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走在秋天
張正
我喜歡在秋天回故鄉。秋天的故鄉最豐碩,最迷人,最契合我這個被故鄉哺育,又長年工作在城市的游子心境。
秋天的故鄉,是爬滿籬笆和院墻的扁豆。故鄉泥土肥沃,故鄉人又惜土如金,舍不得用專門的田地栽種扁豆,只需在籬笆旁、院墻根點下幾粒種子,就可以收獲扁豆莢。紫的花、白的花,紫的扁豆、白的扁豆,秋天的扁豆像正處在青春好時光,煥發出不盡的誘惑力。藤蔓爬到哪里,一串串的扁豆莢就閃亮在哪里。有人家把吃不完的扁豆烀熟,曬干,冬天里熬扁豆粥。故鄉的扁豆如故鄉的人,樸實,生命力旺盛。故鄉像奶水充足的母親,不知疲倦地喂養著我們這些貪吃的兒女。
秋天的故鄉還是家前屋后的絲瓜架,絲瓜架下有我的母親。絲瓜掛果期長,能從暮春長到深秋。農家的飯桌上,一年有四五個月飄溢著絲瓜雞蛋湯的清香。故鄉人侍弄絲瓜總結了豐富的經驗,他們集中栽種,下足底肥,用竹竿、樹枝把它們引向空中,在空中用鐵絲、塑料線縱橫交錯結網,任它們在天地之間蔓延。這樣,夏天的農家,家家房前屋后都有了綠色的涼棚。涼棚下的小飯桌上,早晚圍聚著一家人。即使到了秋天,絲瓜架上還開滿鮮艷的絲瓜花,像一只只金色的小喇叭,在吹奏故鄉歡樂的歌。
每年秋季回故鄉,我漫步在田埂上總比待在屋里時間多,只為看一看沉甸甸的稻穗,嗅一嗅田野上莊稼的馨香,讓兒時的夢再一次蘇醒。稻子還沒有開鐮,可田埂上的雜草已經被放倒,曬在田埂邊,這是為割稻在做前期準備?!皠幉荨保ü枢l人這樣說)中時常驚起一只野兔,一對野雞,或者幾只鷓鴣;當然,也會驚出一條青蛇,慌亂地鉆進另外的草叢;若是捅到一只馬蜂窩,受驚的就不僅僅是小動物了,還有“剮草”的人。
故鄉就是這樣,豐厚得超過任何一本教科書。此刻,走在田埂上,看不見這些小生靈,但我猜想,一定有許多雙瞪得圓圓的小眼睛躲在草叢中、墜在稻稈上,正好奇地注視著我。它們還是當年的它們嗎?它們還記得當年調皮的我嗎?若是一只螞蚱,它們的長輩曾被我掐去尾巴,插上狗尾巴草,艱難而痛苦地飛舞,它們還記恨我的無知與殘忍嗎?故鄉的秋天,是儲藏童年歡樂的季節。
童年的故鄉,似乎只有水稻單一的金黃色,然而故鄉是高低起伏的丘陵,不是種植水稻的最佳田塊,從長江引水灌溉,需要經過七八級提水,成本高,收益低。在以種田為收入主渠道的年代,故鄉人艱難地堅守在土地上,捧上白花花的米飯,汗水和淚水常常已混濁成一片。后來,打工的故鄉人走向了外面的世界。種田這種大體力投入、小經濟收益的勞動,不再是故鄉人主要的生活來源,但他們對土地有感情,不愿讓土地荒蕪,他們因地制宜地在責任田里種上了省工節水的旱谷雜糧和經濟林木。連田埂上的一些邊隙地,也種上了山芋、芝麻、紅豆、黃豆和花生。許多地方,栽上了意楊樹,意楊林間套種中藥材。還有成片的茶園、桃園、梨園等,更別提水果成熟的時節。
不遠處那個水庫,過去故鄉人為搶水救莊稼爭吵過、打過架,如今被開發成一處休閑度假的景點,一年四季碧波盈盈,人來車往,還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登月湖。聽著路邊芝麻炸籽的噼啪聲,看著故鄉田野上空有幾只白鷺在悠悠地飛,喜鵲嘰嘰喳喳地在這個枝頭和那個枝頭間歡快地跳躍,那一刻,我的心也要飛……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走在秋天張正我喜歡在秋天回故鄉。秋天的故鄉最豐碩,最迷人,最契合我這個被故鄉哺育,又長年工作在城市的游子心境。秋天的故鄉,是
2022-10-09 05:47
原標題:轉頭已是菊花開謝麗成周圍似乎還沒有絲毫秋的氣息,結果,便立秋了。立秋之后,炎熱并沒有大的改觀,早上起來依舊燥熱。上班時擠上公
2022-10-09 05:32
原標題:國慶檔總票房達14 7億元,《萬里歸途》成票房口碑雙贏家(引題)銀幕平凡英雄最讓觀眾感動(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袁云兒根據貓眼專業版
2022-10-08 15:40
原標題:七部新片上映主流大片走紅(引題)國慶檔收官萬里歸途票房奪冠(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2022年國慶檔,新主流電影成為引領,
2022-10-08 15:48
原標題:國慶檔總票房收14 94億元三部主流大片觸發觀眾熱情(引題)《萬里歸途》破10億元一馬當先(主題)北京晚報記者王金躍今年國慶檔落下帷
2022-10-08 15:39
原標題:參觀多彩藝術展覽體驗古老非遺技藝(引題)京城美術館國慶假期人氣旺(主題)北京晚報記者王廣燕在數字藝術展現場體驗腦機交互繪畫,
2022-10-08 15:34
原標題:“參與編纂《香港志》是我的榮幸”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馮學知《香港志》首冊《總述·大事記》英文版日前在香港禮賓府舉行出版典禮。作
2022-10-08 09:38
原標題:中國新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10月7日電(記者王浩)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四川省通濟堰、江蘇省興化垛田、浙江省松陽
2022-10-08 09:40
原標題:澳門藝術博物館藏品首次亮相故宮博物院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電??據中新社報道,由故宮博物院與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合辦的“閱世遺情—
