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紙中牡丹”不能在我這里失傳

時間:2023-08-24 11:53:41    來源:今晚報    

原標題:粉蠟箋紙第三代傳承人王敬濤堅守傳統技藝(引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紙中牡丹”不能在我這里失傳(主題)

今晚報記者 劉桂芳文并攝

書法與國畫是流傳千年不朽的中華傳統文化瑰寶,宣紙則是中國書畫藝術的重要載體。在宣紙基礎上加工而成的粉蠟箋紙,呈現出色澤艷麗、富麗堂皇、氣質高雅的特點,不僅具有宜書宜畫的實用功能,其本身就是一種精美的藝術品,有著“宣紙誠可貴,灑金價更高”的美譽。作為南開區的市級非遺項目粉蠟箋紙制作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王敬濤堅持傳統手工制作技藝,只為讓更多年輕人能感受到傳統技藝的美好。

第三代傳承人王敬濤(左)進行粉蠟箋紙的“描金”工序,第四代傳承人王碩正在觀摩。

“紙中牡丹”制作工藝復雜

粉蠟箋紙是起源于我國唐代的一種宣紙加工工藝,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粉蠟箋紙制造工藝繁復,顏色豐富多彩、形式層出不窮、圖案包羅萬象,使得其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當下,都當之無愧地被譽為“紙中牡丹”。

王敬濤說:“粉蠟箋紙是一種加工紙,使用生宣紙為原料,以粉為底,經過染色、施膠、施礬、施蠟、砑光等極為繁復的工序加工,最后把金箔均勻灑在粉蠟箋紙上,或以描金、銀、彩色的形式繪制各種傳統吉祥圖案,最終成為書法用紙的上品?!?/p>

王敬濤介紹,粉蠟箋紙制作技藝工序繁復,“整個過程全部是手工制作,使得紙張表面平滑溫潤、紙質挺括。在粉蠟箋紙上書寫時,能夠運筆流暢,不損毫、不滯筆,讓使用者書寫、繪畫時揮灑自如”。由于粉蠟箋紙是加工紙,書寫繪畫后,墨色凝聚在紙張的表面,使得墨跡黑亮如漆。所以,在古代,它是皇家御用紙張并為文人雅士所推崇,當今更成為追求高品質書法作品者的“心頭好”。

從皇宮壟斷到流入民間

這一門獨特的造紙技藝,從皇宮壟斷生產到流入民間,在一代代工匠們的堅持與傳承中,得以保存和延續。王敬濤告訴記者,他是跟隨其父王道昌學習這門技藝的,“我父親的師父張寶軒,是粉蠟箋紙制造工匠的后人。我父親十幾歲就到北京榮寶齋做學徒,后來被派到南京分號榮寶齋‘南紙店’工作,在那里結識了張寶軒。當時,這手藝是不外傳的,張寶軒之所以愿意傳給我父親,一方面因為當時粉蠟箋紙銷路不暢,很多人轉行,技藝面臨失傳危險;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家祖上就做宣紙加工,我父親又是從事書畫行業,具有一定的技藝水平和文化素質”。

后來,王道昌又被派到榮寶齋天津分號工作,當時粉蠟箋紙的制作就很少了,“制作工藝復雜、制作成本高,金箔等原材料很難買到,基本沒有市場,就很少制作了。以至于很長時間以來,行業內有人認為這項技藝已經失傳了。其實,我父親在他退休之后擔心技藝失傳,就讓我跟著他學。我兒子王碩是第四代傳承人,他從小就看我做,現在能幫我一起做,也能獨立操作整個制作流程”。

開發新式樣 傳承中創新

盡管市場需求量不大,但王敬濤依然每隔一段時間就制作一批粉蠟箋和冷金箋,“不能讓手藝生疏了,更不能讓手藝在我這里失傳了”。在兒子的幫助下,王敬濤也在傳承的基礎上尋求創新。“在傳統的五種顏色基礎上,我嘗試開發新的顏色和式樣,希望有更多年輕人注意到粉蠟箋紙,感受到這項非遺技藝帶來的美好。”王敬濤說。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