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元旦、春節臨近,作為東北團圓家宴一道“硬菜”的蠶蛹開始熱銷。零售平臺數據顯示,僅2022年12月前三周,東北三省蠶蛹銷量環比11月同期上漲51%。哈爾濱、沈陽、大連、青島、濟南、鐵嶺、綏化、牡丹江、撫順、濰坊等地消費者,更喜歡購買蠶蛹。在如火如荼的蠶蛹產業鏈背后,一群來自“宇宙盡頭鐵嶺”小村的“95后”“00后”年輕人,成為助推鄉村振興、拓寬鄉村本地就業渠道的見證人。
在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蠶業產業每年可帶動3萬人就業。95后女孩遲月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上網賣蠶蛹,一個蠶蛹季能售出150多噸。她帶動全縣近200位農戶“割蠶蛹”,村民在冬季農閑時節人均增收2萬元,“割蛹者”“蠶蛹溫控師”“蠶蛹質檢師”等新職業應運而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西豐縣95后大學生遲月返鄉創業,帶領村民通過蠶蛹產業鏈致富。
小村“割蛹者”:鄉村婦女找到新崗位 3個月增收2萬元
近年來,遼寧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隨著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創業環境持續改善,更多退役軍人、大學生入鄉創業。當前,遼寧省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達43.84萬人。他們在鄉村廣闊的土地上尋找新機遇,將本地特色產業與社區電商銷售鏈路創新融合,在農村創造更多就業增收崗位。用年輕人的新思維新理念,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遲月生長在號稱“柞蠶之鄉”的鐵嶺市西豐縣。當地有蠶場45萬畝,共放養柞蠶4500把,產繭量4500噸左右。蠶蛹成熟后,需要靠人工將蛹從繭殼里“割”出來,她笑稱這一工種叫“割蛹者”。為拓寬銷路助農增收,2021年,遲月與美團優選合作,助推西豐縣蠶蛹出省,銷售到東北三省多地。激增的線上銷量,帶動更多農戶成為“割蛹者”,其中絕大部分為鄉村婦女。
12月23日7點,48歲的西豐縣房木鎮德隆村寧遠屯的村民王敏來到割蛹工作間,開啟“割蛹者”的一天。她熟練地用旋刀劃開蠶繭上緣,將一枚蠶蛹從繭殼里拽出。割蠶蛹按斤數計費,王敏平均1.5秒鐘割一枚蠶蛹,日割蠶蛹6000個,日增收達200多元。春節前3個月,王敏能多賺2萬元。“俺村的蠶蛹在美團優選上賣得好,網上訂單一筆接著一筆。臨近春節大家都忙活著割蠶蛹,每人都能多賺一筆錢。”王敏樂開了花。
冬季農閑時節,西豐縣近200名村民受遲月帶動當“割蛹者”。
社區電商撬動了冬季寧靜的遼北小村,割蛹室內其樂融融。村民互相比較著,看誰割得多、割得好,割蛹“成績單”被貼在墻上展示。一些常年與蠶蛹打交道的農村婦女,冬季也不用再南下打工。51歲的寧遠屯村民李淑靜大姐,春夏秋三季種榛子、苞米。秋收結束后,李大姐通過割蠶蛹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也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
小村割蛹室內,貼著“割蛹者”們的成績單。
小村新事:“蠶蛹溫控師”“蠶蛹質檢師”等新職業涌現
鄉村振興需要年輕人助力。隨著西豐縣蠶蛹產業規模的蓬勃發展,更多“新職業”涌現,吸引“95后”“00后”鄉村年輕人參與到其中。
西豐縣房木鎮德隆村寧遠屯“00后”女孩楊羽惠是一名“蠶蛹溫控師”。在10月份“加溫繭”環節,以及12月蠶繭越冬過程中,楊羽惠精準把控溫濕度,為蠶蛹表皮色澤、越冬成活率負責。
在組裝式蠶蛹冷藏庫內 00后女孩楊羽惠當起“蠶蛹溫控師”。
每年10月,是蠶蛹關鍵的“加溫繭”季節。楊羽惠回憶到,父輩們發現經陽光照射加溫過的蠶蛹表皮會變紅,能割出紅皮蠶蛹。紅皮蠶蛹售價通常比黑皮蠶蛹高3成,能給村民帶來更大收益。為培育出紅蠶蛹,寧遠屯家家戶戶開啟“實驗”,初期損耗不少。當溫度低于26度時,蠶蛹表皮不紅。溫度稍微高一兩度,蠶蛹會鼓脹破裂。經多番嘗試,村民發現溫度恒定在27至28攝氏度、濕度指數23時,割出來的蠶蛹八成為紅皮。
