國家地區,而是將人類世界投射到浩瀚宇宙,空間長度被放大到以光年為計量單位,時間跨度更融合了中國歷史與宇宙歷程。有專家指出,目前科幻作品在國內仍屬小眾板塊,擁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幻IP彌足珍貴,具有“破壁”效應的現象級影視作品寥寥無幾,亟需從間歇性爆發轉向持續性全產業鏈開發,驅動中國科幻巨艦駛向無垠的星海。
科幻和科技“雙向奔赴”,浪漫與現實迸發璀璨火花
宇宙閃爍、三體游戲、人列計算機、紅岸基地以及名場面“古箏行動”,劉慈欣在原著小說中編織的科幻概念、名場面在劇版《三體》中被一一呈現;太空電梯、行星發動機、量子計算機,《流浪地球2》中的“硬科技”元素亦讓觀眾大呼過癮。科幻作品既要“腦洞大開”又要“想象嚴謹”,這樣才能為觀眾提供最大程度的“真實感”。劇版《三體》、《流浪地球2》的想象力并非憑空而來,只有完整的科技工業鏈條,才能為孵化科幻影視作品提供沃土。
“船散開之后會有什么樣子的金屬應力變形?這個用軟件模擬之后效果不理想,用傳統的玻璃鋼也不行,只能來真的。”據劇版《三體》視覺導演陸貝珂回憶,為了這場約25分鐘的重頭戲,籌備拍攝方案花了5個多月,組織實拍大約23天,后期特效用了一年半時間制作修改。劇組采用“實拍+特效”糅合方式,運用鋼體搭建真實船艙,按照原著描述切成50厘米薄片,然后用擠壓機模擬實驗,最終再一片一片焊接回去。一個高難度鏡頭組合甚至修改過幾千次,光是提交的正式版本就有65版。
從小說到影視作品,抽象的“高概念”科學設定是如何直觀呈現給觀眾的?據悉,“硬科幻”依托嚴謹縝密的想象、設計、計算、推演,因此一批中國科學家作為科學顧問,幫助影視作品完善了世界觀架構和視覺呈現效果。“科技是科幻的基礎,科幻是科技的未來。”劇版《三體》總導演楊磊透露,創作團隊前期花費3個多月采訪射電天文、天體物理、納米技術、粒子對撞等各個領域的科學家。而《流浪地球2》的科學顧問團隊更細分為理論物理組、天體物理組、地球科學組、人工智能組等。“你們盡情想象,我們負責實現。”在中核集團“喊話”《流浪地球2》之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建筑、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國家隊”紛紛加入行列,大國“智造”和“制造”助推中國科幻躍上銀幕。
科幻與科技“硬核”聯動,浪漫與現實迸發璀璨火花。導演郭帆透露,《流浪地球2》里95%以上的道具都是我國自行完成制作:“外骨骼機器人”來自上海企業,“無人機干擾槍”產自深圳團隊,“鋼鐵螳螂”出自徐工集團……這群戲份頗重的特殊“演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科幻獨特的“重工業美學”。劉慈欣曾坦言:“如果放到30年前,《流浪地球2》是拍不成的,因為投資人會認為電影不可信。他們會覺得,中國怎么會有宇宙飛船、太空電梯呢?但我們現在不會有這種感覺,因為中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巨大變化。這種變化讓中國的未來充滿吸引力,這是科幻文學、科幻電影存在的最肥沃的土壤。”
以跌宕起伏的故事為載體,深邃的東方思維浸潤在影像里
如果說硬核科技撐起了科幻影視的脊梁,那么豐滿的故事、飽滿的表演則填充了文藝作品鮮活的血肉。陳瑾與王子文在劇版《三體》中接力演繹,勾勒出葉文潔曲折離奇的人生軌跡,讓那一句“我點燃了火,卻控制不了它”的內心獨白化作最復雜的一聲嘆息。汪淼(張魯一飾演)決心重啟納米實驗后,他在一堂小學物理講座上道出最深情的告白:“人類不會因為跌倒而停止向前,讓我們保持一顆追求真理的心,永不放棄。”當史強(于和偉飾演)將汪淼手機號碼的備注文字——“納米,慫”一點點刪除時,劇集前期充滿懸疑色彩的暗調逐漸轉為明亮。
與原著小說的冷峻風格不同,劇版《三體》在細節上做了部分喜劇化處理,尤其是方言的運用讓該劇別有風味。“秦始皇那場戲,除了方言,還有華陰老腔。”楊磊上大學時曾觀看過北京人藝的話劇《白鹿原》,被其中的陜西腔調深深震撼。“拍到秦始皇那場戲的時候,我腦子里的聲音頓時就跳出來了。”楊磊覺得一定要把它加進去,“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鑲嵌到中國科幻的故事里,讓它找到根兒。”
在《流浪地球2》宏大敘事和炫目場景中,亦蘊含著凡人的家國情懷與深邃的東方智慧。量子科學家圖恒宇(劉德華飾演)犧牲后,以數字生命形態與女兒丫丫重逢并完成使命,實現了“大團圓”;在片中最動情的場面中,無數獻身者坐在月球環形山前,那赴死之際的從容一笑營造出最極致的中式浪漫。“影像畫面和情感飽滿度結合在一起,達到了人類生存哲學思辨的高度,不僅產生巨大的藝術矢量,也使作品本體得到強有力的情懷和邏輯支撐。”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李建強說。《流浪地球2》嘗試從“幻想”向“思想”的躍升,此后在世界科幻之林中,便有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上一篇:當前速遞!上海文藝院團陸續開啟全國演出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在前所未有的遼闊時空中,“中國敘事”完成科幻和科技的“雙向奔赴”(引題)《三體》《流浪地球2》何以讓全球觀眾著迷(主題)文匯報
2023-02-14 10:37
原標題:上海京劇院《大唐貴妃》本周末赴京、上海愛樂下周將在國家大劇院奏響《尼伯龍根的指環》……文匯報記者王筱麗在萬物復蘇的春天,“上
2023-02-14 10:53
原標題:騰訊視頻:多設備登錄或被封號北京日報訊(記者孫奇茹實習生羅娜)昨天,有網友發現自己賬號下多部手機同時觀看騰訊視頻即被封號一事
2023-02-14 09:37
原標題:商務印書館歷史陳列館向公眾開放北京日報訊(記者路艷霞)商務印書館日前迎來126歲生日。當天,商務印書館歷史陳列館在京揭幕并向公眾
2023-02-14 09:44