2022-10-08 08:38
原標題:江河奔騰看中國丨游古韻通州賞運河文化大運河全線文化遺存豐富,隨著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逐步推進,沿線各地依托文化遺產,多點聯
2022-10-08 05:47
新華全媒+原標題:主旋律電影持續領跑國慶檔市場今年國慶長假期間,主旋律電影在全國電影院線持續熱映,截至10月7日15時,貓眼實時票房數據顯
2022-10-08 05:39
原標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新一批故宮博物院文物新華社香港10月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7日宣布,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第二批
2022-10-08 05:26
原標題:澳門首部沉浸式愛國主義戲劇首演人民日報澳門10月6日電??(記者富子梅)澳門首部與世界遺產結合的沉浸式愛國主義戲劇《鄭家夜宴》,
2022-10-07 08:37
原標題:江西武寧發現恐龍蛋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10月5日下午,江西九江市武寧縣羅坪鎮關山村渡溪一工地挖出三枚疑似恐龍蛋化石,一枚化石露出大
2022-10-07 07:24
原標題:為優秀傳統文化找到正確“打開方式”在山水畫卷中徜徉,以歌聲寄出秋日鄉思;演繹采菊、曬菊、釀酒過程,以曼妙舞姿展現東方美學;以
2022-10-07 07:47
原標題:展現民族手藝,深山集市開進北京園博園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志凱10月4日,作為讓上萬名繡娘走出大山、讓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市場化平
2022-10-07 05:48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實現百公里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傳遞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記者張泉)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我國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
2022-10-06 15:39
原標題:“尚意千載——宋代書法主題展”武漢開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翀通訊員李宗薈聶智園曾博文國慶期間,湖北省博物館以一場“尚意千載—
2022-10-06 15:28
原標題:中國歌劇舞劇院音樂詩劇《大河》在京上演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 中國歌劇舞劇院音樂詩劇《大河》(交響樂版)5日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
2022-10-06 08:27
原標題:科普:為第二次量子革命奠定基礎(主題)——解讀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副題)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記者馮玉婧)以量子計算和量子通
2022-10-05 15:42
原標題:【網絡中國節?重陽】動畫視頻|一鍵解鎖“重陽節”的正確打開方式冉冉秋光,佳節又重陽。重陽節自古便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被賦予
2022-10-05 09:42
原標題:重陽節的九個小知識:為何又叫登高節?重陽節,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時間在農歷九月初九,一直以來備受重視。上海社會科學院文
2022-10-05 08:42
原標題:重陽節送別83歲作家張秋生《小巴掌童話》溫暖幾代讀者上海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新聞出版事業家張秋生,10月4日凌晨在上海病逝,享年83歲
2022-10-05 05:43
原標題:開幕三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受熱捧新華社香港10月3日電新華社記者黃茜恬林寧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自7月3日正式向公眾開放以來,掀起一
2022-10-04 15:29
原標題:科普:現代人與已滅絕古人類有何差異——解讀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記者張瑩)人類起源和進化一直是古生物
2022-10-04 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