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400斤大菜刀,有幾人能舞得虎虎生風?
在重慶大足區龍水鎮上鄧家刀的旗艦店內,就擺放著一把重達400斤的傳統鍛打大菜刀。當然,這是一種技術實力的展示,而非用于實用。
走近這把刀面如鏡的菜刀,如同古龍筆下所寫,刀像月光,寒意十足。鍛打出這把巨型大菜刀的便是遠近聞名的重慶鄧氏廚具制造有限公司。此刀耗時60多天鍛造,在大足制刀史尚屬首創。
(資料圖片)
▲ 鄧家刀耗時60多天鍛造出重達400斤的傳統鍛打大菜刀。殷強/攝
能鍛打出這把菜刀絕非偶然,翻開塵封的歷史,大足五金可追溯至晚唐。后隨大足石刻的興起,更是將五金制造業推向頂峰。其工藝也在大足地區“父傳子、師帶徒”中生生不息,傳承至今。
如今,大足有著極具重慶地方特色的五金產業集群,享有“中國西部五金之都”“中國鍛打刀剪中心”的美譽,特別是菜刀聞名全國,產量位居全國“前三甲”。而“鄧家刀”便是其中的翹楚,獲得重慶老字號品牌稱號,也是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水小五金鍛打技藝”的傳承單位。
大足五金歷經鼎盛到衰落,再到重新崛起。新時期,這一傳承千年的古老行業,搭上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機遇,與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融合,“拼”出上百萬把銷量,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
從傳統手工作坊里走出的菜刀巨頭(小)
在鄧家刀的廠房內,火光四濺,錘打之聲此起彼伏。
淬火聞其聲,鍛打觀其形。“鄧家刀”歷經百年,至今已達五代傳人。
重慶鄧氏廚具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修建,是鄧家刀掌門人,也是鄧家小五金鍛打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他自幼隨父親鄧孝文打刀,在這一行一干就是40余年。
▲ 鍛造一片好鋼,需要兩三個小時都得拿著重4斤的錘子,不停敲打在被爐火炙烤發軟的鋼塊上。程輝/攝
當年家貧,鄧修建隨父入行,就在居住的鄧家大院內,架起爐灶開干。起初以生產農具為主,后來轉向生產菜刀。純手工打造,條件有限,一天連軸轉不停息,也只能打出四把菜刀。
“父親告訴我,揉鋼是做一把好刀的關鍵所在。別人家往往只用幾十分鐘去揉鋼,而我家要花去兩三個小時。”鄧修建描述,鋼塊在手中,在不停鼓動的風箱爐子上,從黑色變為銀白色。兩三個小時都得拿著重4斤的錘子,不停敲打在被爐火炙烤發軟的鋼塊上。上千錘下去,才能造出一片好鋼。
當年,銷售方式全靠鄧修建在農貿市場擺地攤。但因品質過硬,開始積累出名聲,市場需求與產能出現倒掛。鄧修建便開始著眼提升產能,招收徒弟,招聘工人,作坊開始不斷壯大。
長年在外走南闖北,更是鍛煉了鄧修建敏銳而獨到的市場意識。他開始意識到,如果不掙脫傳統思維的束縛,不改變小作坊式的生產,在市場競爭中就會被淘汰。因此,他把家族資源整合在一起,使用同一個品牌商標——“鄧家刀”,并于2007年成立重慶鄧氏廚具制造有限公司。
“既要傳承,也要創新,才是老字號企業的突圍之路。”在鄧修建的思路引導下,“鄧家刀”立足創新技術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并開始引入自動化生產線,產能也開始提高,從純手工時期的一天四把,到半自動化時期的一天三四百把,再到全自動化后的1000把以上。
產能提升,但古法傳承不能丟。“鄧家刀”在鍛打刀具領域遵循千年歷史的制作古法和選材、成型、淬火、鍛打等關鍵程序,堅守核心技藝,保留手工安鋼、磨削等操作傳統,將傳統手工鍛打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傳統技藝需要傳承,它是我們家族傳承的根、企業的根,也是中華傳統手工業的根。”鄧修建說。
創新也很關鍵。如今,鄧家刀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發明專利3項,包括“鍛打不銹鋼刀磨削工藝”“鍛打刀自動拋光工藝”“自動磁性沙帶機磨削工藝”;此外,實用新型專利、外觀專利等其他類型的專利更是多達百余項。
2010年12月,鄧修建被認定為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3月,創辦的“重慶市小五金鍛打技藝研發中心”被認定為市級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2019年11月他被評選為重慶“巴渝工匠”。
擁抱新電商 傳統匠造植入互聯網基因
如今的“鄧家刀”工廠內,既能聽到機器轟鳴,也能聽到鐵錘聲聲。新老技藝的碰撞,在一代代的傳承中,日漸精進。
新老碰撞不只局限于制刀技藝,同樣也進入到了刀具的銷售渠道。
2011年,電商風起云涌,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線上銷售模式。鄧修建是傳統匠人,但并不守舊,思維不斷跟隨新理念、新事物、新方式迭代。此時,鄧家刀抓住風口,組建專業的團隊線上運營,自此擁有線上線下兩條銷售路線。
