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張東)近日,位于四川天府新區的成都市易沖半導體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設西南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實現四川天府新區在這項國家級榮譽上“零”的突破。
【資料圖】
(四川天府新區兩家企業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名單)
今年以來,四川天府新區堅持把知識產權作為城市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和關鍵環節,大力實施知識產權高價值創造、高水平保護、高效益運用“三大工程”,著力構建政策完善、要素齊備、體系健全、運行順暢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服務體系,持續打造國家級新區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高地,為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賦能加速。
據了解,四川天府新區以高價值創造工程為著力點,激發知識產權創造活力。積極開展2022年度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等項目申報工作,基本覆蓋知識產權創造、知識產權運用、知識產權管理和知識產權服務4大類別12個項目,激勵企業創新創造。截至2022年10月,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583件,同比增長44.6%。
校地合作打造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在主要技術領域創造一批創新水平高、權利狀態穩定、市場競爭力強、維持年限長的高價值專利池,推動知識產權創造由多向優、由大到強轉變。目前,易沖半導體有限公司無線充電技術與設備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被納入2021年成都市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已累計培育省市級高價值專利育成(培育)中心2個。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斬獲2金、2銀和1銅,已累計培育5金5銀1銅。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參加“2022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
加快培育一批知識產權領航企業和中小微優勢企業,深化重點企業知識產權優勢示范培育,重點打造一批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帶動區域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水平整體提升。目前,新增四川見山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市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9家,已累計培育各級優勢示范企業62家。
同時,四川天府新區以高水平保護工程為支撐點,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建立由分管委領導為召集人、27個部門、街道參加的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統籌協調、齊抓共管的格局。會同天府新區檢察院、天府新區公安分局簽署《知識產權行政、偵查、檢察一體聯動機制》協議,重點構建知識產權案件信息同步通報機制、構建知識產權調查取證同步支持機制、構建知識產權案件線索“雙向移送”機制、構建知識產權案件矛盾化解協作機制等六大機制。
(四川天府新區檢察院、市場監管局、公安分局共同就知識產權行政、偵查、檢察一體聯動工作簽署協議)
加大知識產權執法力度,積極開展“藍天行動”“春雷行動”“鐵拳行動”等專項行動,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創新執法方式,實行線上排查與線下檢查相結合,嚴厲查處侵犯商標、假冒專利的違法行為,實現案件線索快速受理、快速調查、快速處置,著力優化新區營商環境。在“春雷行動2022”中,共查處知識產權行政案件17件,其中,移送公安機關立案1件,移送廣安市市場監管局1件。
(四川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執法檢查中)
此外,四川天府新區以高效益運用工程為關鍵點,促進知識產權轉移轉化。大力推進品牌建設,將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作為服務鄉村振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業體系升級的創新實踐和重要抓手。目前,培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8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件、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件,其中,鹿溪薈品牌已實現全類別商標注冊,通過構建“爆款+聯動”的產品體系、“線上+線下”的市場體系、“高頻曝光+互動傳播”的營銷體系,已涵括煎茶竹絲茄、太平葡萄、合江冬草莓、雨潤藍莓等產品17個,實現年產值1.8億元,帶動4000余戶農民增收致富。
(四川天府新區知識產權服務中心舉辦“地理標志轉化運用 助力地方鄉村振興”沙龍活動)
打造全省知識產權類交易場所唯一具有金融牌照的成都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吸引、鼓勵知識產權成果進場交易。目前,該中心共服務客戶近2100家,累計實現交易規模280.69億元,融資規模10.36億元。探索舉辦項目路演活動,引入成都銀行等金融資源,邀請知識產權權利人、技術需求方、股權投資基金、知識產權運營機構等參與交流合作,促進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目前,已舉辦清華大學專利開放許可路演1場,項目路演活動3場,吸引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四川中心、成都銀行科技支行、成都蓉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積極參與。四川天府新區破解知識產權轉移轉化難題入選國家發改委《優化營商環境 百問百答》典型案例,成為該領域中西部唯一入選的國家級新區。
(成都知識產權交易中心)