恒定的溫濕度需要科技手段來支撐。遲月等年輕人腦子活絡,基于農業農村部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她與村民們一同搭建起“組裝式蠶蛹冷藏庫”,每個倉庫可容納50噸蠶蛹。通過風冷冷凝器、數顯溫度計等專業智能設備對蠶蛹加溫,對其越冬環境進行智能溫濕調控,再由“蠶蛹溫控師”定時檢查。楊羽惠表示,通過“加溫繭”過程,不但可獲得售價更高的紅皮蠶蛹,還可殺菌、淘汰病蠶。加溫還能使蠶蛹表殼變硬,使其更適應長途運輸,為日后通過美團優選銷往省外打下基礎。
進入12月,嬌貴的蠶蛹開始“越冬”。楊羽惠每日定時查看庫內溫濕度并記錄。當室溫度低于0℃時,蠶蛹會凍死;室溫高于5℃,蠶蛹又會開始孵化成蛾。楊羽惠說前些年,父輩們在冬季時要不眠不休地守著蠶蛹倉庫。溫度低了要燒爐子加溫,溫度高了要開窗通風,或者給蠶蛹噴點水降溫。現在有了“組裝式蠶蛹冷藏庫”和“蠶蛹溫控師”保駕護航,小蠶蛹得以平安度過遼北零下20℃的嚴冬。
蠶蛹在登上消費者餐桌前,還要經歷“質檢”“分裝”等環節。90后寧遠屯姑娘楊柳,是一名“蠶蛹質檢員”。蠶蛹被送入美團優選倉庫前,她會逐盒拿起蠶蛹,檢查蠶蛹氣室是否為白色,白色氣室代表蠶蛹鮮活。此外,美團優選平臺上200克左右的“小包裝”蠶蛹售賣更好。寧遠屯村民也通過做“蠶蛹分裝師”,將成筐的蠶蛹分裝并稱重,實現月入數千元。
柞蠶行業衍生出更多本地就業機會。遼寧省農科院蠶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樹英介紹,“遼寧柞蠶繭產量約為每年5萬噸,占全國產量60%。柞蠶已成遼寧農業特色產業,全省有近700多萬畝柞林,解決近20萬人就業。”
更多像遲月一樣的年輕人返回鄉村,帶動本地特色產業革新,助推鄉村振興。通過美團優選,一斤蠶蛹能賣到30塊錢。穩定、可靠的產銷鏈路帶給寧遠屯村民很大安全感。當前,遲月所帶動銷售的蠶蛹中,80%以上都通過美團優選售出,年銷售額達900多萬元。
遲月發現,每逢周五、周六蠶蛹線上銷量高漲,這是因為東北人周末喜歡家庭聚餐的緣故。基于美團優選“明日達超市”的便捷屬性和穩定供應,消費者周五下單,周六取貨。蠶蛹變為東北人團圓宴席中的一道美味硬菜,也成就西豐縣蠶農們的致富夢。
作者:陳學萍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仁軍
標簽: 蠶業科學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從東北到西北,錫伯族傳統文化何以在新疆有序傳承?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27日電(茍繼鵬)200余年前,四千余錫伯人從東北西遷至西北的伊
2022-12-27 16:43
原標題:年終回首:2022劇集,以“新語態”呈現新魅力中新網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高凱)2022年的最后一頁即將翻過,縱觀這一年的劇集表現,不
2022-12-27 15:34
原標題:年底扎堆多平臺播出,引發關注(引題)港劇式微但不斷求新(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港劇《法證先鋒5》完結不久,緊接著《廉政狙擊》
2022-12-27 15:54
原標題:湖北完成長江文物資源調查工作中新網武漢12月27日電(梁婷袁青竹)記者27日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由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作為
2022-12-27 15:39
原標題:國家廣電總局開展“小程序”類網絡微短劇專項整治中新網12月27日電針對新興的“小程序”類網絡微短劇利用技術手段脫離監管等問題,國
2022-12-27 14:35
原標題:《阿凡達2》:如此老套為何又如此好看?12月16日,電影《阿凡達:水之道》(簡稱《阿凡達2》)正式在中國上映。據貓眼專業版數據,該片
2022-12-27 14:55
原標題:好久不見梅婷再見演技很“瘋狂”齊魯晚報記者宋說近日播出的懸疑網劇《回來的女兒》,故事一開場就以滿滿的戲劇沖突,抓住了觀眾眼球
2022-12-27 14:35
原標題:山東東營提升公共圖書服務水平人民日報東營12月26日電(記者王沛)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西城商業中心24小時“紅領幸福·城市書房”安靜
2022-12-27 13:50
原標題:2023年“歡樂春節”將啟吉祥物發布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周瑋、徐壯)記者從26日舉行的2023年“歡樂春節”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
