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謀出好路子,犇向“牛”日子——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推進牛產業高質量發展記事

時間:2022-03-29 12:48:16    來源:中國農網    

“人均一頭牛,吃穿不用愁;人均兩頭牛,買車又住樓;人均三頭牛,小康富流油。”看似簡單的一句順口溜,其實道出的是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老百姓對養牛致富的喜悅和信心。而這句順口溜中所蘊含的產業發展機制的科學性和策略制定的合理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步一步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首先說說突泉縣為啥要養牛?突泉縣是農業縣,玉米產量高、秸稈資源豐富,但耕地面積不到隔壁兩個旗的1/3,種植方面的發展已經觸頂。如何將有限的農業資源轉化成無限的經濟資源,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養牛,“為養而種、為牧而農”是實現農牧業跨越式發展最好的路子。

思路決定出路,突泉縣搞養牛注重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立足點放在小群體大規模,力爭每家每戶都參與進來,讓農戶利用庭院的方寸土地,發展養牛事業,最大的好處就是把每家每戶的莊稼秸稈都通過養牛吃干榨凈,把每家每戶的“高齡”勞力充分利用起來,讓他們在力所能及的活計中增加經濟收入。基于這兩個核心要素,突泉一張養牛的大藍圖徐徐向人們展開。5年間,全縣牛存欄量從3萬頭直線攀升到19萬頭。

定好牛調子:專班跟進 干部帶頭

突泉縣推出“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工程。突泉縣組建了高質量推進牛產業工作專班,由縣主要領導牽頭,各部門、各鄉鎮具體落實,動員突泉縣廣大村干部做表率。

開始村民多是觀望狀態,顧慮資金、考慮技術、擔心效益,積極性并不高。 剛剛擔任突泉縣六戶鎮先鋒村黨支部書記的涂煥飛決定以身示范,利用“牧業再造突泉”政策貸款10萬元,買了15頭西門塔爾牛進行飼養,當年就收益了七八萬元。“看到村書記養牛掙了錢,我也動了養牛的心思,涂書記知道后主動領我去買牛,手把手教我怎么選牛,還幫著協調貸款。現在,一年賣牛犢就能賺30萬元。”自從養了牛,買了新車,裝修了房子,還擴建了600平方米的牛棚,談及涂煥飛,先鋒村村民周永帥根本說不完感謝的話。

看到涂煥飛養牛賺了錢,村民們的積極性也高了,先鋒村從10戶肉牛養殖戶發展到90戶,牛存欄量從10頭發展到800多頭,為鄉村振興夯實了產業基礎。

找準牛路子:散戶家養+龍頭帶動

“什么是小康?村民鼓起來的錢袋子就是小康。按照“小群體、大規模”的發展思路,突泉縣不僅要引進龍頭企業,更要讓家家戶戶都養牛,讓想要一展拳腳的年輕人、守家待地的老年人生活都有奔頭!

“養牛是真能讓我們老百姓掙到錢,家里的玉米秸稈可以做牛飼料,牛糞可以做肥料發展庭院經濟,守著家里的這個小院子,一年光養牛就能收入五六萬元。”望著滿圈撒歡的小牛犢,今年73歲高齡的突泉縣太平鄉賽銀花村村民李喜春充滿干勁兒。他說,和過去相比,他心中的小康生活水平早就達到了,不過還不夠,還能更好,還得更加油,在鄉村振興的路上他有信心不掉隊。

龍頭帶動,提振養殖信心。為帶動廣大農戶積極參與到牛產業發展中來,突泉縣還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引領作用,建立穩定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放母收犢”模式:農戶依托“牧業再造突泉”政策進行借貸,向內蒙古綠豐泉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購買已孕能繁安格斯基礎母牛,公司將基礎母牛投放給農戶養殖,并回收犢牛。截至目前,公司已發放安格斯牛4530頭,惠及合作社及農戶300余家。

開出牛方子:秸稈離田成了“營養快餐”

“這玉米秸稈可是寶貝,它讓我的養殖成本每頭牛每天下降3元,長此以往,我家這50多頭牛,一年可省了5萬元!村民王玉海一直是突泉縣永安鎮新力村的養牛大戶,原來一到夏天,牛糞味導致家里窗戶都開不了,現在他把院里的牛糞賣給三陽牧業有限公司進行有機肥深加工,既得利益,又改善了居住環境。

