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和支撐。人才振興不僅要引才、育才,更要用心留才,要讓鄉土人才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生得出鄉戀。
近年來,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通過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并支持鄉賢能人、退休干部、專家學者、專業技能人才,以技術入股、承包項目等方式示范帶動,在文化傳承、產業發展、鄉村治理方面注入新活力、貢獻新動能,全力打造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守護鄉村部落“魂”
周末沐浴著冬日暖陽,走近醉美偏坡,來到當地的“網紅打卡點”“仲家衣人”文創工作室,創辦人賈流蘋正在給小朋友們講解蠟染制作知識,手把手教他們制作民族手工藝品。
今年45歲的賈流平,是土生土長的偏坡人,從小喜歡畫畫,為了理想離開家鄉,憑借著智慧和手藝,在貴陽三橋附近租下一間民房,開始制作民族手工藝品,后來由于精力無法同時兼顧夢想與家庭,賈流平只能忍痛放棄了風頭正盛的事業。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經朋友引薦,拜貴州工藝美術大師、蠟染大師楊文斌為師,學習蠟染技藝。幾經周轉,回到家鄉開了個人工作室,主要經營蠟染服裝設計定制,民族手工藝品制作體驗等,成為偏坡眾多返鄉創業者中的一員。
“近些年家鄉變化非常大,環境變好了,住房條件也改善了,最難能可貴的是,舊時布依族的風味卻還在,如今這兒山美水美人美,正好趁著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的東風,返鄉繼續追夢。”賈流平除了接受訂單生產,還帶游客體驗蠟染的制作環節,讓其學著控制那桿魔法般的蠟筆,讓自己的無限創意涂于白布之上。
誰曾想,曾經的偏坡偏遠落后,當時貴陽人口中的“兩坡一場一壩”,是用來形容貴陽市最窮的地方,其中的“一坡”指的就是偏坡。大多數人選擇外出擇業,人才流失十分嚴重,發展缺乏智力支撐,空有生態資源優勢和豐富的特色民俗文化,無法轉化為發展優勢。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近年來,鄉黨委堅持人才優先,厚植人才沃土,鼓勵支持民間藝人傳承民俗文化,興辦鄉村民宿、文創工作室,大力發展文創產業,現已建成陌上花影、仲家衣人、繡印象、下院米酒一條街等文創作坊、工作室11家,有本地農村實用人才206人,其中,手工文化傳承人、產業致富帶頭人10余人,對于一個人口剛過2000的少數民族鄉已然十分難得。
“布依文化”變成“美麗經濟”,文化優勢變為產業優勢,文創產業成鄉村旅游的新業態、新方向。如今的偏坡,鄉愁更濃、人氣更旺、品位更高,十幾年間,偏坡從遠近聞名的貧困鄉,嬗變為如今的省鄉村振興示范鄉。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美麗鄉村的“魂”就是原居民。鄉土人才是農村重要的人才資源,盤活好鄉土人才,讓鄉土人才“破土飄香”,才能守住鄉村的“魂”。
共筑富民強村“夢”
來到烏當區王壩村的茶場,剛走進作坊大門,一股清新的茶香就撲面而來,半成品的茶香別有韻味,茶坊雖然小,但是制茶設備卻一樣不缺。
早在1986年,王壩村就在貴陽市農科院的幫助下發展茶產業,時任村干部的羅世壽帶頭種植茶樹,并發動村民積極參與改種,目前茶園面積已達2000畝。
然而多年來,王壩村的茶產業發展起起落落,在經歷了一段發展黃金期后,大多數的年輕人外出打工,很多茶園開始丟荒。
王壩村的茶產業急需新的出路。鄉村振興尤其是產業振興,離不開“帶頭人”“領路人”。
在外經商多年的羅啟文,2012年選擇回到家鄉王壩村,創立貴陽烏當啟文綜合種植場,并于次年當選為村黨支部副書記。
為了讓王壩村的茶葉重煥活力,羅啟文帶頭辦起了茶葉加工廠,以每斤40—60元的價格收購村民的新鮮茶青,通過半機械化加工后進行包裝出售,幫助全村200余戶茶農解決了銷路,增加了收入。
看到茶葉的銷售不再難,市場也好了起來,很多村民又開始種茶,全村現有2000畝茶園。如今,茶產業重煥生機與活力,王壩村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過去的王壩負債累累,如今卻可以輕松拿出5萬元的村環境治理費”,這是在村生活了半輩子的老黨員羅大森看到村務公開欄上的內容后發出的感慨。
在和平組廣場邊的墻面上,繪滿了農耕圖和體育宣傳畫,各類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旁邊的涼亭里老人們在坐著聊天,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的同時,生活環境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如今的王壩不僅有山有水,還有茶有產業,更有文明鄉風,外出人員回鄉意愿愈加強烈”已是村黨支部書記、主任的羅啟文自豪的說道,下一步我們將在發展好產業的基礎上,立足民族風情,不斷豐富精神生活,讓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足。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產業振興,只有夯實產業根基,讓鄉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和蓬勃活力,最終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撩動外出游子“心”
水車旋轉,流水潺潺,干欄式吊腳樓錯落有致地分布著,環境衛生干凈整潔,村民熱情好客……走進貴陽市烏當區新堡布依族鄉王崗村,文明美麗的鄉村景色讓人忍不住贊嘆。
“如今環境好了,鄉風美了,鄉村旅游也火熱起來了,以前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回來了。”蘭花苑農家樂經營者花葵開心的說道,從2008年開始做農家樂,在各方支持下,如今年收入達到了60多萬元。
十多年前,王崗村還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進村路坑洼不平,農戶居住的木樓破舊不堪,村民們主要種植水稻和包谷,來養家糊口,生活非常艱苦。
王安華是貴州黔西人,1997年來到王崗村后不久,就在這安了家,在村黨組織的培養下,從入黨到村里任職,再到如今的支書、主任“一肩挑”,他充分利用自身所學,積極回饋“家鄉”。
“我們堅持生態布依旅游村的發展思路,堅持綠色發展,盡可能的保留鄉土風貌,以農旅結合帶動村民返鄉創業就業,讓村民過上了富裕生活。”王崗村黨支部書記王安華說。
該村通過積極挖掘布依族民俗節日資源,推出“三盤四碟八大碗”農家樂菜品,成功打造了“庖湯”美食文化村,推進了鄉村旅游發展。目前,全村共有33戶村民開辦了農家樂,收入都非常可觀。
在“庖湯第一村”的招牌不遠處的寨門口,有一塊鐫刻著村規民約的石碑,不僅是村民基本行為準則,還是村蛻變的動力之源,通過開展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激勵村民參與基層治理,引導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如今的新堡,從葡萄種植、蔬菜種植等一項項現代農業產業,到福韻·王崗、美韻·渡寨、古韻·隴腳等一個個極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打卡點,再到楓葉谷旅游度假區……青山綠水之間,處處充滿生機與活力,展現出一幅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水清岸綠,鄉愁民居,村子變“靚”了,村民“講究”了,幸福感更強了……這是村民們切身感受到的變化,所有的這些都遠比往日更加能撩動游子心弦,讓無數外出游子的無限“鄉愁”變無數“鄉戀”,讓思鄉的人歸家心切。
作者:吳利民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久鋒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