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资源-亚洲最新-亚洲最新网站-亚综合-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幸福村種出“幸福花”——探訪新疆昌吉市幸福村啤酒花產業

時間:2023-08-17 12:33:16    來源:中國農網    

在新疆昌吉市二六工鎮幸福村啤酒花種植基地,二十多個村民正分散開來作業,機械挖坑、鋪膜、人工補苗、綁繩……機械與人力交叉進行春耕作業,分工忙碌,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耕種景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現在其他作物和啤酒花每年的收入相比,除了極個別的辣椒行情較好可以達到我們啤酒花的種植收益,一般情況下都比不上我們的啤酒花。”昌吉市潤福達啤酒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員毛建新臉上頗有底氣地說道。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近年來,幸福村不斷探索啤酒花種植技術,培養以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民”群體,發展“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產村融合帶動附近村民就業。

農民新轉型

在農業現代化的建設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農民要緊跟農業科技發展的步伐,改變過去的舊觀念,不做“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民,做有知識、有技術、眼光更長遠的農民。

“我們發明的啤酒花專用農具,從一代機器到二代機器的更新換代只需要半年的時間。”毛建新說道。

啤酒花是國外引進的特色作物,種植知識普及率低、耕種機器價格昂貴,幸福村的啤酒花種植也是從零到一的新開始。2019年合作社花費兩萬多元購入6臺二手機器,用三個月的時間改造加工,還發明了犁溝機、施肥機、割芽機等十幾種農具,更適用于本土的農業生產。

“在其他地區的啤酒花種植還在人工耕種的時候,我們已經通過自主研發農具實現機械化了。”毛建新說道,“不僅在人工和時間上占優勢,我們每畝地的產量還是他們的兩倍。”

依托中耕除草、滴灌、一體化采收機等機械化技術,幸福村的啤酒花從需要純人工種植采收,每畝人工成本一千五百元,到現在機械化管理,每畝人工成本五百元,只需要6個人就可以全方位管理760畝的特色種植田,機械化生產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讓啤酒花的品質更優。

在談到種植的艱辛和困難時,毛建新感嘆道,“我們的種植之路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市面上買不到適合啤酒花的農藥化肥,我們就自己摸索成分、比例,一次次實驗,總會找到最有效、最高產的。”

從對啤酒花種植領域一無所知到成為專業的鄉土人才,幸福村啤酒花產業的發展之路離不開種植戶的共同努力。在談到未來的啤酒花種植的遠景時,毛建新笑著表示,自己不僅要更新烘干廠的設備,補種新產品,調整農業結構,還要擴大規模,吸引更多的鄉親加入合作社,讓大家共享農業現代化的成果。

模式促增收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也在不斷創新,農業科技進步改變了傳統農業種植模式,也出現了大批量的新型農業經濟體,農村專業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9月,幸福村正式注冊成立了潤福達啤酒花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前,啤酒花的產銷是農戶個人種植,之后再由農戶個人去找渠道銷售。自2020年合作社成立之后,啤酒花產業開始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

科學管理、分工協作、各盡所長,這使潤福達合作社成為集啤酒花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專業合作社。“我們6個人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長,適合干啥就干啥,2019年兩個人開始種植啤酒花的時候才種植了300畝,規模沒整起來,產量也沒現在高。”毛建新說道。

要想充分地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種植成本,就要以科學化、高效化、節約化的方式將種植啤酒花的土地資源進行整合。“我們以合并、置換或按市場價格向農戶租賃的形式,規劃了種植的土地。”毛建新說。2023年幸福村的啤酒花種植了700余畝,這些較為集中的土地資源,是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獲得的。

近年來,隨著我國啤酒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市場逐漸從“數量型”轉變為“質量型”,但提起啤酒花的銷售,毛建新信心十足,“我們合作社的啤酒花產量、品質皆穩定,在市場上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目前合作社不再采用傳統的銷售方式,而是以合作社為整體,統一種植,之后再按照市場價格與企業對接,統一出售,避免先訂單后種植造成的價格損失和土地資源浪費。

談及啤酒花種植的發展歷程,二六工鎮幸福村黨總支書記張學成表示:“最初,村里的有志青年發揮創新精神引進了啤酒花,第一年種植虧了10萬塊錢,第二年收回了成本,第三年才開始賺錢。”2020年潤福達合作社成立之后,情況就發生了巨大轉折。

合作社的成立,帶給了農戶穩定可觀的收入。“2020年的時候合作社的6人每人純收入100多萬,去年的效益最低,也有60多萬。”張學成說道。

專業合作社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載體,專業合作社以“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現了啤酒花種植增收致富從不可能到可能的過程,助力了幸福村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產業促就業

產業是持續發展的根基,就業是穩定增收的手段。幸福村因地制宜,將啤酒花特色種植與鄉村產業發展相結合,解決農村群眾就業問題,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幸福村的產村融合在村委會支持下,已得到初步發展,2019年10月啤酒花烘干廠已建成。“為了支持幸福村發展啤酒花產業,我們村委會撥了7畝閑置土地讓啤酒花種植戶建啤酒花烘干廠。”張學成表示。

走進幸福村啤酒花烘干廠,工人們正忙著晾曬、裝袋、轉運,現場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我們烘干廠已實現半自動化,啤酒花通過輸送帶就可以進入烤池里面,進行烘干。我們的庫房今年已經裝上了制冷設備,能夠長時間儲存啤酒花,這為啤酒花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毛建新說。

工人包裝啤酒花。任雪英 攝

“目前,在幸福村農業種植中,啤酒花種植效益最高,用工量也大,很好地解決了老百姓的就業問題,現在農民在潤福達合作社打工一天能賺150到200塊錢。”張學成表示。幸福村作為二六工鎮最先種植啤酒花的鄉村,經過幾年的探索,現在已經逐步形成了集育苗、種植、包裝、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啤酒花產業鏈,撐起了幸福村的致富產業,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多個就業崗位,實現了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啤酒花特色種植的成功,讓幸福村明確了方向,也找準了定位,更有信心和動力發展產村融合,“啤酒花種植給幸福村種植產業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在未來我們將不斷完善農村產業體系,繼續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踐,助推群眾穩定增收,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張學成說。

幸福村啤酒花產業的發展軌跡,正是幸福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動體現。依托幸福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域,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幸福村不斷發揮專業合作社的集體優勢,促進啤酒花種植與產業融合,不僅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帶動村子經濟發展,也是幸福村促進鄉村農業現代化的生動寫照。

作者:羅茜 楊麗萍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道忠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