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果文物會說話|遇見凌家灘 觸碰5000年前的文明曙光
還記得2022年北京冬奧會獎牌“同心”嗎?
(相關資料圖)
設計者通過玉器的意象
向全世界表達了中國人對
“天地合·人心同”理念的崇尚與追求
但你們知道它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哪里?
它的設計靈感來源之一
就是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
出土的玉雙連璧
凌家灘遺址
一個史前玉器的高峰
一束華夏文明之光
距今約5800年到5300年前
這里出土玉器 石器 陶器等
文物3000多件
其中玉器1000多件
數量之多 技藝之高 制作之精
相比同時期其它遺址尤為突出
堪稱史前文明的安徽“智造”
2021年凌家灘遺址
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凌家灘遺址
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心聚落遺址
自1987年首次發掘以來
一代代考古人接續奮斗
對凌家灘遺址進行了10多次的發掘
總發掘面積7000余平方米
2021年至2022年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
墓葬祭祀區西側區域進行考古發掘
此次發掘共出土文物400余件
其中絕大部分出自祭祀坑
主要是石器 玉器和少量陶器
器形以鉞占絕對多數
其中一件長38.3厘米
上寬24.3厘米
下寬28.5厘米
為凌家灘遺址目前發現的體量最大的石鉞
據了解 凌家灘墓地迄今已發掘
新石器時代墓葬68座
這些大墓均位于祭壇南側一線
可以看出當時的埋葬
具有明顯的規劃和規制
還發現一處石頭遺跡
由大小不等的石子鋪墊組成
明確了整個崗地中部區域
都是有著統一規劃的墓葬祭祀場所
凌家灘祭祀遺存的發現
為研究復原當時祭祀場景
提供鮮活的資料
完善了對墓葬祭祀區布局的認識
龍首形玉器造型奇特
工藝精湛
一端陰刻成豬龍首形
略上翹
另一端為尖錐形
為中國史前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件
它的出土
對研究中國史前用玉制度
及這一時期禮制的影響具有重大意義
玉龍呈首尾相銜的環狀
兩面刻相同紋飾
龍首吻部突出 頭頂伸出兩角
龍身脊背兩面刻對稱的斜線
近尾部對鉆一圓孔
凌家灘的玉鷹 胸腹刻有大小兩圓
兩圓之間刻有八角星紋
鷹首側視 雙翼作豬首形展開
鷹兩面雕刻紋飾完全相同
反映了凌家灘先民的原始宇宙觀和
對宗教崇拜的虔誠
著名考古學家張忠培曾說:
“凌家灘的玉器
昭示出中華文明的
多樣性、復雜性和一體性
是中華文明不可多得的寶貴實證。”
在凌家灘遺址出土文物中
有著一枚保存完好的石鉆
通長6.3厘米
上下兩端各有一個螺旋紋狀的鉆頭
可以用皮帶或繩索固定后旋轉
以帶動鉆頭鉆孔制作玉器和其他器物
研究人員認為石鉆融合了
機械力學 幾何學等基本原理
它的發現展現了中國古人對于
工具制造和使用的智慧
這件2007年出土于凌家灘遺址的
玉(石)豬重達88公斤
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
最早 最大和最重的玉(石)豬
凌家灘文化所反映的
不僅是它發達的玉器文化
它的重要性更應該是
對中國文明產生的促進方面
凌家灘文化和相近時代的
其他文化已為中國文明起源
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凌家灘文化由于
其年代較早和內涵豐富
成為促進中國文明誕生的先行者之一
凌家灘遺址考古發現
揭示了古老文化的生動面貌
在中華文明探源中寫下重要篇章
策劃:錢彤 周紅軍
監制:萬方
統籌:湯陽 劉美子 宋衛義
執行策劃:袁晗
文案: 別培輝 李東標
設計:劉旭峰 艾倩
鳴謝: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凌家灘遺址管理處
新華社安徽分社
新華網新聞中心
新華網安徽分公司
聯合出品
標簽:
上一篇:視線|遼寧省職工京劇團大力弘揚國粹藝術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如果文物會說話|遇見凌家灘觸碰5000年前的文明曙光還記得2022
2023-08-20 10:54
【視線】原標題:全本上演《江姐》《沙家浜》《蝶戀花》(引題)遼寧省
2023-08-20 08:54
【藝評】原標題:導師也不夠用了嗎?劉穎余史上最熱的夏天里,《中國好
2023-08-20 08:53
原標題:展示古老民間藝術的非凡魅力(美在鄉村·走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
2023-08-20 09:01
原標題:中國建筑科技館邀您體驗荊楚味的民俗文化活動工人日報-中工網
2023-08-20 08:57
原標題:電影版《紅樓夢》公布首批演員陣容天津日報訊(記者張鋼)由胡
2023-08-20 09:06
原標題:“云上天青”汝官瓷藝術展在昆明展出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
2023-08-20 08:00
原標題:《本巴》《本巴》劉亮程著譯林出版社《本巴》以蒙古族英雄史詩
2023-08-20 05:59
原標題:《回響》《回響》東西著人民文學出版社一樁兇殺案讓女警察冉咚
2023-08-20 06:05
原標題:處處可見、時時可見,古城西安掀起“詩詞熱”——(引題)“只
2023-08-20 05:58
原標題:《浴血瑞京》沉浸式體驗紅色文化演出場地由廢棄石場礦坑改造而
2023-08-20 06:00
原標題:全總文工團運用多媒體科技開展民樂演出中工網訊近日,全總文工
2023-08-20 05:54
原標題:京城博物館邀觀眾過七夕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祺瑤)穿針乞巧,手
2023-08-19 16:02
原標題: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丨接續中華文脈:全國八成簡牘在這里
2023-08-19 10:05
原標題:暑期檔票房創中國影史新紀錄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據國家電
2023-08-19 10:03
原標題:暑期“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北京46家博物館取消周一閉館新華社北
2023-08-19 08:52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50期)業務升級吉林孫德民刮骨療毒陜西姬大利承
2023-08-19 09:01
原標題:碰碰樂河北劉旻昊死有余“故”苦不堪言
2023-08-19 08:05
原標題:開心果北京趙春青圖左一為望眼欲穿圖左二為我有充電寶圖左三為
2023-08-19 08:04
原標題:330項非遺項目將在新疆阿克蘇展出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
2023-08-19 05:58
原標題:《文學批評的革命者》:追憶文學批評發展史上的關鍵篇章工人日
2023-08-19 05:54
原標題:國外漫畫賞析【意大利】德爾龐工人將小舟打造成提琴模樣,這是
2023-08-19 05:53
原標題:文旅部:2023年中國文化館年會和中國圖書館年會將于9月舉辦工
2023-08-19 05:52
【作品廣議】原標題:真心祝福真心者肖承森似水流年莊錫龍人們普遍認為
2023-08-19 05:55
原標題:西蘭卡普弄潮“最炫民族風”華服之美歷久彌新中新社湖北恩施8
2023-08-18 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