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資料圖】
張學友:人到60,不會退休
中新網澳門3月31日電(記者 張曦)在看自己出道以來的9次演唱會片段時,張學友輕輕擦拭眼角的淚,連連感嘆說:“老了。”
61歲的張學友,明年就出道40周年了。
雖然喊著“老了”,但張學友并不怕老,也毫無退休打算。他感恩年齡的饋贈,因為無論是看事情的角度,還是待人接物,都更加成熟。
時間撥回2019年1月29日,張學友在《學友經典世界巡回演唱會》的最后一場上說:“唱歌是我一生人最喜歡的事,但我想繼續進步,不會停步于此,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帶給大家一個更好的表演。”
一別四年,張學友的第十次巡演終于拉開帷幕,《張學友60+巡回演唱會》首站將于6月9日在澳門啟動。
這四年對張學友來說,過得特別快又特別慢。快的是好像上一次巡演才剛做完,慢的是中場休息時內心很慌,感覺像是失業一樣。
“我怕失去喜歡的東西。”雖然出道快40年,但張學友仍然沒有從歌手這個職業里獲得安全感。“不是說你現在這首歌可以,下一首歌也可以。也不是說現在有人來看你演唱會,以后也會有。”
其實這四年來,張學友一直沒有中斷過練唱,他希望自己能保持一個非常好的狀態。
按照張學友原本的計劃,是先演音樂劇,但由于需要多方配合協調,他覺得會很難把控全局,于是依然選擇做最熟悉的演唱會。
操心每一個細節,是張學友出道多年的特點。記者會前,他會關注場內的燈光是否都調到最好。
“老實說,我自己看都覺得有點過了。做藝人管那么多干嘛呢?問題是我已經做那么久了,已經管習慣了,也改不了,那就大家忍一忍。反正我跟自己說管好自己的事就行。”
此次《張學友60+巡回演唱會》的主視覺海報以水為元素,他解釋說,水充滿可能性,無論面對任何困難,前路崎嶇難行,水總能找到出路,繼續前進。
這也是張學友對自己的鼓勵——時時刻刻像水一般保持彈性,讓自己擁有前進的動力。
雖然已經過了60歲,但張學友狀態保持得非常好,他堅持運動,而且一天只吃兩餐——早飯和晚飯,“我是不煮飯的,就只能跟著太太吃。”他笑著說。
張學友從沒想過退休,唱歌對他來說是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在他看來,年紀大,不意味可以放棄自己的熱愛。
他甚至想去西藏開演唱會,因為那里空氣稀薄,“我很想去試一試,因為將來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試。”
對于自己的第十次演唱會,張學友透露除了澳門外,北京也在計劃中,但其他城市尚未最后確認,肯定都是在室內。他坦言選歌會大膽一些,會有老歌的懷舊環節,也會唱一些從未表演過的新歌。不過但張學友畢竟是張學友,他有自己的風格和底線——
不會為了吸引更多年輕聽眾而翻唱一些流行歌曲;不會搞很夸張的造型,因為日常最怕就是太夸張;不會做太多的互動……
“上次演唱會的一些互動算是我的極限,其實我不想做也不知道怎么做,因為互動太多會影響后面的流程。”
創紀錄,向來是張學友歷來巡演的一大看點。1995年《友學友演唱會》100場、2007年《學友光年演唱會》105場、2010年《張學友1/2世紀演唱會》147場,2016年《學友經典演唱會》233場……
2007年開巡演的時候,張學友曾在文章里寫說“我在燃燒我自己”。
回憶那段過往,他直言當時看到要開105場后第一個感覺是“完蛋”,擔心自己的身體扛不住,“那個時候其實我有點迷失,我以為好的表演是要拼命去演,但卻忽略了享受這個過程。”
但在開完105場后,張學友一下子找到了感覺,“所以好多人問我為什么可以開這么多場,因為我唱得很開心,大家看得也很開心,開心的時候很多事情就很順。”
不過,張學友如今不再想挑戰場數的紀錄,只想挑戰自己,“盡力做好每一場表演,每多做一場就代表有更多一點的支持,再一次感謝大家對我的眷顧。”
采訪最后,有記者喊說:“‘歌神’的(接力)棒子有想要交出來嗎?”