當拼多多開創的新電商時代來臨,鄧家刀也開啟新風口。2018年,公司組建全新團隊,正式入駐拼多多。
“上線一年,拼多多便讓我們看到了驚喜。”鄧家刀第五代傳承人鄧麗介紹,過硬的品質、品牌的效應加上平臺的扶持,讓鄧家刀迅速進入消費者視線,一把售價30余元的鍛打切片刀成為“爆款”,每天銷售上千把,“這在過去的零售端是無法想象的。”
▲ 鄧家刀多款商品在拼多多銷量高達數十萬。
隨后,因為過硬的質量和口碑,鄧家刀被平臺認證為“品牌”店鋪,團隊的經營業績迎來又一波峰值:最暢銷的砍骨刀一度排上拼多多同品類全網銷售量第一;品牌一度在平臺刀具銷售排行前三名中占據其二、前十中占據其六;“爆款”鍛打切片刀銷售量已超30萬單……
為了回饋拼多多的消費者,鄧家刀還提出“包修終身”,這也是開啟了行業先河。
更重要的是,鄧家刀在擁抱新電商之后,不再閉門造車,而是更精準對接市場。
“通過平臺的消費數據可以即時感知市場的變化,然后帶動工廠開發出更多新品去匹配用戶需求。”鄧麗舉例,近兩年露營熱,帶動了適合野外使用的刀具需求。鄧家刀以此消費反饋為導向,同時結合消費者對刀具外觀好看、攜帶方便等需求,專門開發出新品“砍柴刀”。
“這把刀既能砍柴辟路,又能切菜,還能砍骨頭,關鍵外觀也特別酷,甚至有消費者買來收藏。”鄧麗介紹,該產品一經推向市場便成為爆品,工廠要加班加點生產才能供應上。
大數據也讓工廠能夠精確地“按需生產”。比如,大數據顯示,菜刀也有淡旺季,臨近春節前,砍骨刀銷售開始增長,于是工廠便提前作好準備,應對這一波旺季。再比如,菜刀也分性別,女性消費者更喜歡美觀、輕薄的產品,因此鄧家刀創新生產了一款針對女性用的菜刀,小巧輕便、鋒利耐用、紋理美觀,一上線便成為“爆款”。
多多新匠造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據網經社數字零售臺(DR.100EC.CN)獲悉,在今年雙十一期間,鄧家刀在拼多多的店鋪依然保持不錯的勢頭,銷量占據全網的50%以上。鄧家刀,是拼多多助力傳統匠造的一個案例。而今年,拼多多的助力仍在持續加碼。
為扶持鄉村手工產業,拼多多啟動“2022多多新匠造”行動,深入走進全國各地鄉村產業帶,推動當地手工產業、非遺產業、第二產業實現數字化升級,助力縣域和鄉村的產業振興。
▲ 在拼多多等平臺上的直播,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直觀地了解鄧家刀。楊野/攝
“2022多多新匠造”行動旨在通過產業升級、品牌建設、人才培養等方式,重新激活并傳承鄉村的手工產業,帶動村民創富增收。
按照“2022多多新匠造”行動的計劃,拼多多將重點在三個方面扶持鄉村手工產業,包括投入10億級別的專項流量資源和補貼資源,全面促進“匠心好物”出村進城;扶持優質的鄉村產業品牌,推動傳統手工業、第二產業進行品牌化升級;成立專項培訓團隊,開發針對手工產品的電商培訓課程,培育至少10萬個新農商。
目前,“2022多多新匠造”行動已經先后走進湖南鳳凰、安徽宣城、河北藁城、山東章丘、山西祁縣、浙江義烏等多個鄉村產業帶,推動當地鄉村產業帶加速上行新電商,探索數字化轉型升級。
當更多傳統手工、非遺傳承、鄉村產業依然在埋頭苦干,藏在深閨,靠口口相傳時,鄧家刀通過新電商助力發展案例,便顯得更典型。“2022多多新匠造”行動將使得更多的傳統匠人、傳統產業、手工藝人,熟悉用戶,更了解用戶,由此也更親近用戶。
“多多新匠造”項目負責人稱,通過搭乘數字化快車,傳統手工藝產品正在迎來出村進城的大好契機,接下來平臺將進一步發揮數字化優勢,持續推動鄉村手工產業的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再出水上萬件珍貴文物“榮世子寶”金印現世中新網成都11月16日電(記者岳依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6日對外公
2022-11-16 18:30
原標題:在地鐵站遇見達利新民晚報訊(記者徐翌晟)近幾日,你若從地鐵龍華中路站中轉,可以與薩爾瓦多·達利不期而遇。“薩爾瓦多·達利—魔
2022-11-16 17:35
原標題:海外華語脫口秀傳遞快樂近年來,脫口秀因其詼諧幽默的語言、貼近生活的話題、輕松娛樂的氛圍,而深受大眾喜愛。“人人都可以成為5分鐘
2022-11-16 15:29
原標題:懸疑色彩、人文關懷、專業知識(引題)“醫療+”劇集視角更豐富(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宋說電視劇《謝謝你醫生》《促醒者》近日播出,同
2022-11-16 15:44
原標題:《我們這十年》收官后熱度不減(引題)“創作者走入田間地頭才能寫出有廣度的故事”(主題)羊城晚報記者王莉“貼近生活,真實感人”
2022-11-16 15:37
原標題:國內首檔外景紀實類閱讀節目日前開播(引題)《我在島嶼讀書》解鎖文學“圈粉”更多可能性(主題)文匯報記者許旸海風搖曳椰影,海浪
2022-11-16 15:31
原標題:《愛情神話》要拍“平行篇”(引題)網友希望“老白”愛情有歸宿(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在剛結束的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由女性
