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從“一喜”到“二喜”:名氣有了,真誠少了
【資料圖】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簡稱“二喜”)頒獎禮上,“某某某”“少爺和我”“小婉管樂”“胖達人2”等團隊,憑借代表性作品積攢的人氣口碑,收獲與他們的才情和付出相匹配的榮譽。《飯局往事》《少爺和我》《大放光彩》《進化論》等作品,給深受疫情等現實問題困擾的觀眾,帶來歡笑與安慰。
縱觀本季賽程,相較于第一季而言,展現的喜劇形式更為豐富,除了主打的素描喜劇、漫才、情景喜劇,還有偶劇、獨角戲、黑場劇、音樂劇等。可惜“二喜”的作品題材與內容沒有隨之愈加多元,整體品質與“一喜”相比打了一定的折扣。不過這檔綜藝仍然值得被夸贊。
“一喜”真誠獻藝
去年“一喜”能夠成為現象級的綜藝,原因之一是不少作品根植于創作者真實的生活經歷,切中時代的要害,道出當下社會的多種群體癥候。
自嘲為“腰部演員”“腳部演員”的參賽者,由于在比賽期間(至少在前期),沒把自己太當回事,非常敢于對自己下手。他們把現實生活中遭遇的尷尬、困惑與痛苦,以及個人的夢想、堅持與奮斗,化為“真小實”的包袱段子呈現于舞臺,使得《最后一課》《愛人錯過》《時間都去哪兒了》《叢林法則》等作品,不僅具備真誠的外衣,更有引發觀眾強烈共鳴的內核。
畢竟,節目里常將創作者與表演者的身份融為一體的演員,與節目外觀眾的生活、工作、情感甚至隱秘的欲望,正在被網絡、科技、數據、輿論、疫情等聯合改造成相似的模式。然而于個體而言,我們又都需要抓住一些證明自己存活價值與獨特面向的證據。
此外,“一喜”穩定的會長陣容、較為固定的創作搭檔(比如“逐夢亞軍”蔣龍、張弛的幾部作品,劇本均由六獸主力操刀;“朝陽男孩”鐵男、揚凡、冠朝的主要幕后軍師是編劇于奧),以及循序漸進的賽制,不僅為高品質作品的持續輸出提供了保障,也讓參賽小隊得以形成鮮明的風格,打造出既有好口碑又有傳播度的系列佳作。蔣龍與張弛的“初心”四部曲、王皓與史策的“愛情”六部曲等能夠誕生,除了取決于演員的才華與努力,還與上述原因密不可分。
“一喜”的大獲成功,亦讓不少參賽前無戲可演的演員,得到諸多表演機會,嘗到成名的滋味。節目結束后的這一年,蔣龍、王皓等參與了影視劇表演,“大宇治水”大鎖、孫天宇,“胖達人”土豆、呂嚴,“三狗”李飛、合文俊、宋木子等的身影,也在省級衛視春晚等場合出現。
“二喜”心態微妙
大概正因“一喜”體現出較強的造星能力,“二喜”的初舞臺迎來了一些把“我要成名”四個字寫在臉上的選手。可是遺憾在于,只有想要成名的“心”,缺乏足以成名的“藝”,所展示的作品看似也是取材自日常生活,但創作思路要么是類似劣質晚會小品相聲強行上價值、生硬贊美的“假大空”套路,要么堆砌俗套爛梗,沒能使作品與觀眾真正產生關系。
“二喜”更為致命的問題,是節目制作團隊心態的變化。進一步提高節目的關注度與點播量、吸引品牌贊助等客觀目標,讓節目形態呈現出一些變化——
一是先后請來那英、舒淇、馬麗、蔡明、大張偉等不同文藝領域的明星擔任飛行會長,總決賽更是找來徐崢、寧浩、陳正道等三位導演,與組委會成員黃渤、于和偉、李誕、馬東組成會長隊伍。陣容的確強大了,但會長們僅是評論成品的評委,不再像“一喜”里那樣發揮導師作用,基本沒有結合自身經驗,指導或參與選手的創作。
會長們“旁觀者清”視角的缺失,固然讓參賽小隊只能憑本事吃飯、主要依靠內部力量完成“一劇之本”的創作與最終的舞臺呈現,但也常令參賽小隊陷入“當局者迷”的境地——雖然這是創作者甚至每個人,終其一生都要不斷想辦法面對、解決的課題。但作為一檔有競賽特質的綜藝,會長們還是應該適當滿足一下選手與觀眾對他們的期待。此外,他們較為保守、敷衍的整體點評,不僅有時對表現不錯的小隊有過譽之嫌,也沒能幫到成績一般的小隊找到改進完善作品的方法。
二是結合網友的投票數據等人氣因素,讓蔣龍、王皓、史策等“一喜”頗有觀眾緣的選手代表,以及張遠、錘娜麗莎、燒餅等藝人,與參賽小隊一起完成幫幫賽。但這兩波操作,又讓參賽小隊的創作失去了獨立性與自主性,變成以幫幫嘉賓為服務主體的半命題作業。
蔣龍與“老師好”劉旸、松天碩、宇文秋實等人,聯手完成的《這個殺手特別冷》,盡管沒有在節目中完整亮相,但從劇名與片段,可以看出對蔣龍與張弛去年口碑佳作《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借力。幾名藝人參與的幫幫賽,除去燒餅助力“老師好”三位成員與“九口人”羅圣燈、張呈、苗若芃等完成的《大考結束那一天》,其他作品均險些從喜劇賽道滑向音樂綜藝比賽。
