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空間水稻原生稻和再生稻的圖片,顯示空間稻穗與穎殼張開的表型。新華社發
北京時間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當天,隨艙下行的載人空間站第三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在著陸場交付空間應用系統,并于次日凌晨返回北京,順利運抵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空間應用系統總體與相關實驗人員進行了實驗樣品基本狀態的檢查,確認返回樣品完好后,順利交接相關實驗科學家。
(資料圖片)
返回的樣品包括3個生物樣品冷包和1個無容器樣品袋,其中3個生物樣品冷包裝載的是水稻和擬南芥的實驗樣品,無容器樣品袋中為4盒無容器材料實驗樣品。
水稻和擬南芥種子經歷了120天全生命周期。水稻是人類主要的糧食作物,也是未來載人深空探測生命支持系統的主要候選糧食作物。利用空間微重力進行水稻育種也是空間植物學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人類要在空間長期生存,就必須要保證植物能夠在空間成功繁殖種子。之前國際上在空間只完成了擬南芥、油菜、豌豆和小麥從種子到種子的培養,而主要糧食作物水稻,此前尚沒有能夠在空間完成水稻全生命周期的培養。
在我國空間站生命科學項目中,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鄭慧瓊研究團隊承擔了“微重力條件下高等植物開花調控的分子機理”,在國際上首次開展了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空間培養實驗。同時,開花是結種子的前提,研究團隊利用模式植物擬南芥,也系統地研究了空間微重力對植物開花的影響。
本項目共在軌開展實驗120天,完成了擬南芥和水稻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結籽全生命周期的培養實驗。其間航天員在軌進行了3次樣品采集,包括9月21日孕穗期水稻樣品采集;10月12日擬南芥開花期樣品采集和11月25日水稻和擬南芥種子成熟期樣品采集。采集后,開花或孕穗期樣品保存于零下80攝氏度低溫存儲柜中,種子成熟期樣品保存于4攝氏度低溫存儲柜。12月4日,樣品隨神舟十四號返回地面。按計劃在北京交接樣品后,轉運至上海實驗室中做進一步檢測分析。
本次空間項目主要完成的實驗內容包括:在軌完成了水稻從種子萌發、幼苗生長、抽穗和結籽全生命周期的培養實驗并通過獲取圖像進行分析;完成了剪株后空間再生稻成功培育并結出了成熟的種子(二茬);在軌完成擬南芥種子萌發、幼苗生長和不同3個生物鐘調控的開花關鍵基因對空間微重力響應的圖像觀察分析并在軌采集了樣品。
實驗初步發現,水稻的株型在空間變得更為松散,主要是莖葉夾角變大;矮稈水稻變得更矮,高稈水稻的高度沒有受到明顯的影響。此外,生物鐘控制的水稻葉片生長螺旋上升運動在空間更為凸顯。
水稻空間開花時間比地面略有提前,但是灌漿時間延長了10多天,大部分穎殼不能關閉。開花時間和穎殼閉合均是水稻的重要農藝性狀,二者在保障植物充分生殖生長和獲得高產優質種子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此過程受到基因表達的調控,后續將利用返回樣品進一步分析。
在空間進行再生稻實驗并獲得再生稻的種子。從剪株20天后就可以再生出兩個稻穗,說明空間狹小的封閉環境中再生稻是可行的,為空間作物的高效生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實驗證據。該技術可以大大增加單位體積中的水稻產量,也是國際上首次在空間嘗試的再生稻技術。
首次對空間生物鐘調控光周期開花的關鍵基因進行研究。利用基因突變和轉基因的方法,構建了3種不同開花時間的擬南芥,分別是:提前開花,延遲開花和正常開花(野生型),通過對空間擬南芥生長發育的圖普觀察與分析,發現開花關鍵基因對微重力的響應與地面有明顯的差異,其中在地面提早開花的擬南芥在微重力條件下開花時間也大大延長。
此外,生物鐘基因突變后,空間擬南芥的下胚軸過度伸長,說明生物鐘基因表達對于維持擬南芥在空間生長的正常形態和適應空間環境非常重要,為今后利用改造開花基因來促進植物適應空間微重力環境提供了新方向。后續研究團隊將進一步利用返回材料對擬南芥適應空間環境的分子基礎進行深入解析。
同時返回的還有4盒無容器材料實驗樣品。無容器材料實驗柜是國內首個、國際上第二臺在軌成功運行的同類實驗設施,到目前為止已實現在軌穩定運行590余天,順利完成了7盒材料樣品在軌實驗,成功加熱樣品73顆。通過長期在軌實驗,空間應用系統突破并掌握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獲取了大量重要的科學數據,揭示了一批空間實驗新現象,并通過地面分析研究,產生了一些初步成果,在多個國際著名頂級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
后續,科學家將繼續加快開展新型金屬合金深過冷凝固過程研究和熱物性參數測量,以獲得地面高性能制備工藝關鍵條件,指導地面新材料制備。
(原載于《人民日報》 2022-12-06 12版)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河北蔚縣:文化進萬家老戲傳新聲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蘭德華通訊員藺媛媛“金秋華夏彩旗揚 ”臺上表演精湛,唱腔優美,臺下群眾歡
2022-12-05 08:48
原標題:“陸游的鄉村世界”火了中國文化報記者?黨云峰2022年是南宋詩人陸游誕辰897周年。為進一步弘揚宋韻文化,擦亮“宋韻越城”和“陸游詩
2022-12-05 08:49
【視線】原標題:《風味人間》第四季將谷物匯集成篇(引題)每一種谷物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谷物是人類
2022-12-04 20:40
