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子柒歸來將有何作為
(相關資料圖)
記者 劉雨涵
作為短視頻的頂流博主,李子柒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與資本對峙,在全網停更了500多天之后,她與簽約合作的MCN公司微念在法院的調解之下達成和解。粉絲們在等待著李子柒的歸來,網友們在懷念李子柒鏡頭下的田園生活,而李子柒本人表示,她未來會將目光放到鄉村振興、傳統文化和青少年引導方面。歸來的李子柒將會有何作為?外界更加好奇了。
以內容與資本對峙抗衡
2022年12月27日,MCN公司微念在其官方賬號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李子柒在法院的調解下,雙方達成和解。網友們為此歡呼:“李子柒終于要回來了!”
李子柒在2016年時便因制作發布美食短視頻而走紅,2017年,她與MCN公司微念簽約合作。當時李子柒還只是粉絲二十幾萬的小網紅,而微念也只是一家小型MCN公司。雙方約定,與內容創作有關的工作由李子柒決定,而賬號運營和商業化運作由微念負責。短短幾年時間里,李子柒一躍成為短視頻頂流博主,全網粉絲數破億。她在國外視頻網站粉絲量達到1600萬,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李子柒成為了外國人認識和理解中國文化的活招牌。同時,微念所運營的“李子柒”品牌食品銷量直線攀升,在2021年實現了18億元的營業額度。
李子柒的短視頻更新在2021年7月14日戛然而止。2021年8月,李子柒發文表示“大早上報了個警”,并在評論中控訴“資本真是好手段”。李子柒與微念的糾紛就此浮出水面。李子柒的助理回應說,“七姐這幾年埋頭做內容,忽略了很多現實問題的東西,現在需要整理清楚。”原來,李子柒雖然已是短視頻大V,但是她本人對微念公司的持股為零,只在雙方共同創立的“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中持股49%。李子柒電商品牌的所有權都在微念公司手中,她只能獲得固定分成比例的收益。所以說,李子柒本人給公司帶來的巨大流量,都變成了“為他人做嫁衣”。
而李子柒手中的唯一武器,便是短視頻的內容制作。為了與資本對峙抗衡,她選擇“壯士斷腕”,將全網短視頻停更,與微念對簿公堂。李子柒在此后的采訪中表示,“我覺得我最不缺的就是勇氣,但是我不是一個賭徒。我在決定做一件事情之前,會做好準備。”在談及“李子柒”IP的市場價值時,她回應說,“甚至我不想它以后有太高的所謂商業價值,我覺得這些東西都是雙刃劍,我想要保護的僅僅是這個名字而已。”
在李子柒斷更期間,微念公司也試圖拉新上位,讓旗下藝人嘗試拍攝田園風短視頻,但被網友吐槽“抄作業都抄得四不像”。在網紅匆匆如流水的時代,卻有大批粉絲等待守候著李子柒,不少人在她的賬號下留言打卡,呼喚她回歸。在視頻網站,李子柒的粉絲數量甚至逆向上漲了50萬,視頻播放數據也在節節攀升。網友表示,“微念有很多,但李子柒只有一個。”
最終,在法院的調解之下,雙方達成和解。李子柒將與微念繼續合作,并且在“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從原來的49%上漲到了99%。
“新型農民”創作田園牧歌
在短視頻停更期間,李子柒并沒有完全閑下來。她與最高檢直接對話,討論如何服務鄉村振興;擔任中國農耕節推廣大使;去年10月,她還接受了央視節目《魯健訪談》的訪問。當被問及她的短視頻是否會有超越流行熱度的持久生命力,李子柒充滿信心。她認為自己不只是拍攝做菜,里面更重要的東西,是她對傳統文化、傳統手藝所懷著的敬畏之心。“這些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沉淀,我不覺得它會消失掉。”
在節目中,主持人魯健將她稱作“新型農民”——可以熟練地駕著犁耙,也可以熟練地使用視頻編輯軟件。在李子柒的短視頻中,她身著古風服裝,不染世俗塵埃,宛若一位鄉間仙女。她種植、采摘、烹煮、劈柴、騎馬,親手制作出熱氣騰騰的美食。她記錄下鄉村生活的四季時節、一草一木,與大自然同呼同吸。她還原王羲之筆下《蘭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觴”;她慢條斯理地制作柴米油鹽醬醋茶;她將葡萄皮碾碎,榨取染料做出一條紫色紗裙……在自然之中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在鄉野的自給自足中重新調整生活的節奏,網友們在李子柒營造的鄉村美學氛圍中,忘記了“社會時鐘”的焦慮,撫平了都市生活的焦躁,找到了一片“精神田園”的歸所。有國外網友表示被李子柒的短視頻所觸動,“她的視頻是那么簡單純粹,生活原來不必那么復雜。”還有日本媒體工作者表示,看李子柒的視頻會有莫名其妙的懷念感覺,“可能我們的DNA里面會有這樣的記憶。”
