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題:各地各部門多措并舉奮力保障秋糧生產
新華社記者
處暑節氣,農田里到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由于前期臺風引發一些地區洪澇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影響,更加需要做好田間管理、抗災奪豐收。現在距秋糧大面積收獲還有1個多月時間,各地糧食生產情況如何?采取哪些舉措應對汛情影響?下一步怎樣做好田間管理?記者就此進行采訪。
【資料圖】
秋糧長勢總體良好
“經過專家指導,我們早早地就給玉米施用了營養藥劑,現在已經進入乳熟期,看長勢還不錯。”黑龍江省海林市新安朝鮮族鎮新安村村民付忠志說。今年他種了480畝地,其中有380畝不同程度受災,在其中一塊玉米地,秧苗上還可以看到洪水侵襲過的痕跡。農業專家的靠前指導,讓付忠志和鄉親們吃上了“定心丸”。
當前正值秋糧生產關鍵期。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今年秋糧面積穩中有增,目前北方地區玉米水稻正在灌漿,大豆處于結莢鼓粒期;南方中稻陸續進入灌漿成熟期,晚稻處于分蘗期。
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國晚稻栽插已結束,除部分晚秋作物外秋糧面積已落實。預計今年秋糧面積達到13.1億畝、比上年增加700萬畝左右,其中高產作物玉米面積增加1300萬畝。
據介紹,當前華北、黃淮海除局部洪澇災區外,大部土壤墑情好,加之雨熱同期同至,利于玉米等秋糧作物生長發育,長勢良好;南方中晚稻長勢明顯好于受高溫干旱影響的上年;西北除局部受旱地區外秋糧長勢總體正常。
這位負責人表示,華北、黃淮、東北已全面轉入災后生產恢復階段,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正一手抓防災抗災救災減損失,一手抓大面積單產提升促增產,全力以赴以豐補歉、以秋補夏,奮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
真金白銀強化關鍵舉措
“前幾天我們大力排水,能早排些,生產恢復就能再快些。”吉林省舒蘭市博涵水稻種植家庭農場的負責人孫亞林告訴記者,汛情讓當地不少稻田受損,為了搶排積水,舒蘭市平安鎮房身村調來了20多臺大型排水設施,“水排了三四天”。
近一段時間以來,圍繞抗災奪豐收,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推動落實防災減災和生產恢復措施:
——搶排農田積水。農業農村部會同應急管理部緊急調用水泵等儲備機械,累計組織2280多支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搶排農田積水。
——加強技術指導。農業農村部派出10個工作組和24個科技小分隊赴受災一線,制定災后恢復生產十條措施和7個分作物救災技術意見,促進受災作物恢復生長。
——強化救災支持。相關部門下達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7.32億元,支持京津冀、東北等地抓緊開展農業防汛救災等相關工作。財政部安排一次性補助資金24億元,支持北方重點地區開展玉米大豆“一噴多促”。各地落實噴肥打藥等災后田管措施,加快改種補種短生育期作物,加密病蟲監測預警,全面落實防治措施。
奮戰40天努力奪豐收
眼下,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水稻長勢良好。在連片的稻田間,農民忙著進行田間管理。
“正是病蟲害防治關鍵期,我們抓緊組織人力,抓好病蟲害防治、除草和追肥,用科技力量保豐收。”江蘇祥發農業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梁敬唯說。
糧食穩產增產,關鍵在科技。今年秋糧生產期間,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揚州大學農學院等單位組織專家團,掛片蹲點進行指導。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參加農業農村部下沉一線包省包片奮戰100天奪秋糧豐收行動,以中國農科院玉米和大豆產業專家團為基礎,組織30多位專家組成科技小分隊赴12個糧食主產省份提供科技支撐。
“我們努力把大豆種子包衣、密植勻播、病蟲防控、抗旱防澇、低損收獲等關鍵技術推薦給地方和農戶,推動大面積提升單產。”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吳存祥說。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早稻總產量比去年增長0.8%。“在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全球極端天氣多發的形勢下,我國夏糧豐收、早稻增產,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王貴榮說。
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距秋糧大面積收獲還有40天左右,奪取豐收還要過秋旱、秋澇、臺風、霜凍、病蟲害等多個關口。農業農村部門將分類指導、精準服務抓好秋糧中后期田管,全力以赴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記者于文靜、郁瓊源、孫曉宇、馬曉成、趙久龍)
標簽:
上一篇:中消協提示: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風搶購食鹽等消費品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邀請劇目丨《搭手飛人》講述武林故事探討中國精神演出時間:8
2023-08-26 15:55
原標題:暑期檔電影現實題材放光彩(主題)關注熱點話題引發觀眾共鳴共
2023-08-26 15:59
原標題:《孤注一擲》:沉浸式體驗“反詐教科書”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
2023-08-26 15:54
原標題:邱禮濤暑期檔上演“帽子戲法”(引題)《絕地追擊》真實還原邊
2023-08-26 15:59
原標題:尋味香港,共赴一場舌尖盛宴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陳然頂級的澳大
2023-08-26 15:00
原標題:多部殘疾人題材電影上映呼吁各界關愛殘障群體工人日報-中工網
2023-08-26 13:57
原標題:加拿大作家瑪麗·勞森成名作《烏鴉湖》:當回到自己人生的原點
2023-08-26 08:58
原標題:心歸處,是敦煌——敦煌藝術創作談在滬舉辦工人日報-中工網記
2023-08-26 08:56
新華全媒+原標題:“源頭活水”哪里來(主題)——從網絡視聽精品創作
2023-08-26 08:01
原標題:河北邢臺發現明嘉靖年間古石碑對研究家風家訓有史料價值中新社
2023-08-26 07:53
原標題:中新網評:《我經過風暴》為何“如有雷同,不是巧合”?中新網
2023-08-26 06:05
原標題:《念念相忘》講述青春愛情故事人民日報海外版電(記者苗春)國
2023-08-25 17:01
原標題:網絡平臺加強經典影視作品修復工作(引題)用高科技留存影像記
2023-08-25 16:00
原標題:青年藝術家作品亮相“心印”展覽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心
2023-08-25 14:07
原標題: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企鵝島智慧城市主題展演活動落幕工人日
2023-08-25 14:02
原標題: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節目暫停播出據浙江衛視消息:鑒于對
2023-08-25 13:58
原標題:感受非遺文化魅力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通訊員張路8月23日
2023-08-25 14:03
原標題:《看不見的頂峰》記錄盲人張洪登頂珠峰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
2023-08-25 13:06
原標題:《她的城》《裝腔啟示錄》同期熱播,演繹女性家庭和職場故事(
2023-08-25 10:58
原標題:中國電影博物館2023年國際電影展映首站泰國電影展將啟中新網北
2023-08-25 09:59
原標題:2023年中國網絡視聽精品創作峰會在青島召開8月24日,2023年中
2023-08-25 09:52
原標題:抖音首部相親題材紀錄片《現代相親故事》上線工人日報-中工網
2023-08-25 08:04
原標題:配合文物搬遷及布展需要(引題)上博本館10月將關閉所有展廳(
2023-08-24 15:55
原標題:“為愛戌度時光”七夕游園古北之夜活動舉辦工人日報-中工網記
2023-08-24 16:01
原標題:文化新觀察丨古老石窟寺如何傳下去、“活”起來?茫茫戈壁,莫
2023-08-24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