“以前每到備春耕時節,總有大量秸稈在田間焚燒,為了防止造成大氣污染,縣里出臺了秸稈禁燒規定,躺在田間的秸稈成了我們老百姓的“心病”。”這兩年,最讓王玉海感慨的就是,曾經令人頭疼的玉米秸稈,通過粉碎、打包用做牛飼料,成了搶手貨,降低了養殖成本,又避免了環境污染。

自突泉縣“牧業再造突泉”工程實施以來,牲畜飼料年用量增加60多萬噸。為提高秸稈飼料化和肥料化利用率,實現農牧業資源循環利用,突泉縣利用青貯、氨化和微生物發酵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將秸稈資源轉化為飼料資源,為養殖戶提供飼料保障,促進畜牧業快速發展。目前,突泉縣飼料化綜合利用秸稈110萬畝,可轉化成青貯、黃貯、干貯等家畜粗飼料55萬噸左右。

邁開牛步子:扶上“牛”再送一程

“沒錢買牛,政府借給你貸款,牛生病了,只要撥打‘畜牧120’,半小時之內就有專業的獸醫給牛治病,真的太方便了。”家住突泉縣突泉鎮東信村的養殖戶高占軍忍不住夸獎道。為了讓老百姓養牛沒有后顧之憂,突泉縣建立了一套系統的政策體系。

要想產業發展好,資金是保障。為此,突泉縣破冰前行、創新思路,通過“政府+銀行”擔保模式,破解了養殖主體融資難、貸款難問題。突泉縣財政在銀行存入風險保證金,銀行放大5倍后為養殖戶貸款,為全縣牛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金融后盾。

要想做大牛產業,疫病防控是關鍵。為保障產業健康發展,突泉縣投資2000萬元,實施了突泉縣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用于畜牧獸醫實驗室建設用房畜牧獸醫服務體系人員培訓等,創建了集防疫、診療、改良、培訓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畜牧120”服務體系,建成1個中心、3個片區、9個服務站和188個服務點,為全縣養牛戶減少經濟損失近億元。

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牛因為疫病死亡會給養殖戶帶來巨大損失,是很多養殖戶一直以來的“心頭病”。為了讓養殖戶真正得到收益,突泉縣將全縣大牲畜保險交給有國家政策保險補貼的安華保險公司,進行統一運營,肉奶牛兼用,每頭牛只需投保100元即可享受10000元保額,有效規避了因自然災害及疾病帶來的風險。 壯大牛產業:補齊精深加工短板

三年打基礎,五年育品牌。牛養的多了,到底能不能賣出好價錢?如何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為此,突泉縣先后建設了年5萬頭大畜交易市場、10萬頭肉牛育肥場等牛產業項目12個,總投資超過17億元,突泉縣將形成集肉牛養殖、屠宰加工、產品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牛產業將躍升為全縣核心支柱產業。

“牛在突泉養,肉在全國賣”。走進綠豐泉牛羊加工生產配送中心的屠宰車間,工人們正在根據牛肉不同部位進行分割。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年屠宰加工50萬只肉羊、10萬頭肉牛。通過冷鏈倉儲物流中心,將牛肉銷售到全國各地。

據綠豐泉牛羊加工生產配送中心副總經理張博介紹,肉牛肉羊屠宰深加工中心是突泉縣發展牛產業重要配套設施。該中心分為屠宰分割車間、熟肉制品車間、速凍調理食品車間、制冷機房、冷庫等生產工程,以及牛羊待宰圈、隔離圈、急宰化制間等輔助工程,可提供150個就業崗位。

現在,綠豐泉牛羊冷鏈加工中心肉產品已直供北京、河北等地線下直供點,形成了固定的客戶源。該中心還開發線上銷售、餐飲、零售門店等相關配套產業,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把有限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無人問津的玉米秸稈轉變成環保實惠的牛飼料,接過鄉村振興的接力棒,突泉縣牛產業踏著歷史的足音,正走向高層次和新境界,成為內涵更豐富、特色更鮮明、知名度更高、影響力更強的畜牧強業,繪就一幅“牛”氣沖天的鄉村振興生動畫卷。

作者:韓學文 刁博禹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昊

標簽: 玉米秸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