三是幾番重組比賽團隊的結構。“二喜”比“一喜”更加強調“共創”,不僅讓每輪晉級的小隊重新成團,還讓被淘汰的選手加入“笑花后援團”重返舞臺。此種方式意在增強參賽者之間的協作精神,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從“某某某”劉同、張維伊、左凌峰與“小婉管樂” 張小婉、管樂合作的《軍師戀盟》《遇人不贖》,“少爺和我”詹鑫、張哲華與“姐盡全力”姜牟遠健、馬卓君、孫書悅合作的《德古拉和我》,“酷酷的天放”滕根、王天放與“阿奇與阿成”郭耘奇、謝澤成合作的《好兄臺》,到最終獲得“笑花后援團”團寵獎項的閆佩倫在被淘汰后助演的《開不了口》《千年就一回》等作品來看,這種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僅讓實力相當的隊伍取得雙贏,令反差較大的團體碰撞出奇特的火花,也為一些原本與“二喜”舞臺作別的演員,創造了充分展現魅力的平臺。
不過,不能否認的是,參賽小隊的個性特征也因此被削弱。“二喜”的舞臺上,幾乎沒有出現風格突出且前后統一的團體。
“少爺和我”主導完成的《少爺和我》《少爺和小姐》《警察和我》《警察和我之蛇我其誰》《德古拉和我》《超快樂男孩》等,主題層面雖然構成了“解構流行文化”系列,但內容與形式之間的差別均十分明顯,所謂的“劉波龍傲天宇宙”,只是一個聽起來比較有趣的噱頭。“某某某”創作或參與的《排練風云》《飯局往事》《軍師戀盟》《遇人不贖》等,盡管在故事收尾處都有出人意料的精彩反轉,也都恰到好處地融入了搖滾樂,但它們并沒在風格上建立關系。“胖達人2”與“小婉管樂”倒是自始至終神經兮兮,可是離自成一體還有距離。
“個人風格”如此重要
文藝創作者建立風格如此重要?答案非常肯定!
近些年,國內戲劇界愛用“一戲一格”形容舞臺樣貌多變的創作者,似乎“多變”決定著他們藝術成就的高度。但換個角度來看,這四個字道出的,往往是創作者尚在摸索個人風格。或者說他們還沒有成功摸索和掌控任何一種風格的能力,只能忽此忽彼不斷嘗試。一旦嘗試便能結出碩果的可能性,當然是微乎其微。
事實上,縱觀世界藝壇,處在不同人生階段的藝術家的創作風格,可能會有天壤之別,但同一時期能夠游刃有余駕馭多種風格的藝術家,也是鳳毛麟角。眾多名導擅長拍攝多種題材與類型的電影,但他們某段時期的作品,會被同一風格統領。影迷談到布列松、費里尼、伯格曼、特呂弗等電影巨匠的藝術風格,絕不可能使用千變萬化、變幻莫測一類的詞匯,只會結合自身的理解,給出整體性或具體階段的描繪。
電影大師讓·雷諾阿所言的“一個導演一生只能拍攝一部電影,其他的電影不過是對于這部電影的解說和發展”,某種程度上說出的也是這層道理。
換句話說,藝術家個人風格的確立,能為他們創作時發掘主題、架構內容、編織形式鋪平道路。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巴斯特·基頓、雅克·塔蒂等,亦不例外。
卓別林早期的默片,流浪漢查理以甚少變化的外在形象、豐富夸張的肢體語匯、波折不斷的逃亡經歷,制造出眾多令人捧腹的歡樂時刻,展現該人物被純潔善良的姑娘用愛情救贖的過程,帶出卓別林對于底層勞工命運的同情、生活的關切,以及對于警察、資本家、地方惡霸(他們不僅手握查理沒有的權力,塊頭也比瘦小的查理大上許多)等的嘲弄。這是他作為藝術家的良知。
時代進程中出現的大事件,比如工業革命愈演愈烈、有聲電影取代無聲電影、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危機等,加劇了卓別林對于人類社會的悲觀態度,促使他的作品風格與個人表達,漸漸由幽默走向冷峻。其中《大獨裁者》《摩登時代》《凡爾杜先生》等電影,反省時代的扭曲、權力的無度、資本的擴張、群眾的盲從等對于人類秩序與文明的重創。同時,這些作品帶有強烈的預見性,向未來世界的人們發出嚴重警告。
與卓別林齊名,被譽為“冷面笑匠”的基頓,則以他的面無表情、敏捷身手、驚險動作等,樹立喜劇動作電影的標桿。他的金字招牌式的風格,引來以成龍為代表的各國后輩電影人的模仿與致敬。
幻想能觀照現實
“二喜”中的不少參賽小隊的作品,如《媽媽的味道》《虎父無犬子》《黑夜里的脆弱》《今天你要嫁給他》等,為觀眾提供了看待生活、情感或工作的新角度,但創作者不能翻來覆去只會圍繞這些打轉。
我們都在具象的時空生活,可是對于生活的理解,不應該被特定的環境所囿。不然,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科幻、夢境等存在的意義何在?對于創作者而言,當前的創作氛圍可能不夠理想,但“一喜”的舞臺上,不是出現了《笑吧,皮奧萊維奇!》般,用笑料深刻反思歷史的佳作嗎?