2022-12-27 13:34
原標題:剪紙迎新年非遺續傳承12月26日,黔西市剪紙非遺傳承人岳紅霞(左)帶領學生在黔西市文化館工作室進行迎新年剪紙創作。新年臨近,貴州
2022-12-27 13:43
原標題:跨界玩話劇,可行?今年說起話劇界的熱點事件,避不開德云社版《窩頭會館》的上演。該劇由劉恒編劇、張國立執導、德云社一眾相聲演員
2022-12-27 13:38
原標題:導演李路:影視化初心是整個劇的靈魂繼《人民的名義》《巡回檢察組》,李路導演的又一部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人世間》在銀屏熱播后,迅
2022-12-27 13:50
原標題:第六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在河北高陽開幕中新網保定12月27日電(呂子豪徐巧明)26日晚,以“構建紡織非遺城鄉融合發展生態圈
2022-12-27 11:32
原標題:如何提供更多優秀文化產品?“歡樂春節”給出中國答案中新網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王詩堯)12月26日下午,2023年“歡樂春節”新聞發布
2022-12-27 10:53
原標題:《護衛者》中飾演基層民警(引題)王櫟鑫:我和角色一起成長(主題)今晚報記者劉桂芳現實主義題材劇《護衛者》正在江蘇衛視熱播。劇
2022-12-27 10:47
原標題:2023年“歡樂春節”活動將啟動人民日報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鄭海鷗)26日,2023年“歡樂春節”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辦。2023年“歡樂春節
2022-12-27 10:42
原標題:中國電影市場經歷嚴峻考驗電影人以光影作畫帶來期盼(引題)2022,我們依然相信電影(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2022文藝真心話開篇語2
2022-12-27 09:40
“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原標題:編排新劇、設計文創、運用新技術(引題)騰沖皮影戲煥發新生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葉傳增?核心閱讀云南省
2022-12-27 08:34
原標題:暢游千年風雅宋通往未來元宇宙(引題)杭州文博會再掀“數智文化”新浪潮(主題)記者厲瑋在數智革新這條賽道上,杭州一直是“領跑者
2022-12-27 07:51
原標題:“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順利完成提取進入后續研究環節日前,記者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經過學堂梁子遺址考古團隊數月奮戰,“鄖縣
2022-12-26 16:48
原標題:脫口秀行業發倡議書規范發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車輝日前,在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指導下,笑果文化、單立人喜劇、笑嘛喜劇等來自全國各
2022-12-26 16:48
原標題:明年日歷書有啥新花樣(主題)傳統文化成內容主流(副題)新民晚報記者徐翌晟臨近歲末,新桃換舊符,日歷書作為新年新歲的“必更品”
2022-12-26 15:48
原標題:12月總票房已破10億元(引題)“阿凡達”引領電影市場復蘇(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22年12月總
2022-12-26 15:44
原標題:黃綺珊“除了音樂,我一無所有”新民晚報記者朱光時至今日,依然在舉辦全國巡演的歌手寥寥,黃綺珊就是其中之一。她兩個月里來了兩次
2022-12-26 15:33
原標題:王世貞全集再出重磅(引題)《弇州山人四部稿》出版(主題)解放日報訊(記者施晨露)前天,上海交通大學、太倉市政府與上海古籍出版
2022-12-26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