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如果文物會說話|遇見凌家灘 觸碰5000年前的文明曙光

時間:2023-08-20 10:54:29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如果文物會說話|遇見凌家灘 觸碰5000年前的文明曙光

還記得2022年北京冬奧會獎牌“同心”嗎?


(相關資料圖)

設計者通過玉器的意象

向全世界表達了中國人對

“天地合·人心同”理念的崇尚與追求

但你們知道它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哪里?

它的設計靈感來源之一

就是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

出土的玉雙連璧

凌家灘遺址

一個史前玉器的高峰

一束華夏文明之光

距今約5800年到5300年前

這里出土玉器 石器 陶器等

文物3000多件

其中玉器1000多件

數量之多 技藝之高 制作之精

相比同時期其它遺址尤為突出

堪稱史前文明的安徽“智造”

2021年凌家灘遺址

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凌家灘遺址

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心聚落遺址

自1987年首次發掘以來

一代代考古人接續奮斗

對凌家灘遺址進行了10多次的發掘

總發掘面積7000余平方米

2021年至2022年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

墓葬祭祀區西側區域進行考古發掘

此次發掘共出土文物400余件

其中絕大部分出自祭祀坑

主要是石器 玉器和少量陶器

器形以鉞占絕對多數

其中一件長38.3厘米

上寬24.3厘米

下寬28.5厘米

為凌家灘遺址目前發現的體量最大的石鉞

據了解 凌家灘墓地迄今已發掘

新石器時代墓葬68座

這些大墓均位于祭壇南側一線

可以看出當時的埋葬

具有明顯的規劃和規制

還發現一處石頭遺跡

由大小不等的石子鋪墊組成

明確了整個崗地中部區域

都是有著統一規劃的墓葬祭祀場所

凌家灘祭祀遺存的發現

為研究復原當時祭祀場景

提供鮮活的資料

完善了對墓葬祭祀區布局的認識

龍首形玉器造型奇特

工藝精湛

一端陰刻成豬龍首形

略上翹

另一端為尖錐形

為中國史前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件

它的出土

對研究中國史前用玉制度

及這一時期禮制的影響具有重大意義

玉龍呈首尾相銜的環狀

兩面刻相同紋飾

龍首吻部突出 頭頂伸出兩角

龍身脊背兩面刻對稱的斜線

近尾部對鉆一圓孔

凌家灘的玉鷹 胸腹刻有大小兩圓

兩圓之間刻有八角星紋

鷹首側視 雙翼作豬首形展開

鷹兩面雕刻紋飾完全相同

反映了凌家灘先民的原始宇宙觀和

對宗教崇拜的虔誠

著名考古學家張忠培曾說:

“凌家灘的玉器

昭示出中華文明的

多樣性、復雜性和一體性

是中華文明不可多得的寶貴實證。”

在凌家灘遺址出土文物中

有著一枚保存完好的石鉆

通長6.3厘米

上下兩端各有一個螺旋紋狀的鉆頭

可以用皮帶或繩索固定后旋轉

以帶動鉆頭鉆孔制作玉器和其他器物

研究人員認為石鉆融合了

機械力學 幾何學等基本原理

它的發現展現了中國古人對于

工具制造和使用的智慧

這件2007年出土于凌家灘遺址的

玉(石)豬重達88公斤

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

最早 最大和最重的玉(石)豬

凌家灘文化所反映的

不僅是它發達的玉器文化

它的重要性更應該是

對中國文明產生的促進方面

凌家灘文化和相近時代的

其他文化已為中國文明起源

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凌家灘文化由于

其年代較早和內涵豐富

成為促進中國文明誕生的先行者之一

凌家灘遺址考古發現

揭示了古老文化的生動面貌

在中華文明探源中寫下重要篇章

策劃:錢彤 周紅軍

監制:萬方

統籌:湯陽 劉美子 宋衛義

執行策劃:袁晗

文案: 別培輝 李東標

設計:劉旭峰 艾倩

鳴謝: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凌家灘遺址管理處

新華社安徽分社

新華網新聞中心

新華網安徽分公司

聯合出品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