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堅持黨建引領,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人才“聚力賦能”工程,引導各類人才向基層一線匯聚,著力鍛造一支業務精、素質高、有擔當的新時代鄉村人才隊伍,以推進“鄉村人才”的現代化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鍛造一線“排頭兵”
“哞……哞……”走進五原縣勝豐鎮陳偉程養殖基地門口,遠遠地傳來一陣陣悠長的牛叫聲,在擁擠的護欄里,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牛正悠閑自在地吃著飼料。而兩年以前,陳偉程還因自然災害影響種地入不敷出,只能靠著二十幾只羊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讓陳偉程感到壓力很大。金融干部王保平了解情況后,主動上門送“貸”,幫助解決了資金難題,鼓勵他繼續養殖。
(資料圖)
“多虧了金融干部的幫助,我通過貸款購買了幾十只羊和牛,收入越來越好,日子也有了起色。現在我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日子也是越過越紅火啦!”陳偉程說。
為了鍛造堪當排頭兵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五原縣選派54名金融人才進村進組,建立健全金融網格117個,舉辦專家人才培訓班、龍頭企業觀摩會,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人才綜合素質,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儲備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才”。同時建立鄉鎮領導班子與黨員創業戶結對制度,培育“黨員創業基地”,示范帶動廣大群眾積極投身集約農業、品牌農業、高效農業、數字農業,鄉村振興人才“蓄水池”更加充盈。
下好引智“先手棋”
在塔爾湖鎮聯豐村種植戶武龍的大棚里,頭茬白梨脆下架后,二茬玉米長勢喜人。
“原來種大棚全靠自己摸索,不會合理安排時間,只能種一茬,收成也就一份。自從有了專家指導栽種和管護的時間技巧,從一茬到二茬苗子,全過程就講究兩字‘科學’!”據種植戶武龍介紹,五原縣與自治區農牧業科學研究院合作項“設施蔬菜土傳病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示范與推廣”項目,有效解決了設施蔬菜土傳病害問題,改善土壤生態系統,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數量。今年,他有兩個大棚里就使用了這項技術,這兩個大棚白梨脆的產量和品質都要高于其他大棚,“明年我30個大棚都用這個技術”。
五原縣研究制定《強化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農村專業人才引育辦法》等人才政策,提出“專項聘請+短期聘請+長期聘請”相結合的人才選聘機制,不斷強化人才政策導向。目前,柔性引進國內外農科領軍人才78名,推廣應用新技術41項,不僅推動解決了優質種羊繁育、葵花種子研發、黃柿子品種改良、“燈籠紅”香瓜提純復壯等一大批技術難題,還通過專家帶專技、專技帶本土,壯大了鄉村科技人才隊伍。
培育用好“土專家”
“其實防控白粉病可以不用藥,它的關鍵就在于防風口。通過調整防風口大小可以控制棚內溫度,最終就可以解決白粉病問題。這個方法可以讓白梨脆香瓜一茬變三茬,大大增加產量。”在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勝豐鎮新豐村的現代化種植大棚里,“土專家”菅清元正在查看白梨脆香瓜長勢,并給村民們講解他總結出防控白粉病的經驗。
菅清元所在的勝豐鎮種植白梨脆的農戶有很多,早年間由于不懂技術,辛苦一年收不到好果也掙不到錢,種植規模也有所減少。為了解決“缺乏技術”的癥結,菅清元通過學習種植、灌溉、防治病蟲害等技術,不斷實踐總結出很多實用的方法。他積極帶領周邊農戶采用新技術,幫助農戶解決遇到的問題,提高農戶的種植效益,菅清元也成了當地有名的“田秀才”“土專家”。
近年來,五原縣圍繞燈籠紅、黃柿子等鄉村振興主導產業,深入摸排人才缺口和技術需求,通過實地走訪、座談調研、甄選推薦等方式,大力挖掘優秀村黨組織書記、新型職業農民、種養殖大戶、合作社負責人等“土專家”“田秀才”,組建鄉村振興、農牧科技、衛生健康、文化文藝、助學支教、經濟林業、社會工作、金融服務8支專家人才隊伍,形成“8+N”人才服務基層體系,下沉基層一線,在田間地頭傳經驗、示范引領“傳幫帶”。截至目前,已分領域開展服務活動109場次,累計受眾群眾達1.2萬余人次。
作者:何卓憬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昊
標簽:
上一篇:昔日大沙坑 今日“后花園”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國家自然博物館將建20萬平方米新館(主題)新館擬規劃6萬余平
2023-08-27 10:03
原標題:考古新發現新鄭黃帝故里遺址發現編鐘祭祀坑近日,總臺記者從河
2023-08-27 09:59
“堅持“兩創”鑄就輝煌”原標題:漆畫藝術展——(引題)彰顯藝術魅力
2023-08-27 09:55
原標題:北京海淀美術館(北館)將舉辦“追古溯今,萬象無極”李歆藝術
2023-08-27 10:04
原標題:聚焦青春文藝創新:網絡視聽峰會探討精品節目創制路徑工人日報
2023-08-27 10:00
【藝評】原標題:電影票貴不貴,不只是數字問題羅筱曉8月的尾巴,電影
2023-08-27 09:06
原標題:激活中原文化這座“富礦”,河南找到了破題關鍵(引題)每逢佳
2023-08-27 09:03
原標題:2023暑期檔票房超200億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26日22:1
2023-08-27 08:55
原標題:這個暑假,博物館火了!山東省博物館展廳內人頭攢動。家長帶著
2023-08-27 09:04
原標題:新華視點|文學之路何以回響——對話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東西第十
2023-08-27 05:58
原標題:“國風國韻飄香江”系列演出之話劇《孔子》在港上演新華社香港
2023-08-27 06:04
原標題:“工夫”系列紀錄電影《滾燙年華》試映會舉行中工網訊(工人日
2023-08-27 05:57
【視線】原標題:一個人包辦一個移動露天電影院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彭
2023-08-27 06:03
原標題:邀請劇目丨《搭手飛人》講述武林故事探討中國精神演出時間:8
2023-08-26 15:55
原標題:暑期檔電影現實題材放光彩(主題)關注熱點話題引發觀眾共鳴共
2023-08-26 15:59
原標題:《孤注一擲》:沉浸式體驗“反詐教科書”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
2023-08-26 15:54
原標題:邱禮濤暑期檔上演“帽子戲法”(引題)《絕地追擊》真實還原邊
2023-08-26 15:59
原標題:尋味香港,共赴一場舌尖盛宴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陳然頂級的澳大
2023-08-26 15:00
原標題:多部殘疾人題材電影上映呼吁各界關愛殘障群體工人日報-中工網
2023-08-26 13:57
原標題:加拿大作家瑪麗·勞森成名作《烏鴉湖》:當回到自己人生的原點
2023-08-26 08:58
原標題:心歸處,是敦煌——敦煌藝術創作談在滬舉辦工人日報-中工網記
2023-08-26 08:56
新華全媒+原標題:“源頭活水”哪里來(主題)——從網絡視聽精品創作
2023-08-26 08:01
原標題:河北邢臺發現明嘉靖年間古石碑對研究家風家訓有史料價值中新社
2023-08-26 07:53
原標題:中新網評:《我經過風暴》為何“如有雷同,不是巧合”?中新網
2023-08-26 06:05
原標題:《念念相忘》講述青春愛情故事人民日報海外版電(記者苗春)國
2023-08-25 17:01