假如這樣的作品對于不少創作者來說,有實際的操作難度,他們至少可以嘗試打開想象力的大門,帶領觀眾步入幻想的天地,展開精神層面的狂歡,繼而觀照現實生活。客觀評論,“二喜”的許多選手,具備此種能力。
“酷酷的天放”的《心上人兒》《好兄臺》《突突突突突圍》,“小婉管樂”的《大放光彩》《千年就一回》,“阿奇與阿成”的《財神來敲我家門》等,雖然質量有高有低,但皆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奇妙構思,并非對于日常事務、神話傳說、歷史人物等的惡搞。
二度參加大賽的土豆、呂嚴帶來的《代號大本鐘》《進化論》《當一個龍蝦人決定去》,像他們去年的作品《父親的葬禮》《大巴車上的奇怪鄰座》等一樣,以腦洞大開的思路為切入點,揭示世界的荒誕本質,傳遞為人處世的基本理念。比如《當一個龍蝦人決定去》,便探討了多數群體與少數個體之間的界限與關系衍變。
作為壓軸的“畢業大戲”,由“某某某”與“二喜”不少選手共同完成的《再見老張》,表面看來似乎沒有打破“笑中帶淚”“喜中帶悲”的傳統喜劇窠臼,但這部以已故父親的靈魂來到兒子的婚禮彩排現場展開故事的作品,不僅有令人叫絕的奇想、大笑的情節,更有感人至深的親情表達,讓身處疫情時代的觀眾,深入思考家庭與親情,對于舉步維艱但只能奮力前行的個體產生了支撐作用。
即便在兩季《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出現過的“胖達人”“三狗”“江東鳴”等組合的作品,像一些觀眾認定的那樣,充滿沒心沒肺的無厘頭元素,也并沒有什么不好。
遺憾的是,奇思妙想也好,腦洞大開也罷,甚或是無厘頭,在“二喜”中還是不夠豐富、不夠極致,更遑論觀照現實了,以致最終呈現出來的大多數作品,給觀眾的感覺是多了撓癢,少了共鳴。(梅生)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從“一喜”到“二喜”:名氣有了,真誠少了《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簡稱“二喜”)頒獎禮上,“某某某”“少爺和我”“小婉管樂
2022-12-23 08:42
原標題:唐代三大金銀器窖藏首次聯合展出22日于鎮江亮相12月22日,法門寺博物館與鎮江博物館聯辦的“盛世風華——大唐地宮的驚世寶藏”特展在
2022-12-23 07:51
原標題:河北柏人城遺址第三次考古發掘結束發現大量漢代遺存新華社石家莊12月22日電(記者鞏志宏)近日,為期4個多月的柏人城遺址第三次考古發
2022-12-23 07:52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今日迎建院15周年北京青年報記者田婉婷2022年是國家大劇院建院15周年,國家大劇院繼續秉承“親民、簡樸、熱烈、精彩”的原
2022-12-23 05:41
原標題:冬至陽生春又來【節氣里的韻味中國】“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已至,農歷壬寅年也行將結束。在冬至這一天,白天在全
2022-12-22 14:45
原標題:有聊|田曦薇:我自四兩撥千斤,真心用心從心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劉越)山河之間看炊煙向晚,風雪嚴寒共燈火一盞。這個冬天,一部
2022-12-22 08:47
原標題:導演卡梅隆講述影片背后的故事:《阿凡達2》是一封寫給家人的情書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正在熱映的《阿凡達2:水之道》受到國內外影迷廣
2022-12-22 08:51
原標題:紀錄片《這十年·幸福中國》的美學意涵構建“幸福中國”是百姓的熱切期待,也是政府的工作重心。正在熱播的系列紀錄片《這十年·幸福
2022-12-22 07:43
原標題:在圖像中重讀經典名家聯袂打造《小王子(圖像小說)》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應妮)2023年是首版《小王子》出版80周年,接力出版
2022-12-21 21:43
“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原標題:支持傳習授徒,加快非遺產品走向市場,江西宜春袁州區——(引題)古老夏布,織就新錦繡(主題)人民日報記