據了解,目前四川天府新區還在著力打造成都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線上“申請+受理+展示”,線下“撮合+交流+交易”,為創新主體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實現知識產權授權資助“申報不見面,審核全線上”等功能,極大節約創新主體的時間成本。截至10月中旬,累計受理省、市、區知識產權政策項目申報299件;辦理各類商標業務237件,提供各類咨詢總計645次。為該區完善知識產權運營生態鏈、打造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新樣板補強重要一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在地鐵站遇見達利新民晚報訊(記者徐翌晟)近幾日,你若從地鐵龍華中路站中轉,可以與薩爾瓦多·達利不期而遇。“薩爾瓦多·達利—魔
2022-11-16 17:35
原標題:海外華語脫口秀傳遞快樂近年來,脫口秀因其詼諧幽默的語言、貼近生活的話題、輕松娛樂的氛圍,而深受大眾喜愛。“人人都可以成為5分鐘
2022-11-16 15:29
原標題:懸疑色彩、人文關懷、專業知識(引題)“醫療+”劇集視角更豐富(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宋說電視劇《謝謝你醫生》《促醒者》近日播出,同
2022-11-16 15:44
原標題:《我們這十年》收官后熱度不減(引題)“創作者走入田間地頭才能寫出有廣度的故事”(主題)羊城晚報記者王莉“貼近生活,真實感人”
2022-11-16 15:37
原標題:國內首檔外景紀實類閱讀節目日前開播(引題)《我在島嶼讀書》解鎖文學“圈粉”更多可能性(主題)文匯報記者許旸海風搖曳椰影,海浪
2022-11-16 15:31
原標題:《愛情神話》要拍“平行篇”(引題)網友希望“老白”愛情有歸宿(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在剛結束的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由女性
2022-11-16 15:43
原標題:影視劇頻遭短視頻侵權平臺以“技術中立”推卸責任專家建議(引題)提高短視頻平臺侵權賠償金額(主題)法治日報記者陳磊隨著短視頻用
2022-11-16 09:45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12月3日至10日在三亞舉行(引題)3761部影片報名金椰獎(主題)海南日報海口11月15日訊(記者尤夢瑜實習生盧家
2022-11-16 09:35
原標題:古老戲曲掀起一場“青春革命”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 戲曲雖然古老,卻從來緊跟媒介變革。遠的——唱片技術在20世紀初傳入中國
2022-11-16 09:41
原標題: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因病去世五十余載教學生涯桃李滿天下(主題)生前不斷探索民族聲樂之路曾創建民族聲樂“七字標準”(副題)北京
2022-11-16 09:32
原標題:上海舉辦國際藝術品交易周人民日報上海11月15日電(記者曹玲娟)近日,第四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據悉,從今年
2022-11-16 09:26
原標題:調查顯示,超8成受訪者購買漢服的原因是喜愛中華傳統文化——(引題)國潮國風緣何走紅青年朋友圈?(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尹曉
2022-11-16 08:45
原標題:特色文創讓畢業設計更鮮活生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龐慧敏通訊員謝裕增楊愷源“江黛水客”“鳳凰俠客”“紫荊墨客”“江中秀客”“酸爽
2022-11-16 08:30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視覺海報發布(引題)向光而生與影同行(主題)海南日報海口11月15日訊(記者尤夢瑜實習生盧家寧)11月15日
2022-11-16 08:43
原標題:紀錄片《百年巨匠》再添新篇——(引題)在影像中重溫大師精神(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鄭娜?在延安提出“窯洞之問”的黃炎培,同
2022-11-16 08:36
文|孫德宏善于描寫愛情的俄羅斯文豪屠格涅夫,終生未婚,他對愛情充滿了矛盾:猶豫中蘊含著堅定,堅定中又不免彷徨,把追求極致愛情的審美過
2022-11-16 07:39
原標題:蘇澳青少年同畫祖國傳遞家國情懷新華社澳門11月15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同畫中國”蘇澳青少年繪畫作品征集活動評選結果15日在澳門
2022-11-16 07:41
原標題:沈陽故宮博物院迎來建院96周年展出百余件清宮仿古文物中新網沈陽11月15日電(記者韓宏)在沈陽故宮博物院建院96周年即將來臨之際,“大
2022-11-16 05:35
原標題:德壽宮將揭開神秘面紗施工方述復原細節故事中新網杭州11月15日電(王題題馬敏)日前,由浙江省三建建設集團(下稱“浙江三建”)承建的南
2022-11-15 17:25
原標題: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引題)向世界講好中國港口故事(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主題)作者方彭依夢?在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梅山灣新城,
2022-11-15 16:25
原標題:擁抱新媒體巡演長三角(主題)?上海民營院團活力十足(副題)新民晚報記者朱光發售數字藏品、每天抖音直播,明天起至20日,2022上海
2022-11-15 15:27
原標題:在香港,聽敦煌對話故宮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李欣然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第25周年,全國各地都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慶典活動。為慶祝香港回
2022-11-15 15:30
原標題:譚利華執棒北京交響樂團演奏大型交響組曲《江姐》(引題)國家大劇院響起“紅巖上紅梅開”(主題)北京晚報訊(記者韓軒)“今天是一
2022-11-15 15:36
原標題: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于實踐之中(引題)北大青年考古隊:在田野上探源中華文明(主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許革許子威 “既然選擇
2022-11-15 15:42
原標題:中國戲曲文化周:新空間新形式呈現更多精彩中國文化報記者劉淼11月10日,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簡稱“戲曲文化周”)主場活動在北京
2022-11-15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