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文丨魏向魁
古人一般是逐水而居,因為水多的地方草木繁茂、動物眾多,采集漁獵飲水都很方便。古代文明,基本都是在河流的中下游剛出峽谷不遠的地方。靠近河道、湖泊、塘澤,住在高丘或者山坡上,可能是既能取水之利,又能避水之害。
中國古代最早把河流統稱為“水”。古人給水命名,一開始是一一取一個專門的名,通常是很形象傳神的單字,后統一綴“水”。如,河水、濟水、洛水、伊水、淮水、江水、黑水、白水等。大概每條河流的名字都有一個典故。
河,最初專指現在說的黃河,甲骨文是“水”旁加“可”字去掉“口”,像樹枝折斷的樣子(會意字),金文是“水”旁加“何”字(形聲字),小篆是“水”旁加“可”字(形聲字)。其造字本義,可能是描繪黃河河道曲折莫測、灘岸如割、塌岸的時候就像鐮刀割豆腐,體現了人們對黃河游蕩性的直觀感受。可能“河”字的讀音也是這么來的,“zhe”“ge”“he”。河和溝,意思接近。一條河流,水很小而接近干涸的時候,俯瞰河底,或者下大雨的時候斜坡上沖出一道溝,就是這種感覺。
黃,造字本義像是生孩子,肚子上連著一團臍帶,孩子身上呈黃疸色。黃,由生育,有繁盛、廣大的意思。在古文當中,“黃口”常常指幼兒。比如《淮南子·氾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黃”表示“年幼”也源于幼鳥的口角呈黃色。與此相關,“黃吻”“黃頷”等都有年幼、年少的含義。古代講究五方五行五色,“東西南北中”“木金火水土”“青白赤黑黃”。居中,土,黃色,故以黃為中央正色,被視為至尊之色。唐朝開始“黃袍”作為帝王專用衣著。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和黃河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慶柱先生認為:黃河的稱謂,從商代以來的“高祖河”“宗河”“大河”“上河”“河”,在秦漢之際發展為“黃河”。《史記》《漢書》記載一般稱黃河為“河”。黃河之名正式出現于西漢時代,《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記載:“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同樣的內容,《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則記載:“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黃河”之名稱在秦漢之際出現,與“五色”“五行”“五方”密切相關,體現出“黃”的獨尊與“中”之地位。“青白赤黑黃”之“五色”對應的是“五行”之“木金火水土”與“五方”的“東西南北中”。①
據此,文化意義上,黃河,應為中央之河,至尊之河。
注釋:
①《從黃河文化看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刊載于雜志《黃河黃土黃種人》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河北蔚縣:文化進萬家老戲傳新聲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蘭德華通訊員藺媛媛“金秋華夏彩旗揚 ”臺上表演精湛,唱腔優美,臺下群眾歡
2022-12-05 08:48
原標題:“陸游的鄉村世界”火了中國文化報記者?黨云峰2022年是南宋詩人陸游誕辰897周年。為進一步弘揚宋韻文化,擦亮“宋韻越城”和“陸游詩
2022-12-05 08:49
【視線】原標題:《風味人間》第四季將谷物匯集成篇(引題)每一種谷物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谷物是人類
2022-12-04 20:40
原標題:重慶合川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出土各類器物278件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后,重慶合川
2022-12-04 05:34
原標題:京津冀三地協同立法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2022年12月1日,天津市
2022-12-04 05:38
原標題: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12月1日開售每張300元中新網12月1日電故宮博物院近日發布關于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發售的公告。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
2022-12-02 19:42
原標題:文旅部:將劇本娛樂經營場所全面納入監管視線據文化和旅游部網站消息,近日,文旅部市場管理司召開全國劇本娛樂管理工作視頻會,督促
2022-12-02 19:43
原標題:嘉陵江下游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新華社重慶11月30日電(記者劉恩黎)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
2022-12-02 09:31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對話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設計師團隊——(引題)精美靈動的文創產品這樣產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標題:山西展出商周青銅盤珍品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西周晉叔友父盤。山西博物院供圖近日,“盤之典——商周青銅盤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開
2022-11-30 05:49
原標題:剛剛!“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
2022-11-30 05:30
權威快報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標題:河南仰韶村遺址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華社鄭州11月28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復原技藝,轉化創意,組建樂團(引題)曾侯乙編鐘的文創旅行(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李霞當前,依托博物館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江蘇鹽城建湖縣出土1 5噸唐宋錢幣11月28日,新江蘇記者從鹽城市建湖縣文旅部門獲悉,該縣岡西鎮雙墩村發現一處北宋末年的錢幣窖藏遺存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李仁清:拓古傳今“復活”石雕在位于鄭州市金水區文化館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上
2022-11-28 22:45
原標題:多元粵劇節目亮相香港“粵劇日”活動新華社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館舉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標題:新聞特寫丨古船“歸港”海洋木質文物該如何保護?眼前,這個在江面上行駛的長方形大家伙,名叫“奮力輪”。在它懷抱里,靜靜躺著一個
2022-11-28 05:25
原標題:海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新華社客戶端海口11月27日電(周慧敏、譚生其)為繁榮和發展海南省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標題:在古鎮見證戲劇“豐碩生長”——第九屆烏鎮戲劇節開幕記者:段菁菁、鄭夢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鄉市的烏鎮大劇院,烏鎮戲劇節發起
2022-11-27 15:31
原標題:《愛的二八定律》熱播引發觀眾思考人生態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都市情感劇《愛的二八定律》正在騰訊視頻熱播。該劇
2022-11-27 07:34
【視線】原標題:硬核科技助力中國水下考古取得新的歷史性突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長48米、寬19米、高9米、重約8800
2022-11-27 07:45
原標題:《平民英雄張富清傳》研討會舉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近日,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在省文聯主辦了《平民英雄張富清傳
2022-11-27 05:41
原標題:通向未來的階梯人們常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實際上,這句話因蘊含著形而上的想象而意蘊非常,喜歡開卷的文豪們幾乎難以用有限且
2022-11-27 05:41
【新書榜單】原標題:日常的點滴與自然的優雅《游世與自然生活》顏世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作者以隱者傳統和道家思想為背景,以郭象所注《莊子
2022-11-27 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