2022-12-21 14:48
原標題:權威快報丨“漢語盤點2022”年度字詞揭曉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2”活動12月20日在京揭
2022-12-21 08:46
原標題:《阿凡達:水之道》創IMAX全球影史第二高開畫成績(主題)中國以僅占1%的銀幕數貢獻27%的票房(副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IMAX昨日宣布
2022-12-21 07:34
“堅持“兩創”書寫史詩·新征程新輝煌”原標題:用更多文藝精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核心閱讀隨著生活水平和欣賞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
2022-12-20 21:44
原標題:150件中阿藝術家作品亮相千年瓷都新華社南昌12月19日電(記者黃浩然)19日至20日,第五屆“阿拉伯藝術節”在江西省景德鎮市舉行。作為
2022-12-20 08:52
原標題:說《氓》《詩經·衛風·氓》是中國傳世第一首棄婦詩,向為詩學家所重。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詩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農民,詩歌的主要內
2022-12-20 07:35
原標題:《甲骨文摹本大系》發布:系目前收錄甲骨最多的大型甲骨著錄書澎湃新聞記者程婷澎湃新聞從清華大學獲悉,12月18日,由清華大學出土文
2022-12-20 06:40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光明日報記者王曉櫻陳怡見習記者王軒堯光明日報三亞12月18日電(記者王曉櫻、陳怡見習記者王軒堯)12月17
2022-12-19 21:34
原標題:重啟劇場大門奉上“高清戲劇放映計劃”第三期(引題)北京人藝重溫莫里哀人生謝幕之作(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記者從北京人藝
2022-12-19 20:48
原標題:北美票房:《阿凡達:水之道》強勢拉動北美票房回升中新社洛杉磯12月18日電(記者張朔)《阿凡達:水之道》(Avatar:TheWayofW
2022-12-19 18:49
原標題:“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在上海博物館舉行12月17日晚,“博物館的力量——上博之光·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當晚,“博物
2022-12-19 11:52
原標題:接連推送新歌《馬上就會好的》《來讓我抱抱你吧》傳遞溫暖(引題)小柯再為網友寫“黃桃罐頭歌”(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韓軒昨天有個小
2022-12-19 11:49
原標題:《巨然雪圖·軸》(局部)作者巨然(五代)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巨然,生卒年不詳,江寧(江蘇南京)人,五代畫家。他是位僧人,早年在南
2022-12-18 13:47
【視線】原標題:職場節目:唯有真實才動人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鄧崎凡就讀于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19歲姑娘王星星為了在一次省級職業技能大賽中獲
2022-12-18 07:56
【藝評】原標題:文字謀心音樂謀魂劉穎余上個世紀90年代,是一個奇妙的時代。有一陣子,我們都熱衷成為一個音樂發燒友,以幾百元的月薪,去購
2022-12-18 07:56
原標題:清清的小河周養俊送信送報,每天都要過幾趟河。送了河東送河西,送了河西又送河東;只因河水是繞山走的,人又都住在河兩岸的半山腰上
2022-12-18 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