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獨家焦點】知嗎?開門┋哎,朋友,新疆特產 —“沒事兒找事兒”喝過嗎?

時間:2023-04-26 13:54:57    來源:科普中國網    

一想到新疆特產,你是不是腦海中不自覺會跳出這些:馕、大盤雞、過油肉拌面、烤包子、抓飯...


(資料圖片)

當然,還有三步一個古力娜扎五步一個迪麗熱巴

停停停,可以收起你的哈喇子(新疆方言,意旨口水)了,大美新疆的特產可不止你知道的這些,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特產就是——“沒事兒找事兒”,哈哈,怎么樣,沒聽說吧。

哎?你可別說小編沒事兒找事兒,這還真的有這種特產,現在,就讓小編帶你看看這個“沒事兒找事兒”究竟有哪些事兒......

其實,新疆當地人口中的**“沒事兒找事兒”是穆塞萊斯的諧音,這是一種阿克蘇、和田、喀什等地區生產的傳統飲料**,自古以來都是維吾爾族人及當地人的一種最愛,所用的主要原料是葡萄,可以說穆塞萊斯是中國葡萄酒的活化石。

昨天,小編和大家一起探討了究竟哪些葡萄可以釀造葡萄酒,今天,讓我們接著奏樂接著舞,一起聊聊中國葡萄酒的源頭。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新疆,大家都知道是中國的葡萄之鄉,在大多數人心里,總有這樣一種想法,

“新疆葡萄雖然甜,但好葡萄酒,可能新疆出不了吧”,nonono!親,看完這篇文章,你的有色眼鏡該扔掉了!

新疆——中國葡萄酒的源頭

關于古代葡萄的起源和傳播路徑,學界普遍認同葡萄最早起源于外高加索地區——高加索山脈腳下,也就是今天的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一帶。考古學家發現并經碳定年方法證明了當地栽培葡萄的大約時間為公元前 7000-5000 年。以此為中心,古代葡萄的傳播之路分為一東一西兩條線路。向西進入中東地區,然后散布到地中海,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向東的線路則進入中亞和西域,進入中國。新疆也就成為葡萄古代傳播之路東傳的中國第一站。

對“張騫說”的正確理解

目前,社會上關于中國葡萄酒的源頭,流傳有這樣一種說法,“張騫鑿空西域將葡萄帶回中原開啟了中國葡萄的栽培”。

其實,多個數據證明,這種說法并不準確。

1995 年,中日聯合考察隊在尼雅古城發現大片的葡萄園遺址,據出土的佉盧文書記載,當地盛行飲用葡萄酒,酒稅是主要的財政收入之一,社會上甚至以葡萄園面積和藏酒數量來衡量財富。

2003 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研究所與吐魯番地區文物管理局的考古學家們在吐魯番洋海古墓里發現了葡萄藤的實物,經碳定年法測定了這根葡萄藤出自 2300 年前,這意味著早于張騫出使西域 200 年前,生活在吐魯番的新疆人已經掌握了葡萄的種植技術。

因此,對“張騫說”的正確理解應該是張騫從古西域把歐亞種的葡萄帶回了中原,但在此之前,葡萄在新疆已經被廣泛種植了。

同時,《魏書》中古焉耆“俗尚葡萄酒”和《太平御覽·唐書》中“及破高昌,收馬乳蒲桃實于苑中種之,并得其酒法”的記載都說明早在張騫鑿通西域之前,新疆人不僅已經掌握了葡萄的種植技術,而且已經掌握了葡萄酒的釀造技術,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把享用葡萄酒作為一種時尚。

大美新疆獨厚的自然條件

古往今來,為什么勤勞的新疆各族人民能夠在這片土地上能夠釀造出如此甘甜的葡萄酒?這其實都歸功于新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由于新疆地處北緯 44°附近的世界葡萄酒的黃金緯度帶上,擁有弱堿性的礫石沙壤土,干燥的氣候條件,豐富的冰川雪水,全年 3000 小時以上的日照,普遍大于 15 攝氏度的大晝夜溫差,高海拔帶來的足量紫外線…… 等等這些優異的風土條件,新疆的釀酒葡萄種植和釀造也已形成天山北麓、焉耆盆地、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四大產區,所產的新疆美酒在國內外的葡萄酒專業賽事上斬獲大獎無數, 備受專家和消費者肯定,新疆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葡萄酒產區之一。

歲月讓人的閱歷發生著變化,就像葡萄在時間的催化下變成美酒一樣,濃郁芬香醉人。隨著時間的推延和品牌的傳播,新疆將不再是只是葡萄好吃的地方,還是好酒輩出的地方。

所以,那些說“新疆葡萄雖然甜,但新疆出不了好葡萄酒”的朋友們,你的有色眼鏡該扔掉了!

中國先哲曾說過,“知其然更知所以然”,各位小主,不知道經過小編費盡心思、嚼爛舌根地一番講解,是不是對中國葡萄酒的起源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呢!

今天的科普時間到這里就結束了,休息時間,有事兒沒事兒,大家可以小酌點“沒事兒找事兒”呀。

哎嘿!小編說的是小酌,千萬要記住哦!美酒雖好,可不要貪杯!

供稿 |楊華峰,葡萄與葡萄酒釀造專業正高級工程師,新疆鄉都酒業有限公司 /生產總經理

審核 |董新平,中國酒協葡萄酒技術委員會委員

編輯 |桑格林

參考文獻:

1、宮霞、王煥沖等: 《基于TrnL-F序列的葡萄科各屬分子特征及系統發育學研究》《果樹學報》,2013,30(1)。

2、楊承時:《中國葡萄栽培的起始與演化》《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03年第4期。

3、姜鴻恩、張永兵、李肖等:《我國早期葡萄栽培的實物證據》《首屆干旱半干旱區葡萄產業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2009年,第5頁。

4、何紅中、李鑫鑫:《歐亞種葡萄引種中國的若干歷史問題探究》《中國農史》,2017年第5期。

5、張南:《古代新疆葡萄種植業與釀造業的發展》《新疆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

6、漢司馬遷:《史記》卷123《大宛列傳》,中華書局

7、陳習剛:《中國古代的葡萄種植與葡萄文化拾零》《農業考古》,2012年第4期。

8、張廣芳、曾桂鳳、曾令文:《自釀葡萄酒中甲醇和雜油醇檢測分析》《中國食品添加劑》,2016年第5期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