2022-11-16 15:43
原標題:影視劇頻遭短視頻侵權平臺以“技術中立”推卸責任專家建議(引題)提高短視頻平臺侵權賠償金額(主題)法治日報記者陳磊隨著短視頻用
2022-11-16 09:45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12月3日至10日在三亞舉行(引題)3761部影片報名金椰獎(主題)海南日報海口11月15日訊(記者尤夢瑜實習生盧家
2022-11-16 09:35
原標題:古老戲曲掀起一場“青春革命”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 戲曲雖然古老,卻從來緊跟媒介變革。遠的——唱片技術在20世紀初傳入中國
2022-11-16 09:41
原標題: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因病去世五十余載教學生涯桃李滿天下(主題)生前不斷探索民族聲樂之路曾創建民族聲樂“七字標準”(副題)北京
2022-11-16 09:32
原標題:上海舉辦國際藝術品交易周人民日報上海11月15日電(記者曹玲娟)近日,第四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據悉,從今年
2022-11-16 09:26
原標題:調查顯示,超8成受訪者購買漢服的原因是喜愛中華傳統文化——(引題)國潮國風緣何走紅青年朋友圈?(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尹曉
2022-11-16 08:45
原標題:特色文創讓畢業設計更鮮活生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龐慧敏通訊員謝裕增楊愷源“江黛水客”“鳳凰俠客”“紫荊墨客”“江中秀客”“酸爽
2022-11-16 08:30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視覺海報發布(引題)向光而生與影同行(主題)海南日報海口11月15日訊(記者尤夢瑜實習生盧家寧)11月15日
2022-11-16 08:43
原標題:紀錄片《百年巨匠》再添新篇——(引題)在影像中重溫大師精神(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鄭娜?在延安提出“窯洞之問”的黃炎培,同
2022-11-16 08:36
文|孫德宏善于描寫愛情的俄羅斯文豪屠格涅夫,終生未婚,他對愛情充滿了矛盾:猶豫中蘊含著堅定,堅定中又不免彷徨,把追求極致愛情的審美過
2022-11-16 07:39
原標題:蘇澳青少年同畫祖國傳遞家國情懷新華社澳門11月15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同畫中國”蘇澳青少年繪畫作品征集活動評選結果15日在澳門
2022-11-16 07:41
原標題:沈陽故宮博物院迎來建院96周年展出百余件清宮仿古文物中新網沈陽11月15日電(記者韓宏)在沈陽故宮博物院建院96周年即將來臨之際,“大
2022-11-16 05:35
原標題:德壽宮將揭開神秘面紗施工方述復原細節故事中新網杭州11月15日電(王題題馬敏)日前,由浙江省三建建設集團(下稱“浙江三建”)承建的南
2022-11-15 17:25
原標題: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引題)向世界講好中國港口故事(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主題)作者方彭依夢?在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梅山灣新城,
2022-11-15 16:25
原標題:擁抱新媒體巡演長三角(主題)?上海民營院團活力十足(副題)新民晚報記者朱光發售數字藏品、每天抖音直播,明天起至20日,2022上海
2022-11-15 15:27
原標題:在香港,聽敦煌對話故宮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李欣然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第25周年,全國各地都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慶典活動。為慶祝香港回
2022-11-15 15:30
原標題:譚利華執棒北京交響樂團演奏大型交響組曲《江姐》(引題)國家大劇院響起“紅巖上紅梅開”(主題)北京晚報訊(記者韓軒)“今天是一
2022-11-15 15:36
原標題: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于實踐之中(引題)北大青年考古隊:在田野上探源中華文明(主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許革許子威 “既然選擇
2022-11-15 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