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讓考古遺址博物館更加有聲有色

時間:2023-02-15 16:39:30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讓考古遺址博物館更加有聲有色


(資料圖片)

吳萌

日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立項名單第四度“上新”。至此,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建成55家,立項80家。其中不少都有配套的博物館。

近年來,隨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深度推進,我國博物館特別是考古遺址類博物館得到大力發展。隨之而來對考古遺址進行的展示和闡釋被業內提上日程,引人思考。例如,如何進一步引導觀眾理解遺產價值、加強對遺產保護的重視,如何將考古遺址建成國際一流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如何以文旅融合推進文明的交流互鑒。這些在數字時代,國內外博物館都有奪人眼球的案例給我們以啟示,對于活化考古遺址,完成社會效益轉化,具有借鑒作用。

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嘗試將遺址進行數字建模,用透明屏幕與王宮遺址相結合的方式對遺址進行闡釋。參觀時,觀眾轉動透明屏,即可看到遺址處王宮的復原景象。并且,這家博物館也利用交互區讓觀眾體驗“虛擬考古”,寒假期間吸引了很多小觀眾。這種展示手段不僅直觀而新穎,迅速拉近了悠久歷史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一些遺址地圍繞古城開展商業與服務活動,在維護遺址地歷史氛圍的同時,又充分實現其社會價值。例如,在商城遺址所在的鄭州商城,依托文保工程和博物館,形成城市中心休閑場地;屈家嶺遺址所在的湖北屈家嶺,整合農業、林業等資源,打造農谷小鎮;邛窯遺址所在的成都邛窯,聚焦瓷業振興,建成文創產業基地等。

不過,我們需要注意到,以考古物證來敘述一段史實的遺址博物館,肩負著艱巨的闡釋責任。考古遺址從其內涵層次可以分為“自然層”“遺址層”“考古層”“知識層”“展示層”和“闡釋層”。從遺址內涵的“空間”分析來看,又分為遺址本體、遺址相關事件、遺址相關社會以及遺址相關文化。作為遺址博物館,只有將這些復雜的因素逐一展示給觀眾,對遺址內涵加以層層深入地闡釋,才能帶給觀眾從知識的體驗、情感的共鳴到價值的認同。

對此,一些遺址博物館不僅將闡釋構思得完整細致,而且生動活潑,每年吸引了大量觀眾。

在豐富調動“五感”再現歷史樣貌方面,早在1984年建成的約克維京中心的探索頗具價值。

約克維京中心對遺址本體所用篇幅不大,但少而精,涵蓋“自然層”“遺址層”和“考古層”等多方面內容,也為博物館奠定“講述真實歷史”的基調。尤為值得稱道的,得數第二展廳中“時光車”的設計。乘坐“時光車”,觀眾將在用布景和機器人搭建的維京人小鎮上游歷,逐一走進不同的生活場景,實現“知識層”和“闡釋層”的作用。

這些場景既展現了維京人日常生產生活,如紡織、漁獵、醫療、烹飪;又展現了他們的精神生活,如文化、信仰等;還有他們開展對外貿易的場景,全方位展現這一時期的歷史風貌。游樂車的小屏幕配合圖文和三維模型,進行語音導覽。其間綜合運用的“五感”為觀眾營造了多重感知體驗。例如,視覺上靈活運用光影,制造出夕陽、篝火、飛鳥、人影等氛圍,也用光影輔助一些重要場景的解讀。例如信仰場景中,利用光影,既增加了神秘感,又幫助人們理解古老神話。在聽覺上,模擬各種環境音摻雜在一起,嘈雜熱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嗅覺部分,既有熊熊燃燒的爐火產生的燒焦的氣味,又有烤面包的香氣,而路過屠夫的鋪子時,腐臭伴著動物糞便的味道令人印象深刻。在陣陣惡臭中,講解器講道:由于維京人衛生知識不足,在屠宰場附近制作食物,很多人因此染病。在考古研究中人們發現很多人因患病死亡,造成整體壽命偏低。觀眾紛紛發出恍然大悟的嘆息。

約克維京中心在展示實物時,伴隨真人演出,展現了維京人的文化生活。既有詩歌朗誦,又有歌唱演出。伴隨演出展示了考古發掘的樂器殘片,使觀眾在展廳中既能看到樂器的體量、演奏方式,又能看到樂器精美的裝飾細節。在貿易單元,既展示了維京人使用的銀幣,揭示了貿易流通情況,又請演員演示硬幣是如何鍛造出來的,觀眾還可以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親手嘗試。湖南省博物館在展現馬王堆漢墓陳列時也曾經采用過解謎游戲+真人NPC的方式。真人參與博物館的展示和闡釋,不僅活化了觀展氛圍,也使參觀過程增添了很多人情味。

憑借“大片”般的聲光電體驗,密特拉神廟項目遺址展示則提供了另一塊可供借鑒的“他山之石”。

近年開放的倫敦市博物館密特拉神廟遺址項目,因為位于彭博社大廈地下,空間非常有限,因而在第一展廳用一面墻密集展陳了遺址出土的硬幣、陶片、骨針等標本。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些標本,該館使用i Pad設備,讓觀眾可以點選了解這些標本的歷史信息、使用情況以及它們所揭示的古羅馬人的生活面貌等。而該遺址所在地的地理環境、氣候、動植物分布、古羅馬時期的人口情況、社會與文化情況等,則在倫敦市博物館進行詳細介紹,所以僅在此聚焦于神廟遺址相關信息。

走進密特拉神廟遺址時,觀眾感受到一片漆黑。這模擬的是古羅馬時期人們在黑暗中進行崇拜儀式的環境。只有微弱的指示燈,防止人們跌倒。待觀眾全部就位,聲光秀開始,運用燈光逐個點亮遺址的局部,吸引眾人目光隨著光效逐一觀察。配合聲音和噴霧,既模仿了古代崇拜儀式的全過程,又通過多種感官體驗,塑造了神秘的氛圍。當整場聲光秀體驗結束,燈光打開,人們終于看到遺址的全貌。這時觀眾可以自由移動,沿著安全帶逐一查看在光影秀中看到的局部,觀察遺址建筑的具體情況。

緊扣遺址內涵,以疊加的眾多不同手段,層層遞進揭示遺址不同內涵層次,可謂遺址類博物館的核心。同時,此類博物館大可勇敢“破圈”,聯合外部力量,共同實現對考古遺址的立體化闡釋。期待我國的遺址類博物館未來更加有聲有色,讓文化遺產的價值深入人心。

(作者為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

標簽: 考古遺址 有聲有色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