原標題:以人民生活為藝術故鄉走進劉文西名作《祖孫四代》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將與觀眾一同走進著名畫
2023-02-14 09:45
原標題:五大職業英雄集結踏上奪寶之旅(引題)《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定檔3月31日(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由美國派拉蒙影片公司出品、改編
2023-02-14 09:41
原標題:《不能流淚的悲傷》挑戰地震戲(引題)何藍逗:相信有一種愛可以突破萬難(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實習生黃俊穎由廣東省電影局主辦的
2023-02-14 09:53
原標題:易小荷《鹽鎮》新書首發:她們的命運里,有你所不了解的中國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2021年,資深媒體人易小荷回到故鄉自貢,在家
2023-02-14 07:52
原標題:民族舞劇《白鷺南飛》海口上演:(引題)白鷺翩躚舞天涯(主題)海南日報記者尤夢瑜表達對生命的贊美與敬畏,是藝術創作常青的主題。
2023-02-13 17:52
原標題:《動物園長夫人》演繹二戰版“神奇動物在哪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近日,美國著名非虛構作家、詩人黛安娜·阿克曼的代表作《動
2023-02-13 17:35
原標題:比利時電影展帶來6部佳作北京晚報訊(記者袁云兒)比利時電影展正在中國電影博物館火熱舉行中。影展將持續至2月19日,展映《童一個世
2023-02-13 16:37
原標題:專訪李健(引題)《狂飆》讓他終于被看到(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邱偉《狂飆》劇情落幕話題不休,劇中一眾演技派的出色表現掀起了熒屏外
2023-02-13 16:55
原標題:山西發現5000年前考古遺址對探索文明起源具有重要價值中新網太原2月13日電(記者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對外公布2022年考古新發現,
2023-02-13 15:39
原標題:書市回暖,客流增加——實體書店迎來“春風”光明日報記者韓寒在剛剛過去的兔年春節,實體書店行業的“人氣”又回來了。據不完全統計
2023-02-13 13:39
原標題:河南一農民自家地頭撿到青銅器捐贈給當地博物館中新網周口2月13日電(王宇位燦)2月11日下午,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練集鎮農民梁秋生來到
2023-02-13 13:36
原標題:時代丹青塑文化根魂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第三季開播賞丹青妙筆,見大美中國。2月13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的大型紀錄片《美術里
2023-02-13 13:36
原標題:木管樂器演繹中國旋律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攝影姚文生)作為天津交響樂團“周日音樂下午茶”系列音樂會之一,昨日,“西洋樂器講述
2023-02-13 13:35
原標題:張學友辟謠:演唱會預計半年后才開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張學友在今年1月發布新歌《日出時讓街燈安睡》,2月10日歌曲的MV上線。早在2022
2023-02-13 10:37
原標題:浙江文旅觀察:春節檔能帶動電影院回暖嗎?中國新聞網記者童笑雨2023年的春節檔,很火爆,很熱鬧。據國家電影專資辦統計,整個春節假
2023-02-13 09:45
原標題:《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主題曲今上線(引題)回顧燃情歲月重走《光榮之路》(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天津市委宣傳部聯合攝制
2023-02-13 09:48
原標題:天交室內樂音樂會令人耳目一新(引題)聽西洋樂器講述中國故事(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昨天下午,天津交響樂團室內音樂會“西洋
2023-02-13 09:42
原標題:《中國奇譚》收官熱度口碑雙豐收羊城晚報記者王莉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嗶哩嗶哩聯合出品,速達、朱貝寧總監制,陳廖宇總導演的中式
2023-02-13 09:41
原標題:評劇《革命家庭》下月上海展演今晚報訊(記者王洋)記者自天津評劇院獲悉,作為第十七屆文華大獎獲獎作品,大型現代評劇《革命家庭》
2023-02-13 09:52
原標題:中芭團長馮英:觀眾的信心給了我們力量北京日報記者韓軒芭蕾舞劇《紅樓夢》總策劃、制作人,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坦言,用西方舞蹈語
2023-02-13 08:56
原標題:陜西陶渠遺址發現8座“甲”字形大墓系兩周時“京”國所在地中新網西安2月12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12日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
2023-02-13 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