不過也有人對李子柒式的田園牧歌質疑,認為其背后有500人的龐大團隊在支撐服務。而李子柒表示,那只是“李子柒”品牌的團隊,她的內容制作團隊只有4個人——兩個攝影師,還有一個助理。也有人會發問,“會不會把農村生活拍得過于美了?”李子柒回應,“這就是我想要過的生活,而且我以后也一定會那樣過的。”
白巖松對李子柒的短視頻評價說,“給予過高或過低的評價都是值得懷疑的,我們只需要微笑鼓掌就好。”
著眼傳統文化傳播
在成名之前,李子柒只是一個原名李佳佳的普通鄉村女孩,身世還十分凄慘。她出生于四川綿陽的農村,童年時期,她的母親、父親、爺爺就相繼過世,還遭受過繼母的虐待。她只能與奶奶相依為命,需要跟著當地婦聯去找好心人資助學費。沒能讀到高中畢業,她便外出打工,當過服務員,又輾轉成為DJ打碟師。落魄時一個月只能掙到300塊錢,但那時她也資助了一個孩子,希望能給別人的生活帶來一束光,“我也是當初被這束光照耀過的人。”
李子柒的爺爺是個鄉廚,她早在6歲時便跟著爺爺去看后廚的忙碌工作。種菜、劈柴、生火、做飯……李子柒看起來無所不能,但她說,“那些對你們來說是技能,對我來說是求生的本能。”2016年11月,李子柒在自己的賬號上發布了一則“蘭州牛肉面”的美食短視頻,迅速出圈。李子柒的走紅,也正好應和了短視頻的崛起,她說,“是時代給了我一陣風。”
在成為短視頻大V之后,李子柒并沒有尋求快速變現,她依舊默默深耕著短視頻的內容制作。在李子柒的視頻里,鮮少植入廣告,她也不出面直播帶貨。李子柒花費極大精力拍攝了“26物一物一生”的系列視頻,她為每一種作物建立文件夾,再分類建好育種、澆水、發芽、開花、收獲、采摘等子文件夾,掐算著物種的生長時間,在作物快要冒芽的時候提前架上延時拍攝機器去獲取想要的畫面。后來,李子柒又在自己的視頻中加入了蜀繡、木活字印刷、文房四寶等非遺文化的內容。
在接受采訪時,李子柒表示,自己未來的工作會著眼于三個方面:一是建立鄉村振興可推廣、可循環的試點,真正實現老百姓的增收;二是非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三是對青少年的引導,她說,“不希望以后的孩子說他們長大了想當網紅、當明星,希望他們能夠有正確的價值觀。”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李子柒歸來將有何作為記者劉雨涵作為短視頻的頂流博主,李子柒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與資本對峙,在全網停更了500多天之后,她與簽約合
2023-01-04 15:50
原標題:去年全國電影總票房超三百億元人民日報北京1月3日電(記者劉陽、任姍姍)記者從國家電影局獲悉:2022年度全國電影總票房為300 67億元
2023-01-04 15:34
原標題:元旦檔票房5 54億元,回暖但未復原(引題)電影市場復蘇還需要哪些條件?(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023年元旦檔
2023-01-04 15:48
原標題:封面金屬花窗采用澆鑄工藝、3D打印技術復刻神韻(引題)《巴黎圣母院》插圖珍藏本首發(主題)解放日報訊(記者施晨露)提到巴黎圣母
2023-01-04 14:47
原標題:《深海》加入,五部新片定檔2023年春節檔(引題)中國動畫能“做到”也能“做好”(主題)解放日報記者鐘菡動畫電影《深海》昨天宣布
2023-01-04 14:32
原標題:保利大劇院開啟新演出季(引題)人氣作品輪番上陣實力演員辭舊迎新(主題)解放日報訊(記者諸葛漪)上海保利大劇院2023“迎新春,辭
2023-01-04 14:48
原標題:遼寧3件文物現身“一館一物說航海”遼寧日報訊記者商越報道 2022年12月20日,中國博物館協會航海博物館專委會隆重推出“一館一物說航
2023-01-04 14:45
原標題:節令之美·小寒丨5日迎小寒,歡鵲壘新巢新華社天津1月4日電(記者周潤健)“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北京時間1月5日23時5分將迎來
2023-01-04 14:40
原標題:2023文學中國跨年盛典(引題)王蒙畢飛宇等百位名人領讀迎新年(主題)本組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張恩杰“百位名人迎新領讀——2023文學
2023-01-04 13:39
原標題:首屆春節光華馬戲嘉年華即將上演(引題)27場馬戲陪天津觀眾過大年(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記者自昨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
2023-01-04 13:48