原標題:重慶合川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出土各類器物278件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后,重慶合川
2022-12-04 05:34
原標題:京津冀三地協同立法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2022年12月1日,天津市
2022-12-04 05:38
原標題: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12月1日開售每張300元中新網12月1日電故宮博物院近日發布關于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發售的公告。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
2022-12-02 19:42
原標題:文旅部:將劇本娛樂經營場所全面納入監管視線據文化和旅游部網站消息,近日,文旅部市場管理司召開全國劇本娛樂管理工作視頻會,督促
2022-12-02 19:43
原標題:嘉陵江下游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新華社重慶11月30日電(記者劉恩黎)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
2022-12-02 09:31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對話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設計師團隊——(引題)精美靈動的文創產品這樣產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標題:山西展出商周青銅盤珍品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西周晉叔友父盤。山西博物院供圖近日,“盤之典——商周青銅盤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開
2022-11-30 05:49
原標題:剛剛!“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
2022-11-30 05:30
權威快報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標題:河南仰韶村遺址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華社鄭州11月28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復原技藝,轉化創意,組建樂團(引題)曾侯乙編鐘的文創旅行(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李霞當前,依托博物館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江蘇鹽城建湖縣出土1 5噸唐宋錢幣11月28日,新江蘇記者從鹽城市建湖縣文旅部門獲悉,該縣岡西鎮雙墩村發現一處北宋末年的錢幣窖藏遺存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李仁清:拓古傳今“復活”石雕在位于鄭州市金水區文化館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上
2022-11-28 22:45
原標題:多元粵劇節目亮相香港“粵劇日”活動新華社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館舉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標題:新聞特寫丨古船“歸港”海洋木質文物該如何保護?眼前,這個在江面上行駛的長方形大家伙,名叫“奮力輪”。在它懷抱里,靜靜躺著一個
2022-11-28 05:25
原標題:海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新華社客戶端海口11月27日電(周慧敏、譚生其)為繁榮和發展海南省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標題:在古鎮見證戲劇“豐碩生長”——第九屆烏鎮戲劇節開幕記者:段菁菁、鄭夢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鄉市的烏鎮大劇院,烏鎮戲劇節發起
2022-11-27 15:31
原標題:《愛的二八定律》熱播引發觀眾思考人生態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都市情感劇《愛的二八定律》正在騰訊視頻熱播。該劇
2022-11-27 07:34
【視線】原標題:硬核科技助力中國水下考古取得新的歷史性突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長48米、寬19米、高9米、重約8800
2022-11-27 07:45
原標題:《平民英雄張富清傳》研討會舉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近日,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在省文聯主辦了《平民英雄張富清傳
2022-11-27 05:41
原標題:通向未來的階梯人們常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實際上,這句話因蘊含著形而上的想象而意蘊非常,喜歡開卷的文豪們幾乎難以用有限且
2022-11-27 05:41
【新書榜單】原標題:日常的點滴與自然的優雅《游世與自然生活》顏世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作者以隱者傳統和道家思想為背景,以郭象所注《莊子
2022-11-27 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