張學友的眼角笑出魚尾紋,“我沒有這個(接力)棒子,謝謝。”
標簽:
上一篇:非遺傳承:新疆皮影“背后”有人
下一篇:全本牡丹亭 得意處豈止愛情 頭條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全本牡丹亭得意處豈止愛情張之薇自2001年昆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之后,《牡丹亭》一劇幾
2023-03-31 10:33
原標題:張學友:人到60,不會退休中新網澳門3月31日電(記者張曦)在看自己出道以來的9次演唱會片段時,張學友輕輕擦拭眼角的淚,連連感嘆說:
2023-03-31 10:46
原標題:非遺傳承:新疆皮影“背后”有人中新網烏魯木齊3月31日電(潘琦)幾尺布,一盞燈,一個牛皮人兒,一副方言唱腔,上演人間萬事,調動千軍
2023-03-31 10:45
原標題:“北戲”師生集體吊唁孫毓敏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孫毓敏,3月28日因病離世,作為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名譽院
2023-03-31 10:51
原標題:馮小剛與“八公”有笑也有淚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3月29日,電影《忠犬八公》“我想陪在你身邊”主題首映禮在北京舉行,導演徐昂,監
2023-03-31 10:57
原標題: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舉辦人民日報上海3月30日電(記者曹玲娟)日前,第三十八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開幕。第三十八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2023-03-31 09:36
原標題:陳粒重啟“洄游”巡演5月來京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作為新一代唱作人和制作人,陳粒以個性化的創作演唱擁有不少歌迷。近日,出品方“
2023-03-31 08:54
原標題:劇中每兩分鐘穿插一個魔術(引題)?《我是哪吒》以童心再現英雄(主題)新華日報訊(記者周嫻)頭戴乾坤圈,臂繞混天綾,腳踏風火輪
2023-03-31 08:50
原標題:還原晚清北京文化空間李仁惠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日(1900年6月16日),大約巳時,位于前門大柵欄的老德記藥房起火,殃及了附近的正陽
2023-03-31 08:54
原標題:加入本土化處理,呈現中國式的深沉愛意和羈絆(引題)?中國版《忠犬八公》今日上映(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講述人與狗之間
2023-03-31 08:49
原標題:電影頻道佳片有約(引題)?《蜂鳥計劃》:瘋狂又冒險的創業之旅(主題)何映輝2009年夏天,一位叫丹·斯皮維的普通交易員,用辛苦籌
2023-03-31 08:34
原標題:北方昆曲劇院《人在草木間》講述動人故事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9日電(記者付裕)人間有情天地氣,草木無語蘊乾坤。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03-31 05:54
原標題:短視頻平臺整治演繹類作品違規最高無限期封禁賬號中新網3月30日電(中新財經記者吳濤)近期,網上部分劇情演繹類視頻作品網絡傳播過程中
2023-03-30 16:34
原標題:長沙的“書卷氣”愈發濃郁中國文化報駐湖南記者張玲3月24日至26日,第三十屆長沙圖書交易會在湖南國際會展中心主會場和長沙市10個分會
2023-03-30 15:55
原標題:“北京榜樣”面人郎文 北京日報記者韓軒攝 北京日報記者方非可愛俏皮的“冰墩墩”“雪容融”,《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桀驁不馴的“黑眼
2023-03-30 14:55
原標題: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7名演員入圍終評3月30日,中國文聯、中國劇協、廣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行發布會,介紹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演
2023-03-30 14:39
原標題:《長沙夜生活》新陣容曝光(引題)周冬雨給王櫟鑫發“好人卡”(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電影《長沙夜生活》近日發布“長沙一夜”預告
2023-03-30 14:51
原標題:湖南桑植:(引題)“非遺+旅游”助推鄉村振興(主題)中國文化報駐湖南記者張玲通訊員王成均鄭秀近日,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中國工
2023-03-30 14:48
原標題: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近日,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京召開。經過項目匯報會、綜合評議
2023-03-30 09:51
原標題:中國國際時裝周:印花藝術的新時尚圖為中國國際時裝周“蝶影蟲蟲·東雅兒”時裝發布會。(許之豐)在蝶影蟲蟲的色彩世界里,每一種顏
2023-03-30 09:44
原標題:“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對現代的啟迪”學術交流活動在國家圖書館舉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亮3月28日,“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
2023-03-30 09:52
原標題:《不止不休》熱映各方呼吁消除乙肝歧視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姬薇近日,由吉利德科學提供公益支持的電影《不止不休》正在全國熱映,影片
2023-03-30 09:52
原標題:首個郎窯主題大展集結百余件重器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誕生于康熙盛世的郎窯瓷是督陶官郎廷極主持燒造的瓷器,蜚聲海內外。3月28日
2023-03-30 09:39
原標題:國際最新研究:文藝復興“古典大師”油畫或加入蛋黃等蛋白質中新網北京3月29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
2023-03-30 08:44
原標題:中國動畫電影海外交流正當時今晚報記者丁曉晨2023年第12周電影周票房冠軍屬于一部海外引進的動畫片——《鈴芽之旅》。截至目前,該影
2023-03-30 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