原標題:現實題材“風”起精彩好劇開年天津日報記者張帆新年已至,多部開年大劇陸續登場。目前,反映國內民航業現狀的電視劇《向風而行》持續
2023-01-04 13:39
原標題:天博館藏敦煌文獻特展明閉展(引題)宋元時期文物精品特展相約新春(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正在天津博物館二樓展出的“鳴沙遺墨
2023-01-04 13:47
原標題:“2023非遺過大年”活動啟幕(主題)從即日起持續至元宵節(副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2023非遺過大年”天津非遺年俗文化節活動
2023-01-04 13:43
原標題:舉辦藝術節、建設文化空間,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蔡家坡村——(引題)藝術風景留在家門口(藝術改變鄉村)(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原韜雄
2023-01-04 11:34
原標題: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大陽鎮:(引題)千年鄉藝古鎮尋(主題)中國文化報駐山西記者郭志清通訊員李鵬鵬“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
2023-01-04 11:54
原標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百福司鎮:(引題)土家族擺手舞“擺”出新生活(主題)中國文化報駐湖北記者瞿祥濤“大家一起來擺
2023-01-04 11:40
原標題:《去有風的地方》劉亦菲李現共踏暖心之旅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邱偉由劉亦菲、李現主演的田園治愈劇《去有風的地方》于1月3日在湖南衛視
2023-01-04 10:39
原標題:穿越1 9億年的“恐龍”來看你(主題)——云南大規模搶救性發掘恐龍化石紀實(副題)光明日報記者張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
2023-01-04 10:46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長著恐龍頭骨的白堊紀鳥類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記者金地、張泉)記者3日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
2023-01-04 10:50
原標題:從文學到戲劇(引題)是致敬,是對話,更是創造(主題)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彭澳麗近年來,“文學改編熱”在中國話劇舞臺上持續升溫。
2023-01-04 10:55
原標題:動畫電影《深海》終定大年初一!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袁云兒1月3日,《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導演田曉鵬的新作《深海》定檔大年初一。該片
2023-01-04 10:38
原標題: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浸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題)和田歷史文物展亮相中華世紀壇(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見證2
2023-01-04 09:32
原標題:山西多措并舉推動非遺面食產業發展(引題)讓詩和遠方“美味”起來(主題)朱萌中國文化報駐山西記者郭志清一碗熱氣騰騰、滿嘴留香的
2023-01-04 09:55
原標題:北京巧娘博物館揭幕北京日報訊(記者代麗麗)近日,北京巧娘手工藝發展促進會舉辦了北京巧娘博物館揭幕儀式,這里將展出200余件巧娘非
2023-01-04 09:38
原標題:江蘇蘇州工業園區:(引題)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風向標”(主題)蘇?文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承載著城市底蘊和人文精神。公共
2023-01-04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